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之中处处有猜想,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时 可猜想定理公式,猜证法,再研究证明,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可猜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答案的形式,范围、数值、再探索解决。数学猜想是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形成知识板块的一种学习方法,又是解决数学问题、简缩思维、优化解答的一种思想方法。 一、类比性猜想 类比是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还存在其他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思维方式。刻卜勒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认为“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因此这种运用类比方法、通过比较两个命题的共同属…  相似文献   

2.
数学中处处有猜想,在教学中要教猜想,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猜想习惯和猜想能力。概念、公式、定理、图像、性质、结论、条件都可让学生猜,猜想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纵观数学发展史,很多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如哥德巴赫猜想、欧拉猜想、庞加莱猜想等。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的解题能力举世闻名,但卓越的数学家凤毛麟角。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作出假设和预测,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  相似文献   

3.
猜想是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波利亚指出:“你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到这个定理证明的主导思想.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是被证实.”数学猜想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数学猜想则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学问题进行直觉试探,从而形成某种假  相似文献   

5.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而数学猜想是指依据某些已知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作出的一种似真推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作为推理能力的一种表现.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和“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两大基本理念中  相似文献   

6.
猜想是人们依据已知事实和知识 ,对研究的问题和对象作出的一种预测性的判断 .它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 ,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猜想家 ,并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 .那么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猜想教育呢 ?笔者认为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使学生养成敢于猜想、勇于探索的思维习惯 ,更要教给他们一些猜想的规律和方法 ,使他们的猜想 ,猜之有“理” ,猜之有“据” .1 归纳猜想归纳猜想…  相似文献   

7.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类比、操作、分析、比较等,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数学信息,适当运用猜想,就能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迁移,经历知识的形成,挖掘适合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有效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猜想是展开数学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他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数学思维,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及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的思维方法。数学猜想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就数学猜想的教学意义、数学猜想教学的应用以及.数学猜想的教学策略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数学猜想是创造性思维活动.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向学生逐步介绍数学猜想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运用具备猜想条件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猜想法"的训练,发挥它在"思维的体操"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猜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耿淑花 《教师》2011,(11):111-111
数学中处处有猜想,在教学中要教猜想,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猜想习惯和猜想能力。概念、公式、定理、图像、性质、结论、条件都可让学生猜,猜想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学“猜想”是数学理论的“胚胎”,正如弗赖登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数学中运用“猜想”教学,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要学习的数学结论及解题途径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由联想到猜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是激活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猜想因素,恰当处理教学过程,这是十分必要。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解题中运用数学猜想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猜想是用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类比、联想、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 数学解题中进行的探索,是关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答案的形式、范围、数值的猜想,这不仅包括对问题结论的猜想,也包括对某一局部情形或环节的猜想.数学猜想大致采取以下一些基本形式. ■归纳性猜想是指运用不  相似文献   

14.
数学猜想是指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比较、联想、类比、归纳、分析、综合等,从而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式.猜想是一种探索研究性活动,通过对数学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实践与领悟,有助于智能的开发和数学思维的发展.综观近年中考试题,数学猜想题深受命题者青睐,频频出现在各地试卷中.本文就其常见类型与求解策略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依据一定的客观事实和已有的经验.运用直觉等非逻辑的推断而得到的一种假定,它是一种推理,更是一种数学想象.猜想验证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适当地引入这种思想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解决数学问题总是离不开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方法.猜想作为一种数学思维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调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猜想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类比、联想、归纳等,并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创造性、突发性、跳跃性和直接性等特点,对锻炼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有着重要作用。科学发展史已证明,猜想是推动科学前进必要的因素,牛顿就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学科领域里,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也是经过合理猜想而得到的,如几代人  相似文献   

18.
薛美 《考试周刊》2009,(12):77-77
何谓“猜想”?猜想是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判断。恩格斯曾说过:“只要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是‘猜想’。”对于数学研究和发现性学习来说,猜想是一种合情合理、属于综合的、带有一定直觉性的高级认识过程。数学事实上首先是被猜想.  相似文献   

19.
数学猜想是指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比较、联想、类比、归纳、分析、综合等,从而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形式.数学家波普尔说过:“我们的科学知识是经过未经证明的和不可证明的预言,通过推测,通过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通过猜想而进步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又言:“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借数学的直觉思维作出各种猜想,  相似文献   

20.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也是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猜想教学,对数学猜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和数学猜想的教学价值做了简单的概述。从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