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女性尽管在五四曙光的普照下,踏上了追求自身解放的征途,但由于身陷旧制度、旧思想、旧道德和旧文化依然如铜墙铁壁般的环境中,加之她们又深受这种环境的浸染,身心承载着重负,这不仅阻碍了现代女性蜕旧变新的脚步,而且使她们时常陷入身心撕裂的困境之中,使她们难以挣脱悲剧阴影的笼罩,难以挣脱囚禁身心的藩篱。蘩漪的悲剧让我们认识到那个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里女性解放的艰难和困惑。  相似文献   

2.
丁玲,探索现代女性解放之路的先驱,她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作品,描述了我国现代女性追求解放的轨迹,她认为女性应该先独立,再追求革命,最后应该自强.身为女作家的丁玲处在政治的旋流之中,只能融合文学艺术性和政治性的冲突,遗憾的是,在她之后的作品中却难觅"现代女性解放"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作女的“作”是对当今女性生存状态的高度概括。“作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秩序的反叛者,是以男性为主体的传统社会的“搅局者”,她们不安于现状,在生活中主动出击以获得更为自由的空间,是女性解放的表现,体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女艺术史教师凯瑟琳,帮助女学生唤醒自我意识,寻找自我价值,从而追求解放的故事。在父权制社会,女性的解放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挫折,但电影中的女教师、女学生们仍然坚持追求自身的解放。本文从女性逐步获得解放,追求解放的障碍,和女性解放的途径三个方面去分析影片,旨在呼唤女性应独立自强,追求自身的价值和解放。  相似文献   

5.
论张资平的性爱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资平的性爱文学思想的基本点是把性爱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进行赞颂,追求性 爱的审美价值。推动他的小说情节发展的是性爱矛盾冲突,通过女性性欲的解放,批判了在中国传统的 性文化束缚下被扭曲的性价值观,具有反封建的历史意义和性爱审美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希腊神话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体可以分成三类:受歧视的女性、被赞美的女性以及独立、自我的女性,这既反映了古希腊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也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时代女性的追求与命运,特别是第三类女性形象对当今女性的独立与解放也进行了象征性的揭示,体现了希腊神话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8.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9.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菜辛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于小说的主人公安娜为了获取女性解放,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解读小说的另一名主要人物莫莉,同样为了女性的解放,付出了很多。她们从散乱到完整,从羁绊到自由的人生坎坷经历,展现了现代女性渴望追求个人理想,并愿意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奋斗。小说家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作品中两位主人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对女性自由思想的思考,给在现代生活中挣扎的女性提供了很多精神食粮,也为那些追求个人自由的女性指明了方向。让许许多多追求个人完整、个人自由的女性们反思。  相似文献   

10.
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精心塑造的两位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但又无法摆脱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从而走上一条置她们于死地的绝路,并最终走向毁灭。本文拟就这两位具有相近性格、相似结局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以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考写出了自然性别给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展现了"五四"妇女解放运动后闺阁女儿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从民族文化深处揭示出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宗法文化对女性精神与命运的奴役,解构了"五四"女性解放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成功塑造了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一位是追求独立自主、渴望个性解放的简·爱,一位是长期被囚禁、失去自由的疯女人形象。试从女性的视角分析《简·爱》中的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与碰撞。  相似文献   

13.
新女性是许多经典作品中的主角。然而小说《伤逝》从诞生到今天的近百年间,"新女性"的确切内涵似乎仍未真正厘清。接受了现代教育、实现了经济独立的女性是否都能被视作新女性?新女性所追求的独立和解放是否已完全实现?现代女性在争取到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工作机会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一部分人却自觉选择了隐退,把配偶的成功视作自身的成功,把家庭生活的圆满视为最高幸福,这些女性在看起来更为平等的环境中却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重读《伤逝》,女性的自我解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男性解放是倡导男性从传统男权文化的性别性别角色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男性和女性一样都是男权文化的受害者,是绑在同一根性别文化链条上的囚徒。女性的觉醒是男性解放的起点,使男性解放和女性解放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一部现代作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以安娜为代表的自由女性形象,描写了安娜这位已经获得解放的女性的理想追求和面临的困境。其中以描绘安娜的梦境尤为突出,这些梦境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揭露了社会的现实和残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给女性设定的角色就是屈从的,女性作为人在男权的世界里被抹去了,她们只是性的符号和生殖的工具而已,她们没有自己的价值、爱情、事业、人生追求。《白鹿原》中描写的鹿冷氏和田小娥就是挣扎在这样的封建牢笼里的两个女性。本文通过对她们悲剧命运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压抑,禁锢乃至扼杀,并希望籍此说明女性解放的必要性,艰巨性。  相似文献   

17.
张宇的小说《疼痛与抚摸》通过一家三代四女的人生悲剧际遇的描写,对男权主义这种集体无意识再次吹响了抗议的号角。作家以追求性的自由作为女性解放的突破口,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新旧中国在传统文化统治下女性命运的凄惨图景。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图书馆的历史和中国女性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图书馆从男性独霸到以女性为主体的历史变迁 ,集中反映了中国女性从被压迫到翻身得解放的历史。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离不开中国女性的聪明才智 ,女性图书馆员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不仅是中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也是中国女性解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单元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38-41,58
陈学昭的杂文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杂文不仅延续了“五四”所提倡的女性解放、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等现代思想意识,而且更为贴近女性生活现实,对男权社会有大胆的反叛和尖锐的揭露,因而更具冲击力,体现出20世纪中国女性觉醒初期反叛黑暗、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是真正的女性言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