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记者应时刻注意抓拍那些能够传神的细节镜头,用现场感极强的典型细节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有人说电视新闻受拍摄现场和时间制约,不宜用于表现细节画面,这恰恰是一种误解。不妨作一比较:一篇题为《黄河的儿子——杨联康徒步考察黄河散记》的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1日,报社安排我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齐长城徒步考察采访活动”,当时心里有点“悬”:一是对这种考察报道没有搞过,心里没谱儿;二是此次参加的媒体有21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派的都是“高手”,担心自己写不过人家;三是怕身体受不了,掉队。经过16天采访,自己觉得还可以,至少没丢份儿。现在回想起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过程,有很多事情确实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马小林、张敬民,于1985年8月20日从晋西北朔县启程,过黄河,出长城,沿着当年晋西北人逃荒的路线,徒步采访于田间、炕头。历时80余天,行程1千多公里,食宿于农民家中,写出了《西口大逃荒——记者徒步“走西口”纪实》一书。真实地记述了晋西北人民从17世纪到20世纪逃荒“走西口”的各种悲惨生活,同时,展现了今日“西口”路上的巨大变化(见去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读后使人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4.
王迈是一位传奇式的记者。徒步考察黄河,单骑万里神州,把国旗插上北极点——从1982年起,王迈进行了三次长距离长时间的流动采访,发表数百万字的新闻报道,新闻实践触及到社会各方面。脚板底下出新闻,王迈树起了中国新闻界一绝,人称——“独行侠”。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09,(8):67-67
本刊讯 6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系列报道《黄河日记》在西宁正式启动。据了解,《黄河日记》将以黄河为主线,组织采访车队沿黄河进行一万多公里穿越式的采访,重点对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在思考记者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前些天,我翻阅了一本名叫《西口大逃荒》的书,我觉得,倡导记者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培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记者素质的非常重要的措施。要使新闻报道贴近群众,首先必须使我们记者的思想感情贴近群众。《西口大逃荒》的作者马小林、张敬民,是山西省人民广播电台两位青年记者。五年前,他们俩人沿着过去晋西北人逃荒的路线徒步采访。从朔县启程,经平鲁、偏关、河曲、保德等县,然后涉黄河、出长  相似文献   

7.
《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同志,沿着红军长征路徒步采访,从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起,到一九八五年元旦止,已走了七十七天,三千五百里。他每天走五六十里路,每天发一篇稿。前些日子在进入贵州省剑河县境苗岭山区时,由于下雪路滑,把左腿膝关节组织也挫伤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日夜兼程,把一篇接一篇的电稿发往北京。《经济日报》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专栏上的文章,像百花园里的鲜花一样,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罗开富同志这种徒步进行采访的革命精神,好得很!正如《经济日  相似文献   

8.
香港《虎报》专栏作家辛格莱,于去年年底到我省郑州、开封、洛阳参观访问.辛格莱曾多次赴内地采访访问,他以黄河为题材写了一本书。他这次采访主要是了解黄河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黄河沿岸人民的生活情况和风土人情.辛格莱在郑、  相似文献   

9.
河南“时代青年”杂志社青年记者时永昌,于五月初骑自行车从郑州出发开始了他环绕河南省边界的考察采访。“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徒步采访长征路,时永昌受到很大的启发,他坚持骑自行车考察采访河南的边界地区,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历史和现状。目前,时永昌同  相似文献   

10.
在从事新闻工作中,我很喜欢这样两句话:“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这似乎应该是记者遵循的一个信条。去年八九月份,我随北京记者团赴西北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进行了一次易地采访,行程两万多华里,历时三十五天。在时间紧迫,走马观花的情况下,我来了个“一把抓”,又进行文字采访,又搞摄影,还写了一些诗。回来后根据内容发表了《列车上的清真席》、《银川南关清真寺》等通讯,《七月枸杞树树红》、《贺兰砚》、《黄河的色彩》、《日月山下》等散文和一批反映记者采访生活以及西北风光的摄影作品。今年年初,北京市新  相似文献   

11.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去年七位中年作家以徒步的方式分别从七条路线“走西藏”,今年6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博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走马黄河”田野文化考察活动,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结集成“行走文学丛书”。博库网站同时开设“行走文学”网页,全程关注“走马黄河”的进程。 作为“走进西藏”的策划者之一、也是本次“走马黄河”策划人之一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部主任黄宾堂,在谈到这次“走马黄河”活动时说,我们有意识地在以下三个方面力求有所突破:打出了“行走文学”的旗号,让作家们走出书斋,走出思维的栅栏,走向自然的生活。这种行  相似文献   

