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和团运动”确乎需要“正名”,因为这是一场涉及列强、义和团、清廷中央主战派、清廷中央主和派、东南督抚和士绅、保皇派、革命派等多方力量博弈的大事件,事件各方立场各异,利益不同,矛盾重重,其多方博弈错综复杂,不论是“反帝/投降”模式,还是“进步/落后”模式,都不足以勾画这一场大冲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交融的特殊空间,租界承载了古老中国迈向变革的先锋力量,其中革命报人的办报活动尤为凸显了个人及组织借助现代传播媒介与清廷管制和外人压迫的较量。在"《楚报》案"中,尽管革命报刊沦为租界与清廷交易的砝码,主笔张汉杰被判入狱十载,但该案的发生即意味着清末舆论管控的松动,而审判过程中报人、清廷、租界的三方交涉与博弈则映射出舆论管控从松动走向失控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孙雨苗 《历史档案》2023,(4):94-101
高丽布作为一种外来面料,很受清廷重视,尤其在皇室丧葬、祭祀以及宗教场合中占重要地位。皇太极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形势的推动下,高丽布输入量呈爆发式增长,其输入途径由强制贸易等方式转化为稳定的朝贡模式。入关后高丽布在服用、赏赐等方面的用途逐渐减少,因此清廷大幅削减朝贡高丽布的数量。但终清一代,清廷强调高丽布在皇室祭祀场合不可替代,体现了宫廷对于传统习俗的坚守。高丽布在清代宫廷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满族文化的吸收调整性和保持传统的坚韧性。  相似文献   

4.
清廷预备立宪对清末报业发展意义极其重要。在此期间报界的言论环境有所改善;体现宪政以法治国的报律出台,报律规定了报界应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赋予报界发展必要的基本权利;报律作为社会规范,它不仅约束报界本身,也对行政权力干涉报界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谘议局的设立,亦成为限制行政力量对报馆干涉的重要政治因素;清政府将官报作为推行宪政的载体,鼓励创办官报,这无异是推动报业发展的官方动员。  相似文献   

5.
遵循政治传播研究的批判性建构主义路径,从公众表达的角度审视算法对于政治传播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现实运作中,算法对公众表达具有三种操控模式:屏蔽、下沉公众表达;引导、规训公众表达;伪造公众表达。算法的这种力量是基于其作为技术和权力集合体的根本属性,算法作用于公众表达的运作机制背后是技术、资本与政治之间的交相互动。这一现实将对未来的政治传播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以多元主体的平等参与为要义的现代政治传播,来自公众一方的力量前景堪忧;政治力量与资本力量借技术之力,将成为政治传播场域中的强势主体;算法技术操控下“失真”的公众表达将使政治传播的有效性受损。在中国语境下,政治对资本力量的制约将成为政治传播未来的基本面向。  相似文献   

6.
土司年班制度是清廷针对川西藏区土司建立的管理制度,规定川西土司分两班轮流进京朝觐并呈进贡物,以此来表示对清廷的臣服。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内务府档案中的土司年班赏赐清单为基础,分析清代年班土司贡品在种类、数量和价值等方面的特点,以期揭示清代年班土司贡物以政治意义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增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传播的新领域。在这一环境下,网络开始影响和改变以往的政治传播模式,同时也给政治力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力量同样对网络传播进行着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马云 《兰台内外》2022,(28):58-60
1763年是凉州与庄浪满营迁驻伊犁的关键时期。在清廷的大力推动下,两地满营实现了整体挪移。在此过程中,间接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币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拟从这一史实中总结迁移的历史动因、历史过程、衍生效应,以期对清廷治边政策进行比较具体的梳理概括、分析研判。  相似文献   

