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郁达夫是个拥有广大青年读者和追随者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他以与人大异其趣的文学创作给文学青年以深远影响,又凭借编辑的便利发现和扶持了众多青年作者。从刊物到报纸,从编辑到主编,从国内到国外,郁达夫在编辑岗位上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凸显了热爱祖国、关注民生、敬业奉献、提携新人的编辑精神,形成了热情率真的编辑风格。其编辑实践一如其人见情见性,也一如其文纯真唯美,为其复杂而悲壮的人生增添了感人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刘鹤 《新闻实践》2011,(5):75-76
与郁达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相比,许多人对于他的新闻副刊编辑事业知之甚少。透过历史的纱幕,拨开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华民族的苦难之门,文学家郁达夫在远离故土的新加坡,将生命陨落前最后的光华献给了祖国抗日救国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大学教授丁易的生平业绩、文学创作活动以及讲述他的名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成书始末,内容概况和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 民国大刊<小说月报>大力提倡新文学,传播新思想,历时十余载,在新文化运动史和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刊.论及这份划时代的刊物,学界特别推崇它的前两任主编沈雁冰和郑振铎先生的编撰之功.  相似文献   

5.
父爱是人类最强烈的情感之一,父爱的缺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往往会造成个人性格上的软弱、忧郁、敏感、自卑,同时也使人更加自尊、自强、自立、自爱、敢说、敢做。郁达夫是一个典型的父爱缺失者。父爱的缺失对郁达夫性格气质的形成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早期的出版和宣传活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发表大量新学译和其他作,从事新化运动和革命宣传活动 张闻天早年不但热情地传播和捍卫马克思主义,而且积极投身于新化运动,参与编辑刊物,发表大量新学译。他以丰富的翻译、多彩的创作和深刻的评论跻身于当时的进步坛,成为我国现代学史上第一代革命学家。  相似文献   

7.
最近找到两册郁达夫早年著作单行本,一本是<戏剧论>,一本是<文学概说>,两册书都是民国19年也就是1930年出版的万有文库的丛书选本.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兴起"国学热"以来,很多民国学人的旧籍得以重新出版,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这部曾开风气的文学史著作也不例外.此书最早由无锡国专学生会于1932年12月集资排印,1933年9月由上海世界书局正式出版,1934年、1935年连续再版,1936年9月又出版增订本.之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沉寂,于1985年由岳麓书社根据1936年增订版,改直行繁体为横排简体,重新出版.但印数并不多,只有区区5000册.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钱基博的了解也许要从"钱钟书的父亲"这一称呼开始,从杨绛的散文中进入.但是自从1996年刘梦溪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系列以《钱基博卷》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人们对钱基博以及他的文学史著述的兴趣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9.
周凌云 《新闻世界》2010,(11):212-213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达夫无疑是个"情多"的人,但这在那时的文化群中,并不足以特别到唯一。然而,表现形式的自叙体,感伤的多情去著文章,却形成郁达夫独特的文学架构和文学形式。郁达夫的多情累到了自己的一生,但也成就了在文学上的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0.
直至世纪末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线索仍然沿用五四白话文运动导师胡适的历史评判,完全否定了清末白话与现代白话文衔接的可能性。自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断言五四的白话文是"话怎样说便怎样写",清末的白话文"却是由八股翻白话",后世史家往往不假思索地接受之,视之为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11.
相信无论从何种视角审视,萧军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萧军的一生,虽坎坷多舛,却充满传奇色彩.萧军的小说,从<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到<第三代>无不呈现出粗犷豪放的风格,带有萧军浓墨重彩的个人印记.  相似文献   

12.
杨莉 《现代出版》2007,(2):45-47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出版过很多,由于编写者的用意、立场、思路各有差别,这些教材也各有其特色和优长.笔者对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大致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现代文学史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石强 《兰台世界》2016,(16):102-106
欧化文学观念的广泛传播及文学史体例的引入,使得中国学者开始写作符合西方文学概念之下的文学史。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为研究案例,分析《诗经》在"文学史"视野下的全新定位。《诗经》的文学再评价,代表了晚清民国以来,经学在面对西化文学的转变与消解,同时其中亦蕴含了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三作为"选集",关键是一个"选"字,"选什么"和"怎么选",不仅仅是对作家作品的排序和归类,还涉及对作家形象的"塑造"或"重塑"。"新文学选集"汇集的是作为"现实主义的文学"为"主流"的"新文学",就要区别于以往的一些选本,或以以往选本中"好的版本"为底本,进行认真而细致的选编。"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选编的《鲁迅选集》(上),书后附录的"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写的《后记》中说:  相似文献   

15.
创造社时期是郁达夫文学旅程辉煌的第一站,而其间的编辑工作则是他文学活动赖以展开的舞台和生命依托.正是凭借所编报刊的助力,创造社才异军突起,成为"声势凌驾同时的各种文学团体之上"①的文坛生力军,创造社元老之一的郁达夫也由此只手雕塑了自己新文学大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刘鹤  陈伟成 《新闻实践》2008,(2):30-32,33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文豪,但是他从1939年1月至1942年2月在南洋期间,很少创作文学作品,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新加坡《星洲日报》的副刊编辑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中。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间,他共撰写了462篇包括社论、政论、随笔、演讲辞、启事、文艺评论、译文、诗及书信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书名"边缘识小",似不能一目了然,也有点笼统,应该略作解释."边缘"者,相对于"中心"而言;"小"者,则相对于"大"而言.全书涉及的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含当代文学和港台文学)问题,不过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的"宏大叙事",并非当下学界关注的具有理论深度的中心论题,而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并不重大的具体问题,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自以为有点意思甚至比较好玩的人、书、事,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8.
徐志伟 《中国出版》2012,(22):45-48
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与出版的繁荣。经由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著作的拨乱反正和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著作的深入探索,"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的主导性理念。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也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19.
冯雪 《报刊之友》2014,(9):150-151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本文选取茅盾的《现代小说导论(一)》作为考察的中心,兼顾他的其他文学评论具体分析茅盾叙述、规划中的“五四”与“新文学”,并评述茅盾的遗产对于今日文学批评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彩红 《出版参考》2013,(16):29-30
鲁迅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以坚实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人可替代的崇高地位,而且投身编辑出版工作,将其当做文化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为之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无论是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还是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都离不开作者。"我们是作者的知音。了解作者才能帮助作者,懂得作品才能加工作品。作者是作品的创作者,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