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接着就讲到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舍此,就没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笔者从21世纪迎接挑战的视角,探讨海南师范教育。一、海南师范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师范教育的影响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然对师范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海南的情况大致如下:1.中等教育体系与结构的改革调整,特别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海南的实际看,199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  相似文献   

2.
师范教育是张謇创办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点,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张謇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对当今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7年是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因为,恰逢中国师范教育创办100周年。纵观百年历程,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师范教育才得到真正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师范教育,师范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96年召开了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师范教  相似文献   

4.
陈嘉庚兴办教育60多年,创办了各级各类学校。在实践中,他认识到,兴办教育,必须师范优先,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小学、中等教育教师,才有望普及国民教育,开启民智,富强国家。为此他创办了各级各类师范学校。为了培养可用师范人才,他深入实际,调查当时中国教育状况,形成自己的师范教育理念,并在办学过程中,对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实践自己...  相似文献   

5.
信息(11则)     
中南西南九省(区)师范教育检查团结束对海南中师的检查由中南、西南九省(区)教委师范处长和部分中师校长组成的中师教育检查团一行四十多人,于1991年10月13日至19日对海南省琼台师范、民族师范、琼海师范和省农垦通什师范等四所中师就坚持德育为首、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育人方面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检查。通过检查,代表们认为,“七五”期间,特别是海南建省以来,省委省政府重视师范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办好师范教育措施得力,师范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次检查的四所中师学校,代  相似文献   

6.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深化改革 开拓前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开拓前进马立一、昨天的师范教育经历曲折战绩辉煌我国的师范教育已经走完100年的历程。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其内设师范院,从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序幕;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开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  相似文献   

7.
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这是党和国家对师范教育地位的高度评价,是赋予师范教育的光荣使命。我校从一九五三年开始,就创办了函授教育。三十二年来,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培训在职中学教师二万五千九百多人。他们大部分已成为中学的教学骨干。  相似文献   

8.
中国师范教育是在鼓民力、启民智、教育救国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创办师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教师,加速提高民众科技文化素质。师范生肩负时代的使命,近代中国教育行政部门、部分教育思想家、师范学校创办者都有各自的师范生应然状态标准,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办学成果显著,对师范教育有深刻的阐释,有独到的师范生应然状态标准。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奋斗历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创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他先后创办过晓庄师范和湘湖师范,并发表过《新学制与师范教育》、《天将明之师范学校》、《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师范教育下乡》等很多论著和演讲,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师范教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形成了从乡村师范教育到高等师范教育系统的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这是他教育思想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当今的师范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省30多年来,海南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南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小学生人数波动性增长、办学规模的城乡差距不断增大、小学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师资队伍学历不断提升、女性教师比例增加等趋势。分析发现海南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加剧、人才流失严重是海南乡村小学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海南应通过增强师范教育专业的吸引力,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利用美丽宜居的环境吸引优秀人才等方式促进乡村小学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清季赵尔丰奉命治边,实施改土归流开始,西康始出现师范教育。赵氏在西康以"兴学"为"收拾边地人心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短短几年间,西康师范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遍及西康各地。民国始肇,西康师范陷入沉寂,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历时甚短,但其对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受教育者增加,边民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民族间交流进一步加深,维护了边疆稳定。其历史经验、成效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性教育的实施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因当时的父母囿于旧道德观念的束缚,缺乏性教育所需知识,而社会又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性教育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学校的肩膀上。整体而言,民国时期的学校“性教育”存在以下特征:在教育目的上,经历了从“教性”到“教养”的转变;在教育主体上,主张以“教师为主,医师为辅,父母配合”;在教育内容上,主张建立渗透式的泛课程体系,将性教育渗透进具体的课程中进行教授;在教育方式上,按照“分阶段、分性别、个别与团体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析民国时期学校“性教育”的特征,对现今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遵循南京临时政府“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民国元年的教育立法,在权限划分、程序设置和具体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切实的进展,推动了民初乃至整个民国时期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和教育事业的革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察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历史变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政策。清末和民国时期,师范教育免费政策曲折发展,时兴时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师范教育历来受到重视,师范生历来享受最优厚待遇。免费是师范教育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但要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更需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及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期间,开办平民夜校。提倡普及义务教育、男女同校,积极推动了中国近代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开创了近代中国普及教育的先河,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艾 《青海师专学报》2011,(4):12-14,26
新式回民教育产生于清末民初,贯穿于20世纪上半叶,它既不同于清代以前的回民教育,也不同于解放后的现代回民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有少量的宗教知识课。新式回民教育是回族教育由宗教教育向普通国民教育过渡的一种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到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西方美术思想的影响,民国时期苏州的工艺美术教育在作坊师徒传授的基础上,呈现出以沈寿的刺绣传习所和颜文樑创办的苏州美专为代表的科班教育和工场教育形式的新特点。回顾民国时期苏州的工艺美术教育,反思今天的艺术教育模式,对今后苏州工艺美术教育的改革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编从民国、新中国两大时段继续探寻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自然之维"丧失的关键因素与过程,直至经典自然观的当代新生。其中,民国时期着重分析、揭示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为追求西式工业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倡与天地斗,将自然当作研究、征服和控制的对象。民国时期学术转型又使整体的自然被分学科的科学分解,整体的人被知识、伦理分解。教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疏离了"自然"和"经典自然观"。新中国70年来历经曲折。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家经济实力急速增强,中央提出了新发展观。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经典自然观逐渐苏醒,重新生根。当代新自然观正在逐渐形成并呈现特质。基于"新自然观"的当代教育改革,需要直面社会新转型,从社会、教育系统内部和学校三个层面,把丢失的自然找回来,成就全局意义上的中国教育由现代向当代的新转型,走向依"教育所是"而行、达"自然而然"之境,开创"教育与自然"内在关联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首部《德育原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胡守棻教授主编,是全国同行通力合作的成果,代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德育学界的理论水平。如果说它奠定了此后数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的基本框架,那么,这个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刘佛年先生主编的《教育学》(讨论稿)中的思想教育论,还可追溯到1957年胡守棻先生基于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和新中国学校教育实践构建的道德教育论。可以说,新中国德育理论走过了一条从"道德教育论"到"思想教育论"再到"德育原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