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中的有效理答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心灵的融合,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的理答成为有效理答,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呢?根据平时教学,提出以下策略:激励性理答,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情感性理答,促进师生间的心灵融合;拓展性理答,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发性理答,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学理解源于视域融合。共性知识是视域融合的心智条件系统,个性知识是视域融合的心力动力系统。基于共性与个性知识融合而生成的教学理解系统是解读性、对话性、反思性的教学关系系统。师本间解读、师生间对话以及生生间反思构成了教学理解复杂的表现形式,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则是优质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文本进行对话的一种过程,理答行为是这一对话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理答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小学教学问答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然而理答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存在着理答意识相对淡薄、理答技巧运用不足、理答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从重视理答预设,增强教师理答意识;拓宽理答视角,科学运用理答技巧;注重理答反思,提升理答实际效果等策略出发提高理答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视域融合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将视域融合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则指学习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以及学习者所处的情境视域相融合。基于这一理解来思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积极实践,笔者偶有所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韩春荣 《成才之路》2014,(26):82-82
教学中的"视域融合"的真正涵义在于师生间通过一问一答的开放性对话模式进行对真理,即文本原义进行探索与获知的一个过程。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意识和知识的差异,因此,在"视域融合"中要求其各自冲破自身界限的束缚,将各自的视域与他人的视域相融合,从而达到扩大充实自身视域的目的。在教学中,这将有效地促使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获知。  相似文献   

6.
所谓理答,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者学习反馈而进行的评价与二次引领。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堂"理答"过于低效,在理答的内容上缺乏引导性与针对性,在理答的方式上缺乏丰富性与生动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要正确认识理答的重要性,要学会借助"智慧理答"优化文本对话。一、借助激励"理答",激发文本对话的"热度"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文本对话,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理答"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与文本的视域融合中准确解读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的意义在于它是作为社会规范的知识文本视域、教学主体视域的相互作用。不同视域的差异导致对话的必要,对自身界限的跨越而向对方开放,从而扩大自己的视域,使之与其他视域相交融,这就是“视域融合”。文本,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展开对话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学生、文本视域融合的主要媒介。  相似文献   

8.
闫雪芹 《现代英语》2023,(21):84-87
文章从视域融合的角度对《诗经》理雅各、高本汉、许渊冲与汪榕培和任秀桦四个译本中“上帝”一词的英译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首先,“上帝”一词在《诗经》中含义丰富;其次,作者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的程度决定了翻译的难度,并非决定翻译的质量;最后,在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融合程度相似的情况下,文本的最终呈现取决于译者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理解者在理解原文本时,只有通过与原文本的立体式对话,理解者才可能在现今视域和初始视域的动态融合中,看到原文本的生命所在,并在生命与生命间灵与肉的对话中圆融出理解者与原文本的新视域。本文就试图以视域融合的视角对《前赤壁赋》中的初始视域、理解者的现今视域及两者动态融合过程的机理进行理解,以期从视域融合理论视角揭示出原文本的现时教学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理答启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基于对小学语文课堂真实案例的剖析,发现教师只关注课堂理答形式层面而忽略其教学属性,存在表扬敷衍了事、类型刻板单一、忽视学生思维发展问题,应该从建设性表扬、多类型理答、捕捉教学时机方面进行深度理答。  相似文献   

11.
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为例,从“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融合”“自我视野与他人视野的融合”两方面探索基于“视域融合”的诗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与情感深度参与,使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真正发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原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让学生聚焦“主体性危机”论题,然后检讨小学语文中所谓“内容分析”式教学,揭示出其特征、产生根源以及学生主体性的遮蔽,并审视当下语文教学的价值观与教学本质。“视域融合”就是指在文本世界中,可以通过阅读与阐释者的世界进行沟通、对话、交流,并且也可以对此过程中展开的视域进行融合。“视域融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何治平 《学子》2013,(13):18
理答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角色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的梳理与引导技巧。高效的教师理答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中一种推进策略,是学生反思自我认知局限甚至是错误的一种手段,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抓手。阅读课堂教学呼唤教师的智慧理答,才能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成长的拔节与认知的跳跃。一、艺术理答在于梳理归纳学生在初次接触文本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由于对文  相似文献   

14.
推荐理由:本课例最大的特点是:字词教学,源于字理又富有意境;文本的品味,基于语言又直观可感;文旨的感悟,基于语言又富于个性。学生在读书、思考、品味中既得意,又得言、得法,是一堂融情融理融思融趣于一体,颇具匠心的好课。——肖俊宇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理答是教师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有效方式,理答就是在学生回答教师问题之后,教师所给出的反应或者处理,可以将其视为教学行为,也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评价。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基于学生本位开展理答,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教学的对话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本质上就是具有对话品质的活动。优秀的教学应该是各种对话的共存与交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中各种对话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自己前见的基础上,通过理解、体悟。实现与文本视域融合,并生成个人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哲学阐释学"视域融合"的文本解读观以及整体思维方式,融贯式教材文本解读以人文化育为价值取向,以教材文本为解读本体和多维整合基点,以"读者—文本—作者"间的多向交互作用为解读发生机制,坚持系统性、创造性、规约性原则,经由文本素读、文本细读、文本研读、文本创读四个基本环节理解和创生文本内含,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生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有利于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促进学生们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踏实的良好品质。众所周知,高效的课堂建立在师生、生生群体间的有效互动过程中,而理答正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出现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师生互动形式。完善和优化课堂上的理答,实施科学合理的理答策略,可进一步拓展课堂,丰富课堂,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文章简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不正确的理答现象,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立足问题,拓展广度;顺势延伸,挖掘深度;捕捉亮点,提高维度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理答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交互式教学没有把主体与客体完全对立起来,教师与学生即是主体又是客体。本文认为教学是师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以及在师生相互理解中显现,并通过师生与教学文本相互间的视域融合的方式不断创生,是在师生共同欣赏教学文本并在游戏中达成的。  相似文献   

20.
对话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文本的对话性与生成性,这是一个师生本三元主体多重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本三主间性的对话机制涵括以下几种文本对话形式:师生与文本主体间性的对话(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和师生与生生主体间性的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对话文本。在对话教学过程中,通过激活师生的期待图式结构、掌握一定的对话策略,可望达到师生本三者的视域融合,最终形成新的对话生成文本,从而扩大原教学文本的内涵,拓展认知主体的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