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歌 《东方文化》2001,(2):78-89
1995年全世界很多区域都在进行对于二战结束五十周年的反思和纪念。在这个年头里,中国和日本的知识界并没有表现出对于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共同性立场,相反,除了少数有识之外,在各种形式的合作研究中,中国和日本的知识分子基本上回  相似文献   

2.
人类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那些最早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和爱琴海地区文化,不仅是多源的,也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3.
<正>书院的命名,虽然只是该书院的一个标记和名份,但大多都有其基本内涵,体现着创建者的宗旨、目的、要求和期望。从书院的命名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和书院教育体系的特殊品味"(胡昭曦《四川书院史》,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109页)。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命名同样也有其深刻的含义,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书院十分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和地域环境特点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十分讲究内部结构的建筑规划,形成了一定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王振铎 《寻根》2005,(6):27-35
2500多年前,正当西方的哲人受“上帝”的启示,绕着地中海周边的河流、平原和山谷,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用“神谕的文字”,在泥陶版、莎草纸或兽皮上刻画、撰写后来被称为《旧约》的某些先知故事的时候,东方的哲人接受“圣王”的教谕,周游黄河大平原,寻求三皇五帝积累起来的甲骨、金石、竹木等简版文献,精心编述治世兴邦的文化经典。  相似文献   

7.
略论儒家文化中的"孝"——兼论"二十四孝"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礼 《寻根》2006,(4):4-1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某省一所高等学校曾经举办了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际研讨会,在分组讨论时,有一位外国学者作了发言,大意是:今天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如何供养好老人,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但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子女虐待和欺凌老人的事件,这是否与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关?接着,一位中国学者坦承,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中,尽管对思想教育显得很重视,但大都讳言子女要孝敬父母,有时甚至还将“孝”与封建思想挂上了钩。  相似文献   

8.
对“文革”文学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旭东 《东方文化》2000,(5):102-107
近年来,对“化大革命”时期的学(下简称“革”学)的研究章开始多起来。这是因为,要想对20世纪的中国学进行整体性研究——无论是宏观的理论把握,还是史的线索的清理,绕开十年“革”显然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在这些研究章出现之前,对“革”的不同认识已经在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学与化选择。新时期伊始,对“革”的研究主要还是一种情感上的控诉,认为“革”是“封建主义”在当代的复辟。“封建主义”一般认为是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这就是将“革”说成是中国传统化的结果。这种认识推动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鼓励着人们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吸取西方的化与学成果。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的汉学研究,在美国开风气之先,而且一开始就有进行东西文明交流的意图。早在1879年,当许多美国人还不知中国在哪里时,哈佛大学就已经从中国聘请教师,来康桥(Cambridge)担任中文教席。这在当时不啻石破天惊之举。虽然最初的动机多半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例如对华经商的需求)以及文化输出的迫切(如传教活动的方便),  相似文献   

10.
宋新夫  李承 《寻根》2008,(5):16-21
明代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一踏上神州大地,就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把“知识与权力”衔接起来并由哲学家来治理的国度。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只有哲学家变成国王或国王变成哲学家时,人类才有太平盛世。  相似文献   

11.
小云南与明清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雨明 《寻根》2003,(5):125-129
在今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以及内蒙、天津、北京等省市,不少自清代至民国迁自山东的居民都称祖籍“小云南”或“山东小云南”。而在山东省即墨市和青岛市以外地区的不少居民亦有称原籍山东小云南者。数百年来,小云南之名流传甚  相似文献   

12.
鞠明库 《寻根》2007,(4):28-30
在谈到明清移民史时,常有"小云南"之说。而"小云南"在何处则一直是东北和山东部分地区广为争论的话题,也是目前社会上热烈讨论的  相似文献   

13.
从作数量、题材内容来看,明清小说与吴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明清小说反映了吴化中的工商化、教育化、信义化等丰富内容。明清小说既是吴化的形象栽体,又促进了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景德镇商帮行会与陶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德镇商帮行会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发轫于南宋,活跃于明中叶,鼎盛于清乾隆年间,多数是同业、同行组织。制瓷业由于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加上宗族、乡土关系,行业特色鲜明,按地域分"帮",按职业分"行",二者关系密切。帮会主要有都帮、徽帮、杂帮。商帮行会与政权融合,帮规与国法相对应,具有控制、约束、调解功能。根据政治、经济、血缘三重标准,其成员具有等级身分,宗族强调伦常秩序,富有慈善性。商帮行会提高了陶瓷生产技术,促进了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  相似文献   

15.
胡光明 《寻根》2007,(6):18-23
伴随着明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一种新的历史事物——会馆应运而生。“会”是聚合的意思,“馆”则是供宾客居住的房舍,合意为“聚会寄居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缘或业缘性的传统社会组织,它建在通都大邑,根植于传统市场经济扩张、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商人子弟不断入仕的社会大环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身机制来适应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可以说,会馆是观照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6.
朱诚如 《寻根》2004,(1):66-76
公元1402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夺取了其侄建文帝朱允的帝位,是为明成祖。1403年升北平为北京,1406年接受群臣的建议,决定营建北京宫殿。1420年营建工程完竣,建成了规模宏大、制度严整的宫殿建筑群,以及坛庙等配套设施。清朝建立以后,继续沿用明朝宫殿,虽部分加以重建或改建,但总体  相似文献   

17.
薄音湖 《寻根》2007,(3):10-17
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只是蒙古高原上一个部落的名称,因其内部分支众多,形成了许多氏族,这些氏族也被称作部。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民族共同体开始形成,原来不属于蒙古的大大小小部落及其民众,从此也都自称为蒙古,同时在蒙古这一共称下面,保留着自己的部名。  相似文献   

18.
赵殿红 《寻根》2006,(3):82-86
中国圣会组织概况 17~18世纪,种类繁多的为中国天主教教徒而组织的团体称为“会”、“圣会”或“善会”,而“圣会”是其较为正式的说法.圣会有时是一种正式的组织,要求某一类人才能参加;有时又是一种为广大群众而设的教会组织.这些群体的活动也各不相同:有的通过集体活动而进行个人培养,有的则进行慈善活动,但更多的是两者兼顾.圣会的建立与发起者可以是中国教徒,也可以是外国传教士.实际上,圣会组织是一种中国传统与天主教因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中有关阴间司法活动的刻画,依照人间世相及其作者的心理期望,可谓至详且悉。从司法体制、诉讼程序到审判的执行都有一整套的人间临摹和改造机制。阴间司法的程式和臆想,反映当时世俗的万千情态,同时也是立足于俗世的法律意识在经过文人的理想性加工以后的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20.
马金生 《寻根》2010,(4):52-58
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剧烈变动以及医药学知识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行医已逐渐成为一种开放性的职业。(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疾病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与此前历朝历代相比,明清时期的医病关系渐趋紧张,医病双方的疏离感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