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于学生品析关键词句的能力的教学,我们可以从第一学段开始在辨析比较中培养学生对关键词的品析能力;可以利用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品关键词,提升品析能力;可以通过关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通过品读,提升品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潘桂飞 《考试周刊》2011,(39):51-52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换词品析、省词品析、添词品析和换位品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从细微处去感悟文本,培养出良好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奇葩。人教版大部分神话类文本集中在中段。中段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要侧重于引领学生走进神话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神奇,激活想象,获取神奇的体验。这样让学生学会读神话,领略我国的民族文化,积淀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领会文本深意,一定要注重还原文本的内在真实,从文本客观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由字词品析还原文本内在真实;由句子赏读还原文本内在真实;由情感体悟还原文本内在真实。  相似文献   

5.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词析句"又是这一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对词、句的品评分析,但在品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学生未深入文本,只是从字表上空洞的品析字、词的含义离开了对文本的认真阅读,任何解读都是毫无价值而言的。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倾听作者的心声,体验文中的情感,品味精妙的语言,领悟文本的意义,让他们在与文本的自由对话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文学性文本明显增多。教学这类文本,教师要运用陌生法、矛盾法和还原法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文本的意蕴、探寻创作规律、感知创作意图,掌握解读、品析这类文本的基本方法,从而提升文学性文本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熊云发 《江西教育》2012,(12):36-37
<正>在阅读教学中,要走进文本善于设疑,才能荡起层层波;要品词析句,才能扬起片片帆;要感悟文本,才能划出道道痕。请看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穷人》一课是怎样巧妙设疑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而感悟文本主旨的。【片段一】质疑文本,荡起层层波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应该立足教材文本,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核感受语言表现魅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因此本文提出要在主题关照下感知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情感;在探寻辨析中聚焦表达方式,开掘言语魅力;在品析推荐中关注素材积累,拓展阅读视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熊云发 《江西教育》2012,(35):36-37
在阅读教学中,要走进文本善于设疑,才能荡起层层波;要品词析句,才能扬起片片帆;要感悟文本,才能划出道道痕。请看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穷人》一课是怎样巧妙设疑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而感悟文本主旨的。【片段一】质疑文本,荡起层层波师:常说,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条线;会读书的同学能把文章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优化练习设计,引导学生积累、品析、模仿、拓展,在听说中学会听说,在揣摩中学会品析,在模仿与借鉴中学会迁移,在不断实践中感悟熏陶,习得语言的知识技能,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是以关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为己任。因此,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引领学生历练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言语形式,创生文本活动;要借助诵读品析,解构言语要义;要置换文本样式,重新整合语言;要依托对比品析,提升感知效益。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2.
怎样实现科学知识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统一,使科学小品文教学充满语文味?一是要在解读文本时,抓住精准的词句、精妙方法、精心的布局和真实的情感等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语文味;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梳理概括、品词析句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文本的语言,体现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开掘出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语用训练价值点,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在梳理中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开掘丰富资源,在品析中历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搭建实践平台,在模仿中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多文章内涵丰富,风格各异,可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这便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略。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具体有三点。1.品析语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品析语言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品析语言即对课文词句的品赏理解,旨在使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启迪,获得心灵的陶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素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紧扣细节,引领学生以儿童独有的视角去探寻、去思考,能够丰厚学生的认知积淀。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视通万里,体悟文本细节的精深;通过认知转化,鉴赏文本细节的精妙;进行图文相融,品析文本细节的精致。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意识不强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可从文本出发,通过整体反复,多角品析;诵读为线,分层品析等方法搭设桥梁,构建和谐课堂,以期培养好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用心解读文本,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揣摩、在体验运用中积累、在想象感悟中沉淀,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共同感受情感的震撼,收获文本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所谓“品词析句”,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品词析句”,进而感悟、体验、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课堂实践,在课堂“品词析句”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一、重现表象,品析词句品词析句的首要功能是使曾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映像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文字符号在学生的脑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思辨性阅读深入解读文本,从而把握文本主旨、探索内在情感、学习写作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探究文本结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品味民俗细节,促进学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品析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江保卫战》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通讯报道,作为一篇典型的实用性文本,紧扣课文中的场面描写,提升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应该成为教学这篇课文的核心目标。阅读教学可以从表达的语言、细节和修辞等展开。提出要品析形象语言内蕴,学会展现场面;把握细节描写特质,学会描摹场面;品味修辞表达效益,学会烘托场面,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