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网络信息传播的功能入手,对其政治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鹏  赵动员  梅蕾 《情报科学》2020,38(2):170-176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平台,因此对信息 传播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复杂网络和用户属性的角度,对强弱关系连接的信息传 播模式以及影响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时间、网络结构属性、用户异质性、用户影响力等)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信息 传播模型进行了功能及演化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理论贡献以及不足之处。【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移动社交 网络信息传播机制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四个主要方向:研究强弱关系共存网络结构的信息传播机制;关注互动内容 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借鉴现代社会物理学理论完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理论,以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理 论坚韧度。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群体传播中,非正式信息特征之一的信息长度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对信息传播规律进行研究,正确引导网络群体传播行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BBS论坛这一非正式信息为研究平台,选取专业类论坛、综合类论坛及灌水类论坛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相关数据,运用合理的信息传播程度评价指标,对不同长度下非正式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价,探索网络传播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信息传播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镇 《现代情报》2007,27(7):15-17
网络信息传播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对网络信息传播的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跨学科研究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康伟 《中国软科学》2012,(7):169-17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研究信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整体结构和结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研究舆情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问题。以突发事件"11·16"校车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生成"11·16"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邻接矩阵数据对信息传播网络进行了整体网络结构、内部子结构和个体位置结构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网络舆情引导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梅  赖胜强  朱敏 《情报杂志》2012,31(4):133-137,121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信息正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对消费者决策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网络口碑的强大影响力依赖于信息的不断传播,受众的再传播行为研究就凸显其重要性.从网络口碑信息特征视角,通过行为实验法研究网络口碑的正负性、情绪性对受众信息再传播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受众对负向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比正向口碑更高,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高于事实型网络口碑,同时产品卷入度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影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播有利于风险投资克服信息不对称性和项目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对风险投资网络社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至2015年CVsource数据库中风险投资数据,本文研究风险投资网络社群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网络社群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项目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影响,经验信息传播对投资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获取分别在项目信息传播和经验信息传播与投资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吸收能力显著负向调节知识获取对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上述结果意味着,信息传播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投资绩效,而且可以通过知识获取及吸收能力对投资绩效产生间接作用。利用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本文论证了信息传播对风险投资绩效的影响机理,并且为风险投资网络社群行为优化以及投资绩效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李菲  柯平  高海涛  张琦  宋佳 《现代情报》2017,37(9):97-102
[目的/意义]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及传播规律,使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今后的舆情信息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使其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也能对移动环境下舆情传播监管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在对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软件)结合新浪微博"大学生理财"的话题所采集的基础数据,对移动网络环境下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参考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监管对策。[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于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说明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大致特点,并且为今后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践层面监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多维度、多元化和基于人际关系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用户相对传播能力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对社交网络传播模型研究中缺少实例验证和用户层次分类的问题进行补充分析和证明。通过调查收集"平江火电厂重启事件"中公众对火电项目的态度变化数据,对政府相关宣传内容的传播过程、方式和效果进行归纳总结;采取K-Means方式对抽样的数据节点进行分类,构建以节点传播能力为划分标准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分析模型中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特征及权重关系。研究表明:(1)基于用户相对传播能力的分层网络传播模型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交网络中信息传递的特点;(2)意见领袖层节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其网络影响程度约为普通群众的4倍(意见领袖节点的平均权重为2.6,普通群众节点的平均权重为0.6);(3)用户网络地位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政府在提高公众支持度的问题上应该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社会舆论。社会信息传播网络仍然是复杂网络研究中的难点,信息传递的方向、节点出度和入度都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是应急管理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使用社会网络的方法来研究危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首先,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框架,将危机信息的传播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危机信息传播的主体、传播渠道、传播行为和影响因素等要素有机整合到该框架体系内来。然后,对该框架的研究步骤、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框架对研究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提高政府应急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严 《科技风》2012,(1):82
近年来网络传播已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更新,网络上面不健康的信息和垃圾信息也越来越多了,例如系统漏洞、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网络违法犯罪、著作权保护等网络问题也慢慢浮现出来了。因此,网络信息传播体系的构建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了。本文根据当今网络信息传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讨论了在网络信息传播体系构建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并经过研究做出了网络信息传播体系构建的结构流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炳英 《情报杂志》2004,23(7):31-32,35
以网络信息传播的运行规律及特点,探讨了网络信息具有的虚拟性、前瞻性和共享性;并分析研究了网络信息传播对信息学应用研究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季丹  郭政 《情报杂志》2015,(2):22-27
意见领袖在危机事件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备受关注,其在网络舆论形成期、扩散期、转折期和消弭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对信息传播能力、网络位置及与受众的关系程度等影响意见领袖在危机信息传播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与危机信息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试图厘清网络危机传播中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机制,为建立意见领袖的管理体系,完善网络危机传播的有效应对机制,加强对危机传播中意见领袖的信息控制与引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移动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过程]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3个因素通过传播意愿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5.
