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红 《体育与科学》1989,(4):47-47,45
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近几年来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设想、实验和主张,诸如“体质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竞技体育”、“技能教育”、“全面教育”等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些都为体育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当中,一些体育课堂出现“收”或“放”不得当的现象.这种现象引发了对新课改下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把握收放的“度”的思考.我认为,无论是收还是放,都有各自的优点,最关键是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3.
顾红梅 《体育教学》2002,(2):33-33,34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引”、“探”、“练”、“伸”的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一、引“引”即引入,是授课前的准备,体育技术系统性很强,后继学习的技术往往是前期所学知识的发展或深入。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体育教学拓展延伸的原则 (一)追求“体育性”是拓展与延伸的前提 这是体育教学的首要原则。毛振明教授指出:“体育教师要牢记体育课的学科性质,要使我们的每一堂都上得像体育课,要使体育课完成体育学科被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不能让体育课走偏走样。”近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教师为了凸显体育教学的“新颖性”和所谓的“拓展与延伸”而丢弃课程的本来性质。  相似文献   

5.
朱土甘 《体育师友》2009,32(4):17-18
精讲多练是一种教学策略,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富有活力和朝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特点、课的预设、学生的掌握情况等进行组织落实,既要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更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正确采取精讲多练的手段,不流于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而且还要兼顾整体学生,所以,许多教师对体育差生的教学一筹莫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课前预见——课堂发现——课后自练”的转化差生的办法,效果明显。 1、课前预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预见  相似文献   

7.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如一夜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许多教师自此以后,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有的甚至全盘否定传统体育教学,致使新的体育课堂教学顾“此”失“彼”,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8.
通过案例的描述,以课堂教学失误为线索,反思课堂症结,找出问题的化解策略,归纳了体育课堂不乐的要素。分析当今体育课堂失去乐趣的成因,从中吸取教训,力求教学实践创新,初创"乐练赛"体育教学理念,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传统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新课程教学之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反思了传统体育教学常规,即对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行为都作出了全面而严格的规范,不仅束缚了体育教师教学个性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发挥,而且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论述了体育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体育教学常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德育渗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新途径。分析德育与体育的关系,探讨学校体育德育的内容,阐述学校体育德育的功能。基于“乐练赛”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德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体现在: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规范学生“健康行为”;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塑造学生体育品格,促进其“体育品德”的形成。“乐练赛”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切身体会,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兼顾技能、体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体育差生”一词,或者说称谓,且沿用至今而无人提出异议。笔者查阅了众多的文献也难以追溯这一称谓的起源。倒是发现有多种相类似的提法,诸如“厌学体育学生”、“体育学习困难生”、“体育行为差生”等等。综合起来,这些学生无非是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而被鉴定为体育学习方面的差生。这是一种定性的评价,也是一种等级的划分。但造成  相似文献   

12.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为了学生健康而幸福人生奠基,作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主阵地的体育课堂,应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幸福。本文从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价值追求到推进幸福体育、追求幸福课堂,最后聚焦“乐动会”,探索幸福课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鲁德久 《体育教学》2013,33(7):32-33
体育课堂由教学的技能掌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重任务决定,如何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规范是实现上述任务的关键。然而,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却存在诸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分段、教学组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的表扬和评价等诸多不规范的地方。由于这些不规范地方的存在,致使体育课堂教学紧凑不足,松散有加,且屡屡出现"散放"的现象,很难完成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体育师友》2021,(3):14-16
教会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要求教会学生多样融合的健康知识和层次清晰的运动技能;勤练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要求学生课堂内外勤练技能,课中勤练保持合适的练习密度;常赛是课堂教学检验的途径,要求教师安排人人有比赛参加,课课有比赛安排。厘清"教会、勤练、常赛"三者与体育教学的逻辑关系,具体化体育教学的活动要求,优化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5.
浅谈体育教学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自主学习”越来越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并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完全符合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可以说“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时尚”,课堂变得越来越有“温度”,相对于过去单调、沉闷、机械,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教师那里,课堂的活力也就仅仅体现在这些表面的热闹上。我曾听过许多课改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抨然心动。究其原因,目前课堂教学在“自主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误区,对运动技能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运动技能深入的拓展被当做竞技运动的产物;宁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宁静自我体验。为了全面贯彻课标精神,使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有“深度”,本人谈点初浅的认识,旨在使课堂教学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在2019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要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体育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以水平一(二年级)《仰卧推起成桥的技术方法》课为例,阐述如何在“学练三个一”的视角下将情境教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不断持续探究、实践深入,在学校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下,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学校体育教学远大的发展目标,任何环节和步骤都要围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开展。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倡导有运动量、有技战术、有比赛的“三有”体育课堂。作为课堂体育教学中最关键的三个环节,要实现一体化设计、系统化执行,探寻“学、练、赛”一体化精准课堂教学实施方略,以促进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科效能双重提升,促进学习者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同时,逐步有序推进“三有”课堂的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18.
孔天敏 《安徽体育科技》2001,(3):106-107,111
长期以来 ,体育教学中一味追求“齐步走”导致了“吃不饱”和“吃不了”两极分化的教学现象 ,以至教学质量不高 ,本文在通过对“宽松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在实用、科学、多样、新颍、全面的教学氛围中 ,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由此对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是达成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纵观体育课堂的开展情况,所展现出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不到推动意义。通过对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情况的分析,剖析“悦动”课堂构建的必要性,通过氛围创设、内容优化、平等互动和游戏实践的方式,最终带来“悦动”体育课堂,强化学生体验与感知。  相似文献   

20.
"健康第一"与"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武 《体育与科学》2000,21(4):56-57
体育活动之于健康的重要性是世界性的普遍认识,现代体育“以人为本”观念形成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教育改革思路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样验证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产生的社会环境背景。“健康”是一个多意的开放概念体系,有各种不同的界定角度和界定层次。从“运动与健康”的主题来看,经常性地、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的益处,已广为人知。关注身心健康发展的现代体育观念是符合社会价值的普遍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