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日出城,见玄德所乘之马极骏,问之,知是张武之马,表称赞不已。玄德遂将此马送与刘表。表大喜,骑回城中。蒯越见而问之。表曰:“此玄德所送也。”越日:“昔先兄蒯良,最善相马;越亦颇晓。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  相似文献   

2.
“的卢”马成为凶马大概产生于东晋南朝,其原因大约有五个方面:忌讳白色,南方少马,南人不习战,社会风气萎靡不振以及跨马一事在政治上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飞雪迎春、梅雪争妍,农历壬午年春节降临人间。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东方诸国以及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共同迎来了新世界的第一个“马”年。作为“六畜”之首的马,经过长期的驯化,在古老的欧亚大陆从东到西,人类先后培育出了三个重要的优良品系:①蒙古马。分布于蒙古草原、中国北方(中国南方的“川马”“滇马”是其地方种)。这种马体形紧凑、易饲养,耐力好。汉武帝依靠骑乘蒙古马的骑兵,将匈奴赶出了亚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则曾横扫欧亚大陆。②阿拉伯马。主要分布在中亚细亚。这种马线条流畅、速度快。张骞出使西域后开始…  相似文献   

4.
动动脑筋     
动动脑筋一、对面握不到手在两间相连的房屋里,取一张普通的报纸铺在地上,俩人都对面站在这张报纸上,虽然近,却握不到手。这是何故?二、果真“难不倒”阿山请“难不倒”写寻马启事。“难不倒”问何时丢的马.几匹马?阿山说:“是去年也是今年,是一匹也是两匹。”“...  相似文献   

5.
【重点提示】事前预谋,事中筹划,以有备应无备。【原文片段】(刘备自占荆州以来,东吴一直嫉恨在心,为讨回荆州,周瑜以联姻的方式将刘备骗到东吴,欲为人质,索要荆州。不料孔明早有预料,遂安排赵云按计而行。却说刘备遵孔明布置,偕夫人逃出了东吴,不料后面追兵将至。)玄德登高望之,但见军马盖地而来,叹曰:“连日奔走,人困马乏,追兵又到,死无地矣!”看看喊声渐近。正慌急间,忽见江岸边一字儿抛着拖篷船二十余只。赵云曰:“今幸有船在此!何不速下,棹过对岸,再作区处!”玄德与孙夫人便奔上船。子龙引五百军亦都上船。只见船舱中一人纶巾道服,大笑…  相似文献   

6.
奇特的马     
最小的马世界上最小的马要数阿根廷的“法拉贝拉”马,这种马体长只有30厘米左右,其高度与一只公鸡相差无几,重量不到10公斤。它的体态俊美,是名贵的玩赏动物,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目前,这种小型马的培育还在不断出现奇迹。阿根廷的“圣·科诺”庄园宣称,他们还准备“研制”出一种只有茶杯般大小的“超微型”马。最矮的马我国广西现有1000多匹矮马,其中最高的为106厘米,最低的为86厘米。矮马肌体结实,蹄圆坚韧,躯线明显,性情善良,行动敏捷,体小力大,善走小路、夜路。最怪的马前苏联一家赛马俱乐部的马厩里出生了一…  相似文献   

7.
谁是“VIP”?     
皇帝出门叫“起驾”,百姓出门只能叫“动身”,区别在于有没有器物代步。代步之物也有别:皇帝内眷乘的叫“凤辇”,外亲乘的叫“彩舆”,文武百官也依职位高低分别享受“八抬”、“四抬”……一点儿不能错。武将的代步之“物”也有讲究:霸王的“乌骓”、关公的“赤免”、刘备的“的卢”、秦琼的“黄膘”,都非凡马可比。不过对它们的珍爱,倒是出于对阵厮杀、临危救主的实际需要,不是什么“级别感”的心理满足。如果当时城中某位高官,非“赤兔”、“乌骓”拉的车不坐,人不笑他暴殄天物,也要说他用马太奢了。  相似文献   

8.
【重点提示】君子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原文片段】(陶谦手下部将张闿杀了曹操父亲曹嵩一家,曹操为父报仇,起兵攻徐州,孔融邀刘备一起往救。)孔融迎接玄德入城,叙礼毕,大设筵宴庆贺。又引糜竺来见玄德,具言张闿杀曹嵩之事:“今曹操纵兵大掠,围住徐州,特来求救。”玄德曰:“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无辜之冤。”孔融曰:“公乃汉室宗亲。今曹操残害百姓,倚强欺弱,何不与融同往救之?”玄德曰:“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孔融曰:“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玄德曰:“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  相似文献   

9.
一、综合法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筋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曰‘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罗贯中《三国演义》[简评]作者把对话描写与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着写,曹操的慧眼巨睛和易露锋芒,刘备的老谋深算、惯于藏拙和善于应变都表现得活灵活现。二、对比法可…  相似文献   

10.
五至十二岁是汉代马匹的正常服役年龄,在“传驿马名籍”简中的“乘”与“柱马”有特定的含义,不是“骑乘”与“待用的马”。“乘”即“骤”,是指去势的公马,与牝、牡相对;“柱”同“主”,“柱马”即“主马”,是指驾车的辕马。“卒”与“停”、“萃”通,“停马”即副马,与“柱(主)马”相对。  相似文献   

