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高校来说,创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把学校建成最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冉好教学秩序和学习风气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就是塑造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最基层的团体,  相似文献   

2.
陈伟 《陕西教育》2007,(11):126-1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目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又要充分运用和谐思维的思维方式,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在学生教育方面,我们也应当妥善处理学生们的知识学习和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教学是我们教育要追求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化学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和领导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多元互动教学程序的基本依据。它使教育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的最主要意图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形成和谐、友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真正促进学生不仅在身心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而且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也得以协调统一、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同取向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变化和发展。我国的教学评价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取向到能力本位取向的转变,但这两种单一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都局限于通过单一方式对单一因素的考量来进行学生的评比和选拔,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需要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客体等方面构建学生和谐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归:身心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人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分科教学,将影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的旨归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6.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黎 《考试周刊》2009,(8):199-200
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需要和谐发展的个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大学应致力于培养身心和谐的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学生的身心和谐指的是学生个人作为自然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处于健康的一种状态。学生的身心和谐是一个超越生理学、心理学界限,具有广泛社会科学内涵和群体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  相似文献   

8.
马育萍 《成才之路》2010,(36):21-22
一、倡导"绿色评价"的缘由 我们知道,评价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把双刃剑,实施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评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周田云 《考试周刊》2012,(16):174-17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可以让老师在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育教学,利于师生两方面的发展。可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全面发展内涵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我国基础教育自我更新、自我否定之后的明智抉择,也是现行教育自觉调整自身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关系之后的一场深刻变革。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其内容而言,是德、智、体、美、劳、技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养成;但在深层次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进一步理解为学生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在本质意义上是发展人、完善人,这就要求以合乎人的发展规律作为理性标准来处理学生身心发展、学业进步、人格完善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现状,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内涵置于影响学生身心、学业、人格和谐发展的内外矛盾中去理解,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迈向高层次。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性学习。在合作性学习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协商与互助;师生、生生平等,关系和谐,容纳异己等,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领域水平得以提升,身心各项机能得到锻炼,身心获得和谐发展。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教师思想观念上的滞后,合作性学习在中小学课堂上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中仍然强调个体学习,忽视合作,缺少交往互助;注重应试升学,强化竞争,缺乏共创共享思想等。所以,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构筑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性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基本特征是三性,即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与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今时代的具体体现,人的和谐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魏兴仁 《甘肃教育》2011,(21):33-33
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由于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自我评价方面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心理上表现出向师性的特点,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成为其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中美育是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和谐教学是课程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具有人本性与主体性、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协调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在实践层面上,和谐教学以人的整体、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遵循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顺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营造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和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情渗透。情感性评价是多方面的,激励式评价、期待性评价、接纳式评价、亲近式评价等,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人为本"。《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型的数学课堂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是"完整"的人,教育者在教育中一定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  相似文献   

20.
石兰晔 《现代语文》2006,(11):103-103
作评价是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