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副 名"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言语现象.本文通过收集例句和研究此类现象的论文,试图对"副 名"结构中名词的类型、名词语义限制条件以及名词的功能作初步地归纳.  相似文献   

2.
副名结构是汉语新时期大量出现并且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语法现象.本文从今天副名结构存在的现实出发,讨论副名结构的词义重心--名词的词汇意义、语法功能的变化;副词在这一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最终所得出的结论是:副名结构的存在是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是一种新现象,模糊修辞的历史也不久,本文把“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与模糊修辞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探讨“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的模糊形成原因和模糊修辞功能,来说明“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5.
"副+名"组合作为一种超常的言语形式,其接受活动的语境主要由"文本""经验1"和"经验2"三层次构成;从认知程度看,它们分别属于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接受者在理解"副+名"组合时,随着解读的深入及特定的心理因素,其所依赖的接受语境将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升。当接受者进入高层次语境时,则意味着接受者审美自由的获得。从整个社会范围内来看,这也标志着"副+名"组合的使用人群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 ,一般都是说它不能受副词修饰 ,但在语言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形式。本文从词性转变、语言的审美选择、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这种“副 +名”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8.
修辞幻象是个性化的认知结果,它只有通过语言的反映,进入交际领域被他人认识,才能最终实现其存在.“副+名”组合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构建了表达者关于性质的修辞幻象.根据公共认知与个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副+名”组合生成的修辞幻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修辞幻象1、修辞幻象2和修辞幻象3.其中,修辞幻象3是理想的类型,可以让公众理解表达者的个性化认知,该修辞幻象也有可能最终转化为意象.  相似文献   

9.
农村小名是一种颇具特色、值得重视的修辞活动和现象,其修辞理据主要体现在逻辑上的“无理而妙”、特定心理需求、社会文化习俗、审美情趣等几个方面,一个小名的确立,往往包含多重修辞理据.  相似文献   

10.
先秦汉语的“有+名”式名词中的“名”可以是族名、国名、朝代名、水名和一般名词;在具体语境中,“有+名”可以解释为族名、国名、地名或朝代名。“有+名”中的“有”,可以解释为“大”,以此解释“有+名”,便一通百通。  相似文献   

11.
部分名词从语义上含有形象意义和感情色彩意义,是实现"副 名"结构组合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程度副词含有的程度量的语义特征和名词的形象意义与感情意叉含有的性质语义互相选择、互相匹配,最终实现"副 名"的成功组合.  相似文献   

12.
80年来"副+名"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秀 《天中学刊》2005,20(1):92-95
"副 名"研究的历史至今已历经近80年,其研究进展情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对"副 名"研究的历史是逐渐多样化、系统化的历史,研究的角度不断拓宽,研究的力度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的"副+名"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这种"副+名"结构存在的可能性,基于汉语语法功能的"隐含性";"副+名"结构形成的现实条件,是汉语副词与形容词语法与语义上的关联性;汉语"副+名"结构的认知基础,源于汉民族长于具象思维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词义除了一大部分具有显性理据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理据处于隐性状态或隐化过程中,形成原因多半与修辞有关。  相似文献   

15.
修辞性问句在交际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帮助说写者表辞达意及受话人听意会意的有效手段。探索修辞性问句的特点,并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修辞性问句的理据,能更好地理解修辞性问句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6.
着重分析了非主谓句、复合谓语句、顶真句、互文句、兼语句等几类特殊句式在近体诗中的运用规律和修辞作用,由此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修辞理据。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及其修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非常中国"之类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已司空见惯,对这种超常规有标记结构存在的合理性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阐释其存在理据,并从语用修辞学的角度探讨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修辞理据的探索对修辞现象的分析和鉴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脱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同时对修辞研究也起着推动作用。在喜剧小品语言的修辞推理中,我们着[于说话人或表]者,通过概念理据和判断理据建构有效的潜在话语。  相似文献   

19.
前后照应可以使语篇表达准确完整,是文章写作应该遵守的一种规范,属于消极修辞;有时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作者有意使上下文照应不周,形成修辞缺省,从而制造出意想不到的幽默,诙谐的调侃,或启人心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翻译视角对修辞理据的都有不同的影响,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缺陷。通过对解释体从符号学的角度做深入分析,并同时结合语言符号的特点与性质来探究修辞理据的问题,可以得出解释体的特点决定语言符号的特点,即解释体就是修辞的根源的结论。解释体根据自身的性质决定着语言符号系统的性质和分类,并利用这种机制来确立其修辞的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