11.
艺高人胆小     
诸葛亮“算无遗策”也有遗策,“多智近妖”毕竟也是人不是妖。有一回他命令赵云率军攻取一座城池,他连赵云的军队何时出发,何时吃饭,何时行军,何时攻城都排了一个计划表,结果赵云出发了,他发现事情大条了!  相似文献   

12.
马虎,人们把它当作粗心大意、做事草率的代名词。殊不知,世界上还真有一种叫“马虎”的动物。它产于我国四川省东部和贵州省交界的白马山上,山民称之“马老虎”。据说,这种珍稀动物体大如马,形亦如马,体表长有似虎的条状花纹,比老虎还凶,行动诡秘、迅猛,前爪锋利,专捕食野生动物和山民圈养的牛、羊。据说老虎也惧之三分。马老虎到底属于马科还是虎类还难以定论,人们就把这种似马非马、似虎非虎的动物称之为马虎。“马虎”是一种动物@何萧  相似文献   

13.
劝架三步曲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称其为“劝架三步曲”。那一天我在教室里埋头改作业,突然有同学来告:“卢老师,陆俊和张田打架了。”我一听,笑着对他说:“你去劝劝他们吧!”没想到第二拨马上又报:“卢老师,他们打得很凶啊,我们劝不住!”我走出教室,果然,两个同学就像两头小牛顶在一块,正撕杀得起劲。劝架的同学刚把他们拉开,又使劲往回冲。尤其是陆俊,气得嘴巴都歪到了耳根下,他手被同学拉住了,心一急就用脚去揣,真有不揍扁对方誓不为人的架式。我忙叫了声“陆俊……”不料,我的话还没说,他吼得比我还凶:“我知道你又要说我不对,你总是批评我,你一点也不公平。”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没有丢妈妈:吉米,你又打架了,我看你丢了两颗门牙。吉米:没有呀妈妈,我把门牙放在口袋里了。打开窗户放冷气哥哥:外面刮风,气温下降了,咱这屋也够冷的。弟弟:那怕啥,打开窗子和门就行啦。哥哥:怎么回事?弟弟:让屋里的冷空气出去,不就暖和了吗?小孩与马一个富翁在小饭馆前下了马,粗鲁地命令他身旁的小孩说:“喂,看住我的马!”“你的马不凶吗?”小孩问。“不凶。”“不踢人吗?”小孩又问。“不踢人。”“会逃跑吗?”“不会。”“那要我看干吗?”·轻松一刻·诱导儿子:爸爸,我的这篇稿子往哪里投?父亲:往钱多的地方投。儿子:中国人民银行,行吗?…  相似文献   

15.
王力先生对“乘”字,解释为“兵车,包括一车四马”、“春秋时代,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见《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五十七页)。在其他先生编的书上也有这种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甚完整的。据《司马法》记载:“戎车,夏后氏日钩车,先正也。殷日寅车,先急也。周日元戎,先良也。”显然,古代兵车“乘”的概念应有一个发展的概念。(一)夏代时叫钩车,用钩车是着眼于正常进攻。钩车一乘,是一车四马共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1)
我们常见的马是经过人工驯养而成的家马,像战场上的战马、赛马场上的跑马、运输用的驮马等等。家马的祖先是野马。最早的马是生活在五千多万年前的始祖马。这种马生活在森林地带,只有60厘米高。  相似文献   

17.
却说董承等问马腾曰:“公欲用何人?”马腾曰:“见有豫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因董承转出马腾,因马腾转出玄德。玄德为主,董、马二人,不过做一引子耳。承曰:“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玄德依附曹操,与曹操依附董卓,同一识见。  相似文献   

18.
节选文段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1)庾公:庾亮,东晋高官。(2)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传说为凶马。(3)宁可:怎么可以。(4)达:通达,明白事理。  相似文献   

19.
<正>龙马精神,大约是最容易被误解的成语之一。很多人以为,龙马精神,就是像龙和马一样,很精神。其实,龙马不是龙和马的合称,而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特别的神兽。据说是"马身龙首",或称"马身而龙鳞"。有人说它是一种马,也有人说它其实是龙。不过,中国人一般是在马年到来的时候特别喜欢说"龙马精神"这句吉祥话儿,而不是在龙年。这样说来,大约多数人还是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马。龙马很不简单,在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20.
杰能 《江西教育》2004,(11):22-23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从事语文教研二十多年了, 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卢筹(以下简称“卢”):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玄妙无比。比如,“张山还欠款二万五千元”,一个小小的“还”字,竟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 可以叫人穷, 也可以叫人富。“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三个同样的字,调换一下位置, 意思竟然产生了如此奇妙的程度差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情有可原,罪不可逭”和“罪不可逭,情有可原”,同样一句话,顺序变换一下,竟然意思迥异,可以叫人喜,也可以叫人忧。枚乘一篇《七发》,朗诵一遍,竟然可以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