9.
张翕喆 《兰台世界》2020,(5):133-137
高升号属怡和洋行旗下商船,1894年7月被清廷租借用来运送士兵,7月25日在丰岛附近海面被日舰"浪速"击沉。由于高升号当时所悬挂的是英国国旗,恰好中日当时尚未开战,一场本应由日本承担责任的事件,在经过各方讨论后,将责任方完全转向了中国。本文结合当时的史料,从外交、国际法、政治、新闻舆论等角度,对此事件的责任转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经历了对外政策的反复。《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原以为协议已经达成,但由于条约在非正常状态下签订,清廷朝野掀起了强烈的悔约思潮。咸丰皇帝曾寄希望于在上海税则谈判中挽回公使驻京等四项条款,但英法并没有遂清廷的愿,坚持履约。清廷也进行了战、和两方面的准备,大沽口一战的胜利一度让其燃起重塑天朝上国尊严的希望。然而,清廷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正基于此,清朝统治者才改变了对西方国家和外交体系的认知,中国开始逐步向现代外交靠拢。  相似文献   

11.
王文韶是晚清时期清廷极为信赖的重臣,由于其为人圆滑,有官场"琉璃球"和"油浸枇杷核子"之称。但因事涉"云南报销案",王文韶不仅倒了,而且一倒就是六年",云南报销案"对王文韶的政治生涯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证了清末时期清廷为扶植工商业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制定奖励章程,支持工商业发展;成立商会组织,壮大工商业发展力量;兴办实业学堂,培养工商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增强,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传播的新领域.在这一环境下,网络开始影响和改变以往的政治传播模式,同时也给政治力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力量同样对网络传播进行着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法律规定的臣服是警察权威合法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清廷十分重视警察法制建设,制定和出台各种组织法规、行政警察法规、司法警察法规。清末警察法制建设,有强化警察政治的动机,但从法制建警的角度来说,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张慧芳 《青年记者》2017,(18):105-106
沈荩(1872~ 1903),原名克誠,号愚溪,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戊戌变法失败后留学日本,1900年返回上海,与唐才常等人致力于自立会运动,且兼任《天津日日新闻》访事员.因犯事,于1903年7月10日被清廷逮捕,7月31日被杖毙. 晚清的报刊舆论环境 1903年清朝处于外交无奈、内政无方的焦灼时期.一方面,清廷实力匮乏,人才短缺,不具备与列强分庭抗礼的实力;另一方面,革命派日益强大,长期在传统思想与康梁思想影响下的民众接受到了新思想的润泽,进入思想碰撞时期.同年春夏间,清廷对拒俄事件进行镇压,刺激多数学生政治态度转向革命,刊物多呈反清革命倾向,掀起反满宣传热潮.  相似文献   

16.
出版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3月内容简介:历史说明,虽然也感到"时局艰难",但清廷对历史大势和局势的紧迫并无真切了解和感受。它似乎对民意全然不解.也不愿放弃任何权力,并过于相信自己力量的强大,仿佛历史可以按照它理想的节奏发展。因此,它只是被  相似文献   

17.
王义夫 《山西档案》2015,(2):157-161
清准战争中,针对藏传佛教上层和准噶尔一方的特殊关联,清廷对其藏传佛教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将入关初期相对消极被动的笼络策略向更加积极主动的控制政策转变,以应对准噶尔一方在西部蒙古事务中的宗教威胁。正是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过程中,清廷对西部疆域以及藏传佛教势力的控制日益增强,并最终确定了其理藏政策和思路,为西部地区的长期安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体技术和传媒工业的迅猛发展,媒体文化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已成为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媒体文化在政治、经济利益及社会责任意识的驱动下对美国总统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参与总统竞选、披露政治丑闻和报道总统及政府的重大决策,媒体文化在总统竞选、民主政治和政党地位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9.
清初,面临满汉民族矛盾,清廷确立了"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重视官方出版活动,试图通过建立文化共同体,实现政治大一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一 清初,清政府在推出一整套政治、军事、经济政策的同时,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推出了一整套政策,来加强意识形态的控制。清廷一方面大力推崇孔孟之道,提倡程朱理学,把孔子奉祀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并组织编辑了《康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