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极其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无数暴行中的一个最残暴的典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首要在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于铭记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这具有普世价值,顺应人类普世伦理要求,此外还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南京大屠杀历史既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又具有世界性的警示教育意义.仪式是历史记忆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方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仪式走过了从地方公祭到国家公祭的过程,2014年设立国家公祭日,同年12月13日首次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至此完成了其仪式化与制度化的建构,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得以传承与固化,并成为全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刘颖 《今传媒》2015,(3):144-145
节日仪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节日仪式传播有助于人们的集体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本文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为例,分析了在死难者公祭中的象征符体系及其作用;同时,节日仪式传播通过构建互动模式机制、培养文化认同,从而达到增加民族核心凝聚力的作用。而媒介造势是节日仪式传播的主要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家档案局近日公布第三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30件(组)档案文献,其中,南京市档案馆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申报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相关专题档  相似文献   

5.
袁涛 《传媒观察》2015,(1):22-23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2014年12月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15,(1):129
2014.12.132014年12月13日,由江苏广电总台广电新闻中心承制的"国之祭"国家公祭日特别直播节目在江苏卫视、江苏公共等多个频道成功播出。一天之内,3大活动,12小时连续直播,20多个直播摄像点,40多次直播连线,节目、技术、后勤等300余人的合作联动,近万条的网络祭语成效卓著,受到省领导高度评价,众多观众和网友纷纷点赞。据"新媒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照片档案形成与类型的分析,论述了历史潮流照片档案在历史记忆与再现历史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并对如何充分发挥照片档案记忆历史、再现历史的功能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刘薇妮 《东南传播》2023,(6):114-117
时至今日,86年前那场惨绝人寰、震惊中外,最终致使30万中国百姓惨死的南京大屠杀,仍然以其留下的沉痛记忆深刻地留存在中国人民心中。这段历史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恢复邦交后重新获得关注,但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不为人知,为了宣传和铭记,国家迈出重大一步,将南京大屠杀形塑为世界的记忆,在记忆建构的基础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诫告人们和平的意义。以南京大屠杀为切入点,以民族共同体为基础,从“记忆”钩沉大屠杀事件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与延续,以此达到民族记忆的情感认同与召唤。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在国家层面,以最庄严隆重的形式,追忆死难者,缅怀英烈,警醒生者,警钟长鸣,回击日本右翼,诉求和平。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意志的体现!历史不容忘却,更不容否认。从战时日本当  相似文献   

10.
赵春亮 《兰台世界》2012,(14):41-42
本文从高校照片档案的特点和目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了优化高校档案照片管理的策略和拓宽高校照片档案的检索途径,从而有力地提高照片档案的检索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照片档案在高校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论照片档案的历史记忆与再现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照片档案形成与类型的分析 ,论述了历史照片档案在历史记忆与再现历史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并对如何充分发挥照片档案记忆历史、再现历史的功能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记忆的建构离不开历史、文化、政治以及主体的形塑,同时也离不开媒体——受众接收信息的通路和历史传播与思想传承的载体。在技术驱动下,传播媒介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建构集体记忆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意识形态输出的手段也更加隐蔽。本文选择以《人民日报》这一权威性的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新媒体渠道的内容发布进行全样本分析,揭示其建构南京大屠杀这一记忆的特点与变化,以及其反映出的媒体在强化认同和塑造归属感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人民日报》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后现代性、碎片化等问题,是如何将南京大屠杀这一记忆绵延并重塑的,这是本研究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2004年9月,法国电影导演克劳德·朗兹曼给北京大学带来了他时长9小时45分的著名电影《浩劫》。第二天,导演和观众在北大的会议室里展开一场对话,导演被问及如何将犹太大屠杀与南京大屠杀相比较。显然,朗兹曼先生对这个问题很恼火,但他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犹太大屠杀是不可比较的。它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的。它的绝对性使其无法被理解。它在道德上的不可能性使其无法被任何模仿艺术再现。你们的灾难跟我们的不同,是一般性的。南京大屠杀只是日本军队用来摧毁中国人民斗争意志的军事战略。它跟犹太大屠杀的另一项不同点是,它是可被理解、可以再现的。  相似文献   

14.
王毅  陈圆 《档案学研究》2020,34(2):80-85
随着国际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和密切,档案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国家自身都开始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本文基于国际法视角探讨档案利用原则中的国家行为,深入分析档案自身的主权属性,在尊重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上对档案利用中所涉及的保密权、管辖权、继承权、追索权等国家权利及相关国家义务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历史照片修改事例的解读,阐述从原始照片到宣传图片修改的因素及影响.从档案原始性的角度,分析照片档案的真实性与归档管理.并且针对传统照片与电子照片的特点,创新照片归档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做好照片归档管理工作的"五个并重".  相似文献   

16.
2002年4月5日,德国友人卡尔·昆德夫人及其子应南京市对外友协邀请,故地重游,来到她50多年前生活过的地方--南京,并向南京人民赠送有关江南水泥厂难民营的历史照片拷贝41张,由此揭开了一段几近被世人遗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从2014年9月27日国家公祭日倒计时77天,至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仪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精心策划组织的“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持续近三个月时间。期间,集团所属各媒体共推出各类专栏50多个,刊发文字报道2000多篇、200多万字,图片报道300多幅,采撷音视频报道200多分钟,大量报道被转发、评论,新闻行动本身也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华林  李燕  丛佳 《档案管理》2020,(2):59-61
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是世界遗产,弘扬性开发有利于拓宽传播范围,宣传南侨机工抗战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本文揭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开发现实性问题,分析开发要素,提出其弘扬性开发思路与对策。南侨机工档案文献记录与反映了海外华人华侨国家认同,支持中国抗战的光辉历史,弘扬性开发可更好地抢救这一珍贵抗战记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19.
记忆与遗忘不断交织,因此遗产、历史、文化、认同才显得更加珍贵.困难遗产所包含的负面记忆通常展现出羞耻的历史与伤痛的情感,因与过去塑造的积极身份难以共存而频频引起群体间的争议与对立.通过对困难遗产进行概念阐释,明晰其发展的背景与前景,并以档案正义为研究视角挖掘其潜藏价值.以世界记忆项目为例,探讨困难遗产在保护与利用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做好照片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是当前各级档案部门在认真思考、探索的一项工作,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笔者下部队检查,看到有些单位为做好这项工作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感到只有认识到位、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照片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才会越做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