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克深入探讨了公民社会中各种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的问题.人民(人民共同体)、立法权、执行权(包括对外权)三者之间,既有权力高低之分,又是相互制约,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各种权力分开并相互制衡,是为了确保公民社会的目的和各项基本原则得以实现.洛克权力制衡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相伴相生.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注重对权力性质进行分类,将国王、贵族和平民三个不同的等级或阶级相结合成混合政体,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制约.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从政治权力的起源、目的出发,论述了法治和分权原则,通过对权力职能进行划分,让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立法权.孟德斯鸠在洛克的基础上明确地阐述了“以权制权”原理,详尽地论述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制衡,形成了完备的分权制衡学说,并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西方分权制衡思想由此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日本军部由于其“统帅权独立”的特殊地位及一次次对外军事冒险的成功,逐渐掌握了国家权力,最终形成军部法西斯专政。军部专政完全具备法西斯专政的职能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控权法律思想如一根红线贯串于洛克政治思想体系的始终。其中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以维护个人财产权为目的,以实行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分权制衡为手段的控权理论,是洛克为人类政治法律思想宝库奉献的一份珍贵财富。他的控权法律思想的重心已经不再是人,而是国家或政府及其权力。控制的最终目的不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恶,而在于敦促政府确保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辩证地分析其控权法律思想的内涵对于我国的权力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权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是国内的最高政治权力。一般的传统观点认为,基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洛克最早系统地论证了议会主权说,是议会主权论者。洛克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人民主权”的概念,但他在另一种意义上表达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2013,(18):25
为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并产生腐败,就必须建立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机制。公共权力的运用宗旨在洛克看来就是为了让社会有序和谐与为人们谋福利。然而现实中的一些官员"运用他掌握的权力,不是为了处在这个权力之下的人们谋福利,而是为了获取他自己私人的单独利益"。孟德斯鸠在洛克  相似文献   

7.
从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来看,国内学界对洛克教育思想中绅士的“定评”可分为“新贵族论”、“政治精英论”和“现代公民论”三类。但诸种“定评”均存在着简单化和窄化等偏颇,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洛克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情境的充分了解。借鉴英国史、英国社会史等学科研究成果,分析洛克所处时代英国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洛克笔下的绅士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和人格属性。绅士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其作为新兴中间阶层的代表,而人格属性则体现为洛克所构想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起源于洛克的二权分立学说,在历史上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它突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根本内涵和价值,突出了法治原则,成为现代法哲学理论的渊源和近现代宪政制度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随即激发起了强烈的反应,不同的思想家们都在思考着这一重大的事件。1651年4月,霍布斯率先出版了《利维坦》,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作出了论证,但无论是革命派还是保皇派都不认同霍布斯的观点。面对着这样的理论困境,另一位思想家洛克发表了《政府论》,解答政治权力合法性这一紧迫而尖锐的问题。尽管洛克运用自然法理论这一非历史性的逻辑假设来进行论证,但他成功地为"现代政治权力"找寻到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由此实现了从传统政治权力向现代政治权力的转换。从思想史演进的维度来看,这是洛克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主权”概念是政治常识韵一个重要概念。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和普遍的约束性等特点。其中主权性就是指国家权力不依附于国内外任何其他权力,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性。它表现在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但“主权”一词在具体应用时,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认为,人们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他称其为“天赋权利”;他还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它应掌握在人民手中。他指出政府的权力是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当政府滥用职权时,就是与人民为敌  相似文献   

12.
校长应丢弃摆“官架子”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内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对外代表学校。校长职位往往意味着权力和控制。在校长的手中握有人事任免、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大权”,这些都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些校长摆起了“官架子”,学校的大小事务校长一  相似文献   

13.
古代分权制发展到现代遇到了主权论者的挑战,主权论者认为权力不可分割,即使在古代,权力也只掌握在一个阶级即贵族阶级手上。为应对主权论者的挑战,新的分权理论应运而生,它用于解释即使权力掌握在一个阶级手上,但它仍然制度性地分散到各个国家机构中去的现实,这就是现代西方的"机构分权"论。对于这一理论,洛克贡献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孟德斯鸠贡献了司法权的独立,美国践行了三权分立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陈德中 《政治思想史》2013,(1):54-68,198,199
关于战争状态,霍布斯与洛克有着不同的假设。要想结束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战争状态,需要两个不同的预设条件:最低限度的至上权力与最低限度的正当性,它们可分别被称作“霍布斯条件”与“洛克条件”。这两个条件相互约束,将共同构成一个关于现代国家的薄版本观念。而在这个薄版本观念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对现代国家的正当性提出更为丰富与厚实的内容要求,这一要求可以被称作“充分合理的正当性要求”。它将对应于一个厚版本的现代国家观念。在关于“失败国家”与“成功国家”,以及主权观念的完整性等问题的讨论中,可以看到厚薄两种不同观念在政治生活中有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正在从一元的“大管理”状态向以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分离为标志的治理状态转变。这一转变深刻地触及了政府与高等学校的传统关系模式,促使这两个主体发生角色的重新分化。1998年《高等教育法》对于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对政府的管理权力范围和高等学校与政府共同拥有的权力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不利于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和限制,容易导致政府权力的扩张和膨胀。我们建议,《高等教育法》增列第八章“高等教育管理职责与权限”,把政府的权力明确限制在:(1)制定章程权;(2)决定、任命、核准学校的主要组成人员权;(3)规划、审批权;(4)制定标准权;(5)监督(评估)权。  相似文献   

16.
王研 《教书育人》2006,(5):51-52
校长应丢弃摆“官架子”,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内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对外代表学校。校长职位往往意味着权力和控制.在校长的手中握有人事任免、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大权”,这些都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谁还会为了一些小事去跟校长“顶牛”,这不是明摆着给自己找麻烦。  相似文献   

17.
洛克的“中道”观点的基础是他的上帝观。他认为,“上帝”观念不是天赋的,只能来自经验,并且,洛克从“自我”的认识中推论出了上帝存在。洛克把对上帝的认识外扩到认识论及社会实践领域。在认识论领域,洛克坚信理性与信仰之间可以实现“中道”;在社会实践领域,洛克意识到国家与教会之间也可以构建一个“中道”。纵然洛克的观点有不可回避的矛盾,但他对上帝的理性思考,以及由此而寻求“中道”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惩戒权”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往定义教师惩戒权的概念时,对其中的“权”没有区分地一律表述为"权利“与"权力”。用语的含糊必然导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不清。本文在对“权力”与“权利”进行辨析后,提出了教师惩戒权应是教师的权力,是教师的职权之一,从而明晰了教师惩戒权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美国“化霰权”逐步建立起来,化渗透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美国“化霸权”源于其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种族观念逻辑地证明“优等”种族化上征服“劣等”种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特殊的民族经历造就了美国特殊的民族性格,高度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美国例外的信念及好斗自私的本性,成为建立“化霸权”的内在原因。国际政治学家认为“硬权力”衍生出“软权力”。“硬权力”的膨胀是建立“化霸权”的真正现实基础。随着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调整其战略重点,把化渗透作为征服别国的主要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约翰.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第一个提出分权理论的启蒙思想家,他关于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的论述,开创了三权分立学说的理论体系,为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提供了理论根据,并对后来西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