崔金栋  郑鹊  孙硕 《情报科学》2017,35(12):22-27
【目的/意义】研究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传播模型及规律,对控制舆论和掌握微博信息传播规律具有重 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微博信息传播中的SEIR模型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衍生特性,构建 改良式的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对微博中话题式信息传播影响因素 和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验证了所构建的改良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 性,揭示了移动网络环境下话题式信息传播规律,为现实微博网络的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网络舆情中信息间的竞争传播更符合社交网络的真实情境,研究舆情事件中多元信息竞争传播的演化机制有助于政府和媒体有效监控舆情、引导舆论。[研究方法]结合舆情事件多信息传播特点,加入信息犹豫者和信息接触率,构建二元信息竞争的SH2IR模型,仿真同步和异步情景下二元信息的竞争演化过程。[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在同步传播模式下,单独增强信息接触率、传播转化率、犹豫转化率以及置换率,都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在异步传播模式下,信息发布的越早,传播范围越广,但单独增强传播参数对传播效果影响较弱,同时提高信息的传播参数时传播行为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欺诈信息在网络中广泛传播使得网络欺诈不断滋生蔓延,探究基于“受骗者-欺诈者”双边的 网络欺诈信息传播机理,对实现网络欺诈的科学预判和及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引入生态学理论,分 析网络欺诈信息传播主体及其竞合关系,构建网络欺诈信息双边传播模型,并通过Python编程进行仿真和实际案 例分析,讨论网络欺诈信息双边传播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网络欺诈信息传播与传播主体的影响力、信 息自然增长速率和初始状态密切相关。模型能够模拟设定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过程,并为有效抑制网络欺诈信息传 播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日显弊端。信息传播及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出现了多样化,作为信息传播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信息传播,必然会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开放存取符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特征,属于一种高效的、新的交流模式,是学术信息传播的必然选择模式。阐述了开放存取模式的产生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开放存取方式与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及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可更好地保证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可追溯性,对实现网络舆情治理和打造网络舆情生态空间具有积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传播理论和信息生态理论,分析了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构建了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采用网络爬虫获取Minds平台社交媒体数据对提出的模型及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环境热度、区块链信息偏好、区块链技术偏好和信息人影响力是影响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因素。其中,区块链环境热度、区块链信息偏好、区块链技术偏好和信息人影响力对区块链网络舆情传播态势有正向影响,图片信息上链偏好和视频信息上链偏好对区块链信息偏好有正向影响,信息上链偏好同区块链信息偏好呈负相关,区块链信息偏好对区块链技术偏好有正向影响,区块链信息偏好对区块链环境热度有正向影响;上链粉丝用户数量、上链关注用户数量对信息人影响力有正向影响。研究丰富了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理论和算法,从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治理区块链环境下网络舆情空间生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针对突发事件中多种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的现象,构建双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SE2I2R2模型并仿真分析其传播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及时高效开展多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工作提供有益指导。[研究方法]在传染病SEI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量化舆情信息的吸引力和相关性因素,构建复杂网络上的双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SE2I2R2模型,并在真实社交网络Facebook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分析,揭示双网络舆情交互传播的演化规律。[研究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当舆情信息相互冲突(强负相关)时,有优先权的舆情信息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当舆情信息呈正相关时,舆情传播个体之间持续发生着状态转移,舆情传播演化至稳态的时间(弛豫时间)显著延长,且人群接纳程度显著提升;当舆情信息吸引力差距较大时,强势舆情信息对弱势舆情信息的传播产生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