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存斌  董佳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4):204-209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落实和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工作的推进,研究泛在电力物联网和创新孵化网络之间作用机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渐突出,双网的有效融合将推进双网协同发展,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实现打造"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部署。首先界定泛在电力物联网和创新孵化网络的内涵,分析两者的关系模式,确定两者的耦合域;然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并提出推动双网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以国网浙江电力"双创"基地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随着技术创新模式逐渐趋于创新资源集成化和行为主体协同化,协同创新正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综述了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溯源,从协同理论视角梳理和分析了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研究在影响因素、网络机制、网络构建等方面的新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天津科技孵化网络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孵化器协会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核心领导者,它通过建立协会网站,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孵化器运营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以此为目标,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和相关辅助性主体被统一在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分析103例民航协同创新案例,以机构类型分布为研究视角,建立创新集群和协作网络的结构模型对比进行分析。采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建立民航协同创新协作网络,分析网络的整体特征,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找出协同创新网络中协作关系较为紧密的集群类型,重点研究民航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主要集群结构特征,找出网络中重点机构类型并研究其在网络中的作用,探讨与其他机构类型形成的集群现象,论证政产学研协作关系在民航协同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通过网络关系促进知识获取是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206个有效企业样本的调查数据,引用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集群网络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绩效中介作用的判断是:在网络强度、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权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以此对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聚创新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本文试图探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功能与结构分析,解释创新网络的集体学习机制,以及协同创新机制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学科集群、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内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探求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形成原因与发展的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和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选择及其治理机制是产业集群协同式创新的关键问题。以广东省专业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镇创新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个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从内在驱动力的视角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4种主要模式为公共创新平台驱动型、校(院)地合作驱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多要素综合驱动型,并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网络模型、协作模式、网络关系等,归纳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创新网络系列治理机制。最后提出加快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集聚耦合对创新集群演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集群是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其演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创新集群演化机理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创新集群演化研究存在的理论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市场集中、产业地理集聚、技术创新聚集耦合角度思考演化机理,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学、系统动力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体系,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模型,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与创新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与证明,得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耦合系统。非线性作用导致系统的复杂性,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发展。为了提升创新绩效必须研究各主体子系统之间耦合互动,并引出"耦合度"来表征产学研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水平。  相似文献   

12.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及其创新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会龙  池仁勇 《软科学》2004,18(4):22-24,41
随着科技孵化器的发展,区域科技孵化网络逐渐形成,它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孵化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分析了阻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及其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选择及其治理机制是产业集群协同式创新的关键问题。以广东省专业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专业镇创新网络的发展历程以及多个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从内在驱动力的视角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的4种主要模式为公共创新平台驱动型、校(院)地合作驱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多要素综合驱动型,并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网络模型、协作模式、网络关系等,归纳总结广东省专业镇创新网络系列治理机制。最后提出加快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从网络嵌入性的角度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从关系嵌入(关系强度)和结构嵌入(网络密度)的角度,研究网络嵌入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影响,划分出四类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识别了不同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效应及其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同创新与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通过文本信息挖掘和整理得到北京市71家协同创新中心和288个组建主体的相关信息,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对其网络特征和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发展明显呈现蛰伏、萌芽、培育三阶段发展特征。目前,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处于初期,参与协同的组建主体数量的增长明显快于协同组建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增长,协同中心数量的增长明显快于协同中心之间合作关系的增长。牵头组建主体,尤其是牵头高校,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明显,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较强。协同创新网络在微观和宏观层面都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和小世界效应。部分组建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和角色相似,有利于管理者出台统一政策或标准进行管理。此外,协同创新中心以面向特定行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创新需求和面向科学前沿的自然科学创新需求为主,部分协同创新中心有一定的专业领域限制。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成电路集群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创新集群,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分析了上海集成电路创新集群的构成要素,根据各要素在集群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类,构建了集成电路创新网络模型,并针对各要素在现有创新集群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分析,绘制该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及聚类;依据其聚类图谱分析结果,分别归类为网络特性、知识管理及资源整合三大视阈,逐一进行细化解读,其中网络特性主要包含网络结构位置、网络关系镶嵌及网络组织能力3个子层面;最后,指出当前国内研究存在3个方面的不足,并点明未来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以供后续研究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和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刺激—反应模型和回声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力、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在剖析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4条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产业集群和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内涵基础上,从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形成机理、合作机理和集群知识转移与创造机理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内在机理,为产业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