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互式语言能力的表现包括发起互动、恰当地回应他人的互动行为、进行双向会话、维持互动等,是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技能。语言行为法作为应用行为分析的一个分支干预方法,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可以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交互式语言能力。文章以一名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能力的干预为例,探索提高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言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核心特征之一。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动态评估比传统的静态评估更能发现儿童的发展潜能,同时,孤独症儿童比较易于接受电子设备,所以文章提出基于人机交互游戏的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动态评估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潜能并给予个性化干预。研究选取37名3~7岁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通过孤独症行为核查量表将其分为:非孤独症组、疑似孤独症组和孤独症组。探索以不同中介提示的动态评估范式发现人机交互环境下动态评估的可行性与潜在价值,并揭示孤独症儿童与其他群体的语言发展潜能及差异性。研究发现,相较于静态评估,动态评估中介提示可以帮助教师捕捉儿童的更多潜能信息;非孤独症儿童和疑似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潜能明显高于孤独症儿童;中介提示对于实际语言能力低、学习潜能高的儿童能力提升更为明显。研究认为,人机交互式动态评估对儿童语言潜力的挖掘具有可行性,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干预计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儿童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刻板三大主要症状,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语言发展和思想交流上的障碍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轨迹异常,如人称代名词的逆转和反射性语言,发音、声调、节奏、音律、音量等方面也表现异常。目前儿童孤独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临床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很多孤独症儿童到了语言发展年龄却仍无口语出现。口语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有特殊意义:口语的出现,能促进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人和环境对他们的要求,感知自身和他人的情感感受并表达自身的需求,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更好地被社会理解和接纳。  相似文献   

5.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障碍之一,它严重制约了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因此,关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问题,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尤为重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语言训练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音乐治疗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方法,研究了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效果。将具有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的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干预,经过三个月的干预治疗后,测试治疗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语言能力。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的音乐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潜在类别,并根据语言障碍对不同亚组的影响,为不同类别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更具体的教学干预目标。方法:采用社会反应量表、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孤独症行为量表的语言分量表对227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孤独症谱系障碍存在4个潜在类别:中度社交障碍组、重度社交障碍组、中度孤独症表现组和重度孤独症表现组;(2)年龄对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显著;(3)语言能力对孤独症核心症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相较无重复刻板行为的中度和重度社交障碍组,语言障碍程度越高,越可能发展成为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并存的中度和重度孤独症表现组。结论:语言能力不同的孤独症亚组,其核心症状表现也不相同,亟需的教学干预目标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常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6岁时已基本形成.语言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迟缓,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基本要求,要谈不上与人交往。发展孤独症儿童的口语能力,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本就孤独症儿童李某的语言训练方案、训练的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以寻求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培智学校越来越多地招收了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发音障碍,甚至个别儿童无语言(不会发音,不能书写)。另外,学校还接收了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发音训练收效很慢,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郁松华  陆欢 《文教资料》2011,(18):147-149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重要一步。本文以孤独症儿童东东为例,阐述了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训练中,是如何从一个毫无任何意义的发音发展到一个有表达需要的字词的。本文通过运用实物强化法、游戏引导法、运动训练法,以及音乐陶冶法对该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本文就孤独症儿童豆豆(化名)的语言训练过程进行了研究,以寻求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其进行语言能力测试,制定主要训练目标,再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豆豆语言能力以及交际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智力密切相关,中度智力损伤的孤独症儿童由于客观的智力因素制约,较普遍地存在着构音障碍、发音障碍等言语障碍。本研究的试验班级中有7个中度智障学生,其中两名是伴中度智力损伤的孤独症儿童,他们都不能主动用言语表达,一个基本无言语能力(无主动言语、只会喊叫)。他们还存在有效注意力集中时间极短等问题。三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运用音乐背景治疗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葛雯 《教育》2022,(7):94-95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包括语言发展障碍、情绪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认知障碍.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普遍有缺乏明显的情感、缺乏对人的关注、缺乏眼神交流和远离人群等表现.  相似文献   

14.
叙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活动,需要叙事者充分发挥语言、认知和社会性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叙事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方面都存在缺陷。宏观结构的缺陷主要体现为叙事元素不完整及连贯性缺失,而微观结构的不足体现为内部语言的使用不当或复杂性缺失。未来研究应聚焦叙事语篇,运用本土化的评估手段,科学系统地评估孤独症儿童的叙事能力,从而为制订有效的语言能力及社会融合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存在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且相对单一障碍类型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发现,在评估方面,当前主要参照孤独症及儿童发育评估的一些工具,将直接和间接评估相结合,对听障伴孤独症特质儿童的非语言线索、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在干预方面,目前主要使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沟通系统等直接干预策略,以及对儿童进行行为干预、对儿童父母进行相关培训等间接策略提高该类儿童的社会沟通与交往能力。基于以上研究,可通过动态调整教育安置、灵活运用优势感觉通道、综合干预、多学科干预等方式对该类儿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困难是主要症状之一。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经过一段时间(半年左右)的训练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语,但要等待他们有主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者需要做大量的努力。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如何诱发孤独症儿童的主动语言”谈谈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王艳 《成才之路》2013,(14):33-33
一、问题的提出语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表达工具,也是人们思维的武器。在人的一生中,从0岁~3岁左右是人的语言发展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语言学习将对人的一生起很大的作用。孤独症是儿童早期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无语、社会交往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的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儿童尤其是大龄的无语孤独症儿童的开口已成为国际难题,语言训练是孤独症训练的重中之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运用卡通图片、实物照片、抽象图片等一系列图片,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视听觉认知、口语模仿、接受性语言、表达性语言,以及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记忆力等,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口语模仿既是儿童获得语言的最初方式,也是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中,复诵能力是口语模仿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完成要求某样物品、命名常见物品及回答简单问题等干预活动的基础,培养与提高儿童的复诵能力是干预者需要重视的课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对近二十年孤独症儿童复诵技能干预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干预准备、干预策略等多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 1.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孤独症作为一种谱系障碍。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行为表现。有的儿童平衡能力较差,不能自如地跨越障碍设施,不敢走平衡木等,而有的儿童协调能力很好,几乎能完成每项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协调能力好的儿童,在感统室对各项器材都能较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