12.
哲夫 《出版经济》2006,(5):40-41
黄河一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但近年来黄河水土流失、断流、污染等生态恶化状况令人触目惊心.西部地区是如何一个生态恶化的情形?黄河又是怎样一种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窘态危境?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的回访式报道山西黄河电视台甫晓明回访式报道就是对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事实,通过选取新的报道角度。重新进行采访的一种报道方式。如1996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制作的特别节目《再聚焦》和1995年10月18日山西黄河电视台《黄河新闻》制作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断流17年的华清池一号古温泉再次涌出清澈温润的泉水。两个月后,距离华清池150公里处的洽川风景区水位大幅度下降,很多泉眼面临断流的窘境。对于陕西省两处著名的风景区面临的不同处境,陕西省内许多媒体都分别做了报道。而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记者却敏锐意识到,把这两起反差强烈的典型新闻事件放在一起报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荣获陕西新闻一等奖的《复流与断流的背后》这样一篇主题鲜明、对比强烈、事件典型的优秀新闻稿件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5.
从2013年8月15日起,山西运城日报社携其旗下《黄河晨报》推出重大战役性连续报道——大型公益采风活动"黄河万里行"。经过一年多的接力采访,这一活动目前接近尾声,20余个团队已完成对沿黄九省近200个县(市、区、旗)的采访,刊发报道200余期。对运城日报社来讲,这一活动锻炼了团队,积累了经验,成为连续报道的一个成熟样本。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以流域为主体,融资料性、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大型工具性志书——《黄河人文志》,已于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计划出版的约600多万字、分11卷出版的《黄河志》丛书的一种。它以黄河流域古代文化为开篇,以治黄人物、名胜古迹、治黄著述、黄河游记、黄河诗词为分篇,取材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实地采访,广收博采,精选史料,经过反复核实,去粗取精,慎重选择,集萃了黄河流域的人文景观,记叙了黄河古文化的精华,汇录了古今咏颂黄河的名篇佳作,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人文志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变记者长期坐机关、跑会议浮在上面的采访作风,让更多的青年人去接触社会,熟悉农民群众,丰富社会知识,培育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采制出一批深刻、生动地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稿件,以提高广播宣传质量。宝鸡电台从今年三月一日起,组织记者分批下农村徒步采访。这在宝鸡电台来说还是第一次。实践证明:徒步采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三月一目,王鲁秀、杨晓波两位同志第一批到眉县、凤翔县徒步采访。历经一月,王鲁秀跑遍了眉县十三个乡,写了十一篇通讯,五篇新闻,三个内参,全部被采用;杨晓波同志走了凤翔县的彪角、横水、纸坊、米杆桥、间梁、陈村等六个乡,写了十五篇通讯,十一篇新闻,两个内参,除四篇以外全部被采用。  相似文献   

18.
从2013年8月15日起,山西运城日报社携其旗下《黄河晨报》推出重大战役性连续报道——大型公益采风活动“黄河万里行”。经过一年多的接力采访,这一活动目前接近尾声,20余个团队已完成对沿黄九省近200个县(市、区、旗)的采访,刊发报道200余期。对运城日报社来讲,这一活动锻炼了团队,积累了经验,成为连续报道的一个成熟样本...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徒步沿长征路线采访进入贵州省境,引起贵州新闻界广泛关注。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和贵州日报社的领导,对学习罗开富精神作了研究,两位年轻记者——蒙应富(苗族)、刘庆鹰主动请战:深入贵州边沿区采访。于是,贵州日报的《黔边行》专栏,就在春节过后,与读者见面了。《黔边行》隔天一期,加框发一版下角,到现在发了近百篇稿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少读者投书贵州日报反映情况时,信封  相似文献   

20.
在第九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湖北省孝感报的系列报道《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获一等奖。一些评委对一家地区小报能在全国报纸、通讯社系统仅有三件(组)一等奖的深度报道中站踞一席,颇为青睐。这里向读者介绍这组报道的采访、形成过程和特色。《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一组共11篇,是1987年2月,孝感报11名记者、编辑组成的“贫困乡徒步采访团”采写的,也是孝感报新闻改革的成果。为什么要组织“贫困乡徒步采访团”?当时考虑;一是为适应新闻改革需要,锻炼提高队伍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