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绘本是儿童非常喜欢的读物。它不仅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而且能拓宽儿童的视野、敏锐儿童观察、丰富儿童的想象,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讲好文字故事、揣摩图画故事、创生画外故事,使他们学会解读绘本故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总脱离不了成人意志的控制,使阅读教学高耗低效。要改变这种现状,智趣语文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专注儿童的视角、聚焦生命价值、关注心理意识,使智趣语文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提升他们的生命质态,拓展他们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把发展儿童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利用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与思考的本能,推荐他们阅读儿童哲学书籍,依托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哲学教育,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就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线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多彩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事半功倍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首先,教师要重视留守儿童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次,课堂教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为留守儿童学习语文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再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双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教育,"成材"与"成人"并举。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小学的语文应该是儿童的语文。"但如今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普遍存在着晦涩难懂的"成人化"和矫揉造作的"娃娃腔"等令人担忧的状况。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运用儿童化的课堂语言来吸引学生,从而让他们爱上课堂、爱上语文呢?一、了解儿童认知特点,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7岁是儿童言语发展重大转折期的开始,该时期儿童的心理操作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在解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教师根据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思想,尊重儿童的特点,从生活出发、从感性出发、从儿童范式出发,引导儿童沉入文本的情境中,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儿童,在课堂教学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主流地位,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伪儿童化"泛滥,儿童主体缺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儿童在场,让儿童以儿童的视角学习语文、以儿童的思维理解语文、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以儿童的体验享受语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与诉求。  相似文献   

9.
儿童,在课堂教学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主流地位,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伪儿童化"泛滥,儿童主体缺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儿童在场,让儿童以儿童的视角学习语文、以儿童的思维理解语文、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以儿童的体验享受语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与诉求。  相似文献   

10.
童心语文是从儿童的生命成长和文本言语出发,让语文教学走向儿童内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儿童品读语言、品味语言、创生语言,让儿童"找寻属于自己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启迪、放飞童心,提升儿童语文学习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1.
张晓冬 《考试周刊》2009,(17):68-6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和唤起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必将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本文就培智语文教学中如何让智障儿童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太关心语文,不够关心儿童;我们太关心教法,不够关心学法。教学中,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在课堂中相遇、联系、碰撞、融合,而课堂教学的价值却是由学生的"儿童特征"决定的,即"儿童本色",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尤其是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是否契合儿童特征,是否具备儿童本色,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听课时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将自己摆放在学生的角度参与课堂教学。我时常会想:如果自己是一个孩子,我希望老师给我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答案是“儿童情趣”。我以为,“儿童情趣”是基于儿童心理特征.并能引起他们对课堂学习认同的一种情感和趣味。发掘儿童思维过程中的“情趣”因素,往往能够更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儿童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扣动学生的睛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巨大动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儿童喜欢游戏是一种天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本文主要对游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游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和有效的探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游戏教学措施,从而真正实现游戏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高效运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太关心语文,不够关心儿童;我们太关心教法,不够关心学法.教学中,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在课堂中相遇、联系、碰撞、融合,而课堂教学的价值却是由学生的"儿童特征"决定的,即"儿童本色",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尤其是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是否契合儿童特征,是否具备儿童本色,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厌学混学,综合素质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多元化评价,从而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语文教学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们喜爱阅读,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他们从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本文从创设阅读环境、搭建展示平台、归还读书时间、给予自由选择、加强阅读指导和细化亲子阅读入手,阐述如何长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儿童阅读之路上的点灯人。  相似文献   

19.
王荷琴 《生活教育》2014,(15):76-77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小学语文应当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存在。儿童有儿童的感动,儿童有儿童的诠释,儿童有儿童的情怀。一线教师需认识儿童,像儿童一样,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探究欲望,保持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的一种生存状态。课堂教学中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及评价等,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把儿童的思想融入语文课,唤醒学生的童声、童心、童趣,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歌大多浅显易懂,风格清新,读来朗朗上口,宛如一条涓涓溪流滋润儿童幼小的心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这浅浅的诗歌文本中找寻深深的意蕴,把诗歌读透、读深,读出神韵和个性,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翼齐飞,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呢?下面就苏教版二上第21课《水乡歌》一文的三个教学片段作一个赏析,希望能给更多语文教师在低段诗歌教学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