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杨希  张湾 《新闻世界》2012,(7):199-200
"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代表的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而报刊可以说是"公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本文主要是以黎烈文时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例,探讨近代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构建的时代背景、构建过程以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2.
翟宁 《东南传播》2010,(12):79-80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申报》前期的新闻理论:报刊的性质、报刊的功能、新闻的报道原则、新闻自由、新闻从业人员。这些理论,在近代中国报业发端之际,提高了人们对报刊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开创了"有闻必录"的报道方法,积极争取新闻自由,促进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白话报刊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白话文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存在,并出现了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一批古代白话小说经典作品,但白话报刊却是近代以后才产生,并至五四时期后最终取代文言报刊,成为左右大众媒介的中国主流媒介。 一、白话报刊的演进过程 中国近代的第一家白话报刊,是由外商主办的上海申报馆的《民报》。《民报》创刊于1876年3月,是一份通俗小报,《申报》在为其刊登的启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的研究存在某种片面性,以至完全忽略了美查时期《申报》(1872—1889)对史量才时期《申报》(1912—1934)的示范作用。文章通过比较美查、史量才两个时期《申报》的新闻报道,认为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实际上是对美查时期办报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历程来看,《申报》无疑是报刊发展和经营史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它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对报纸营销策略的探索值得我们思考,以史为鉴,对今后报刊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申报》与史量才在中国报刊史上都赫赫有名,史量才经营《申报》有道,其经营策略因报纸发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而异。本文对史量才时期《申报》的经营策略及其对现代媒体的借鉴意义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报纸的编辑工作始终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申报》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上最成功的报刊之一,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都注重报纸编辑工作,并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动,几次变革版式,不断创新.报纸板式的变化有助于阅读体验的提升,提高报纸的销量,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在促使《申报》对版式进行不断调整的原因中,媒介技术的发展、上海市民文化的兴起等社会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业性报刊自诞生以来,在经营管理、技术革新及公正客观的经营理念方面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其进行舆论监督的尝试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主要以《申报》、《大公报》等老牌商业性报刊为例,探讨商业报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书川  徐霞 《新闻世界》2013,(7):262-264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创办了首批近代报刊,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丈报刊是《申报》。笔者搜集了从2007年至2012年学术界关于《申报》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望能对未来的《申报》研究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申报》是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到1949年5月27日终刊,有78年历史。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记载了中国由内忧外患到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申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也是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以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今天我们认识旧中国的重要工具,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社会民众不具有任何的言论自由,更罔论以舆论监督政府的权利.随着近代报刊在华的产生、发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时人开始以报纸为舆论之机关.①《申报》对“杨乃武案”的报道正是诠释了早期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在这宗案件中,《申报》作为外商在华创办的营利性民间报刊,充分发挥了报纸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在政府施政过程中进行监督的功效,借助公众舆论的力量影响案件的发展和审判结果.《申报》对此案的报道开启了近代报刊舆论干预社会生活、监督政府施政行为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金玲 《新闻世界》2011,(8):166-167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政治倾向发生重大转变,从一份谨慎保守的传统报纸变成了言辞激烈,要求抗日的进步报刊。本文以1931-1934年为着眼点,探讨这段时期内《申报》在公共空间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统治与迫害,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重建自己的新闻事业,创办了许许多多的报刊,本文分析了当时最有名气的《申报》和《大公报》的评论,指出这些报刊向各级党组织分析形式、解释政策、指导工作、宣传党的主张,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岚 《历史档案》2006,(1):92-98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晚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经历了清末、民国直至上海解放,历时77年零26天,出版25600(25599)期的《申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曾励 《传媒观察》2004,(6):22-24
独家新闻对人们来说已是耳熟能详了,纵观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百年历程,独家新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间,邵飘萍和《申报》是我国第一个以独家新闻著世的名记者和名报刊,此后近百年,风起云涌,一批批有志记者投身于新闻事业,谱写了独家新闻的波澜历史。  相似文献   

16.
许雁菊 《新闻世界》2014,(2):148-1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商人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报刊,其中由英商人美查创办的商业性报刊《申报》,成为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本文通过探析《申报》的办报特色,从该报早期经营者美查等人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经营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上入手分析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报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面的话】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科学发展"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还会有重要调整和变化。新闻出版总署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总体布局。那么对于我们报刊业而言,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又是什么呢?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王国庆。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杂志》2005,24(6):15-15
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报刊索引》得到了海内外读者、用户的推崇和好评。五十年的薪火相传,几代人的呕心沥血,留下了多少难忘的经历,传诵了多少动人的故事!为了回顾《全国报刊索引》五十年风雨历程,促进《全国报刊索引》深层次的发展,《全国报刊索引》编辑部特举办“我与《全国报刊索引》”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全国报刊索引》历程中亲身经历或有意义事件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受局势影响,内地许多著名报纸和报人纷纷南下赴香港复刊或创办报刊,继续进行抗日宣传,从而使得香港报业迅速发展。弹丸之地,竟有30多家报纸同时发行,将香港地区报刊的团结抗日宣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地报纸迁港出版或由报人到港再创刊的主要报刊有:1.申报原在上海出版的《申报评1938年1月15日迁往武汉出版,后考虑能否在武汉长久,马荫良、俞颂华等《申报注持久又将《申报》转辗香港,于3月1日发行了《申报》香港版。社址在云咸街79号,督印人为聂志场。该报在发…  相似文献   

20.
汤菁 《新闻世界》2011,(7):156-157
本文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回溯特殊的历史时代下,近代文艺报刊从文学走向政论的转变,由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对比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并提出了这类似"公共领域"的报刊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