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与地坛》第一、二部分选人教材,一般的教学关注文章的主题——第一部分的“重生”与第二部分的“母爱”。但在最近的重读中,发现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机巧的比喻,但是妥贴异常,独具匠心。试举几例探讨。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怕上作文课,更怕写作文,好不容易写出的文章也是语言乏味,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让人看后如同嚼蜡。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打开思路想问题造成的。也有部分老师怕上作文课,因为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具体教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学生写出一篇让人耳目  相似文献   

3.
<正>"互动平台"栏目开办11年来,刊发了部分没有"明确结论"而饱含"争议"问题的文章。对此,有部分读者提出质疑。下面选取作者所写的部分感想,以作讨论。1互动的过程与结论有部分读者认为,没有明确结论的话题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对于一些争议性的话题,多年来,互动参与者一直坚持讨论着,并乐此不疲。没有参加过本栏目互动讨论的朋友也许感到不解。到底什么是有结论的互动呢?按照某些教师的  相似文献   

4.
《《社戏》这篇小说 ,很有意思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 :“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是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作者在结束部分虽然用了许多文字写偷豆的过程 ,写偷豆造成的结果———六一公公的那一大段言说 ,或者说 ,作者的结束部分整个地就是围绕豆子来铺展开来了 ,但作者通篇却并没有一个字来写那好豆是什么滋味 ,也没有一个字来写吃那好豆是什么感觉。再说那“好戏”吧 ,文章对此的渲染、衬托真是足足的 ,又是写白日中未能看到戏的失落 ,又是写被允许去看戏的慌急 ,还要写一下那…  相似文献   

5.
学生:老师,多种表达方式在同一文章中使用,有没有什么具体要求?老师:在文章中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这是文章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写好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往往是行文所需,是作者感情的变化所需,并没有什么规定,没有什么具体的模式,也并不是“多多益善”。一般来说,记叙文在叙事完以后,应有议论或抒情以深化、升华主题,特别是在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的段落更不能少。比如,写《我向往2008年》,一般宜写成带幻想性的记叙文(或小说)。主体部分记叙自己在2008年是如何生活、学习或工作的。而2008年奥运召开,国家的面貌、国人的素…  相似文献   

6.
【总体阅读叫考】一、课文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写的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作者是怎样将这四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二、第一部分开头第一句话“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的表述很生动,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三、从整篇看,如果把第二部分删去,是否可以?删与不删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四、写天都峰,选用了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在表现文章的思想意义,沟通文章的脉络方面有什么意义? 【阅读入门指津】一、初读课文,先要看清各部分描述的侧重点概括出段意:然后,摸清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理出一条贯通全文的脉络,领会文章构思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12,(9):5
[编者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学生的成长还是班主任的幸福都与"爱"紧密相连。可班主任的爱到底是什么样子?与其他的爱有什么不同呢?本刊刊发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爱,在延伸——班主任的爱没有终点》和她学生家长《不是母亲胜似母亲》两篇文章,以及她部分学生的心声心语,全面阐释丁榕老师对班主任的"爱"的内涵的理解。这些文章为您呈现了丁老师在她"热爱班主任的一生"中对班主任的爱的践行、思考和理解。她用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本中,记叙性文章占的比重甚大。其中有部分是内容比较“浅显”,被认为是学生一看就懂,没有什么讲头的文章。这些文章各年级都有。它们在教学中往往只被略略一提,轻轻带过。这一类文章之所以被认为浅,多是因为内容较易理解,生词难句较少。而事买上,许多被认为没有多少讲头的文章。其实并不浅。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就学生来说,其片面性在于认为读懂就是懂得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测试部分是高考语文卷中赋分高、难度大的板块,而其中的主观题尤为难解。首先难在阅读解题的操作无头绪。先读文章还是先看文后的题目;读文章达什么指标,看题目明哪些路数;怎样为题目找答案等等问题让不少考生思绪茫然。其次难在确立答案时无准谱。确立答案的过程中有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实现什么目标,怎样去实现;答案怎么才算准确全面,不少考生对这些问题非但不明了,甚至没有明了它的意识。因此常常是这题这样做,那题那样解,不讲方法也没有程序,甚至引入文本外与题目相关的知识来做答案,盲人瞎马地乱撞一气。两难的实质其实只有一难,…  相似文献   

10.
一、逆推寻觅直插中心顺藤摸瓜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章好比一个圆球,围绕着一个中心,每个圆部分各得其所恰到好处。”由此可见把握文章中心和思路去顺膝摸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挑山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怎样一幅画?从画上的景物看,“陡直”说明了什么?(说明路难走);“似乎没有尽头”说明什么?(说明路程长);“给  相似文献   

11.
张彦 《语文知识》2016,(5):23-25
最近,我听了几节《老王》的公开课教学,其中有语文老师对文章中"老李"这一人物的解读引起了我的思考。他们在课堂上总是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杨绛与老李的对话部分——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呀,他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好作文?教鞭和红笔都在我们手里,我们应该教出什么样的作文呢?我想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现实的问题。如果把题目比作文章的眼睛,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题。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我们就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了。如同人不可以没有思想和灵魂一样,一篇文章也不可以没有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主题好的文章,发人深省,动人心魄;主题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沈红英 《化学教与学》2013,(1):71-73,91
捅要: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主要依赖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习上没有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为改变学生的这一种学习状况。文章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得出的信息,针对性地进行了指导学生自学化学教学模式的尝试,主要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题目(标题)   写作文切忌没有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要谈什么话题或反映什么主旨全在标题中体现,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标题,看到了标题就知道了你文章所要写的内容,就知道了你的写作方向,这样有利于老师把握.没有标题,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眉毛,叫人咋看咋不舒服,扣掉几分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一、题目(标题)   写作文切忌没有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要谈什么话题或反映什么主旨全在标题中体现,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是标题,看到了标题就知道了你文章所要写的内容,就知道了你的写作方向,这样有利于老师把握.没有标题,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眉毛,叫人咋看咋不舒服,扣掉几分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语文学科的独有特点之一。这种学科特点中规定教学内容选择、确定可不是"我愿教什么就教什么,我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的问题。文章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教学经验,选取部分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借助"单元导读"以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也可以借助每课的"研讨与练习"或者"课前导学"来确定某一课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学到谋篇布局的技巧,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文章的层次与段落之间有何区别,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拙见,供参考。层次与段落的区别,我的理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段落是对文章内容而言,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叙述的顺序,有“换行错路”的明显标志。两层次则是作者围绕文章中心思想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是作者写文章时思路的顺序。某一层意思,就是作者在这部分内容中想说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孔云 《现代语文》2014,(5):138-139
什么是好文章?能够感染人并能够引发人思考的文章。怎样的文章才能够感染人并能够引发人思考?有真实内容和真情实感的文章。真实内容和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生活是“真实”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就没有真实;没有真实,就写不出好文章。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19.
谋篇布局应该:综概全篇的条理,使文章首尾连贯,决定写什么或不写什么内容。把各部分都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做到内容虽然繁多,但是层次还是非常清楚。这就好比建筑房屋必须注重基础与结构,做衣服要注重缝纫与剪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论述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精要。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不是西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发展,创新,建设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