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生写作和再生作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很多老师都为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而苦恼。但全国有一批名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为了让更多老师分享名师的经验,也为了推动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开设了"名师有招"专栏,请名师们亮出他们的高招。希望大家予以关注并及时反馈意见,也恳望全国的语文名师通过这个栏目奉献出自己宝贵的作文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通过研修培训等形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无疑,名师工作室是培养名师、造就名师,并依托名师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真正发挥了引领一方、带动一方、促进学科发展的功能。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名师工作室已经在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有的名师工作室则举步维艰,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作为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刊物,关注、促进学科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推广、分享学科名师工作室发展经验,从而推动学科教学、科研的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刊见证了江苏省南京市李宝玉名师工作室成立、发展、成熟、壮大的过程,他们的实证文化、主题学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行疾而众行远。在中学政治教学领域,一枝独放的名师工作室固然能令人眼前一亮,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各地名师工作室的百花齐放。为此,本刊特约请江苏省南京市李宝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宝玉老师,撰文分享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希望能对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有所启发。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同仁能围绕名师工作室建设,探讨问题、探索思路、分享经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学名师发展是教学名师立足于个体自身不断学习,通过和其他教师交流、分享有关教育经验等互动活动,从而使各自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与丰富的过程。在现有的教学名师发展体制下,教学名师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困境,如:教学名师发展主体的迷失;在发展过程中,教学名师喜欢单打独斗,不注重名师之间的协同交往;在行政规约的束缚下,教学名师的发展还存在失去自由及自主等问题。通过对教学名师发展困境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教学名师发展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对症下药,寻找教学名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于名师课,很多教师的反应是:名师课好是好,但不一定适合我们普通教师。其中的原因,一者,认为名师课非常成熟,高深莫测,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折射出他们的个性品质,散发出独特的教学魅力。再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涵养、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远远不如名师们,名师们的课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5.
“名师是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成为教育教学环境中的示范性力量。名师课堂一直是我们关注和学习的焦点,对于许多一线教师来说.名师的课堂是被模仿的对象。不过,大多数教师都发现,学得名师一招一式容易.学得名师教学智慧和精髓难。名师教学的秘密和智慧在哪里呢?怎样才能透视名师开满鲜花的课堂,不断学习名师的优秀经验乃至精髓。从而最终改善、提升自己的日常教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四川教育》2010,(12):24-24
我们学名师教学经验,常常难以取得预期效果,问题在于学习者缺乏对名师经验的甄别取舍,缺乏用自身掌握的理论来融会和建构,缺乏学习者对实践经验的反思与迁移。任何有效经验都必然是因生而异、因师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缺乏对此的清醒认识,那对名师经验的学习可能是收效甚微,徒劳心力而已。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为名师的课堂教学精彩所折服,也常会套用名师的教学设计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但往往难以进入佳境,难以达到名师课的教学效果.为什么同样的设计,效果却迥然不同呢?我想,教师在借鉴名师经验开展教学时,除了"形似",还要"神似",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12,(10):35-37
对好课标准的探究,我们把希望寄托于教育专家与一线名师。教育专家试图从教学论角度.为好课做出一个价值判断,以期给一线教师一些方向引领。而一线名师则大多从自己的授课经验出发。以教学论映照,试图给出一个好课的标准。无疑名家对好课的论述,对我们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观赏名师的课堂,到自我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们的迷茫集中在一个点上:该怎样学习名师。 我们认为,学习名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动。我们提倡以名师的课堂所折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来反思我们的教学现实,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走向专业成熟和精进。  相似文献   

10.
一、通过模仿,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 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大多要描红与仿写,我觉得模仿课就类似于描红与仿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种模仿还是需要的。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简单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把名师的一些具体“招式”从整个教学情境中剥离出来,生搬硬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陈俊 《中小学校长》2012,(11):12-15
一流教育需要一流师资。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名师是教育的旗帜。名校育名师,名师扬名校。近年来,名师现象及名师的成长与培养规律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探寻名师成长的轨迹,对名师现象、名师的成长经验、名师的教学思想及名师的培养策略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构建名师文化,发挥名师资源的优势及名师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基础教育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也就是说,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我们的教学经验才能得到不断积累,教学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升,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下面,将自己的一些做法略作介绍。一、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一名普通的教师,怎样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进而成为具有鲜明教学主张的卓越教师呢?本文选取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成功典型,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归纳名师们教学主张形成的基本路径——知识积累,从强基固本走向厚积薄发;实践反思,从教学尝试走向技术娴熟;经验打磨,从传承创新走向德艺卓越;思想提炼,从行下之作走向行上之思。前辈名师们成长的宝贵经验,必将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可以学习名师的教学技法,揣摩名师的教学艺术,更应该努力探寻教学技法和艺术的内核——专业修为和教学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学得更加自觉、教得更加踏实、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5.
舒宁 《教育革新》2008,(3):26-26
社会与教育行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专业成长发展中能够进行教学发展。教师这个行业需要依靠经验,只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但只有经验也不行,成长的秘诀在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足见反思的重要性。时下,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由于教师具体从事的教学岗位、教学情景各不相同,教学反思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也有一些共性的规律需要我们注意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慎仿名师     
每个教师都想成为名师;每个教师都想通过模仿名师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要慎仿名师。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可以简单地模仿。因为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来定。有的教师热情洋溢,有的教师诙谐幽  相似文献   

17.
朱莉萍,湖北名师、省特级教师,2015年作为湖北省唯一初中教师代表入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湖北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长期在一线任教,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近年来,致力于构建"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各地纷纷启动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坊项目,旨在促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突破原有零散、直觉的个性化经验,走向经验的系统化、概念化与理论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或思想。从这个角度讲,成为"名师"不仅仅是拥有外在的称号、头衔或地位,而是从感性的实践者转变为理性的研究者、从经验丰富的"名师"转变为有教学思想的"明师"。北京师范大学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协同共建"重庆  相似文献   

19.
《福建教育》2005,(11A):6-6
公开课,中小学教学的一道“风景”。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对于我们发现基层优秀教师,推广各地先进教学经验,发现、研讨甚至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功不可没:对于名家、名师传播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0.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每位名师成功的背后也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新的一年,编辑部将名师讲坛栏目扩容,通过名师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事迹,让读者不仅了解他们的教学成就,更能走进名师的工作和生活,触摸名师的人生,与名师进行心灵的会晤,从而全方位解读名师。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汪云介绍她的成长经历,呈现她在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希望教师们能通过该栏目,反复咀嚼、品味名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思想的精髓,从而审视自己的教学,正确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和规划,并逐渐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朝名师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