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春秀 《甘肃教育》2011,(16):86-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因而,教师在平常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作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要让儿童热爱习作,以表达为乐,教师就要研究儿童的心理与需要,研究基于儿童需要的习作教学。这也要求教师要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对儿童习作教学进行草根化研究与实践。"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其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习作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笔者多年来积累、筛选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期望通过习作资源的开发,为儿童习作提供多元支持。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参与资料的积累,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参与口语与书面语言的表达,提高表达能力;参与评价修改,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真正落实学生在习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习作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习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关注学生习作活动的过程,精心策划,想方设法让习作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带着这样的思考,结合一次科学实验的习作教学,做了不同的活动策划.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小学生习作存在着千篇一律的问题。习作教学指导有余而辅助不力是习作缺乏个性特点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习作教学要坚守儿童立场,辅助指向儿童言语表达的特点,从辅助的多元性、介入的时机、灵活性、开放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阐述多元辅助式习作教学要指向儿童言语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习作一直令教师、学生头疼、无措,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追问两个习作的根本性问题:习作是用来干什么的?习作教学要站在谁的立场?一、习作教学应从生活需要出发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习作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绪,说出自己的真话、实话、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23,(22):35-38
习作单元编排的内容全面、知识系统、目标明确,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全息特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组普通单元教学内容,完善习作要素的训练体系;延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追求应用文习作的实用有效;创设实践性习作情境,触发表达交流的真实需要等途径,迭代习作单元编排形式,触发语文教学的“学”“用”合一,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息培养。  相似文献   

8.
房东玲 《中小学电教》2007,(12):123-123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良好的习作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并在习作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就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提倡自主习作,自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观点、描摹状物、表情达意的特殊化技能,需要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为此,习作教学就应该从一个"微"字入手,以微视角、微笔触来尝试表达,紧密结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真切的实践练笔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要巧妙融通,依托口语交际训练微习作;类比移植,紧扣课内阅读训练微习作;链接生活,在率性表达中训练微习作;直入心灵,在叩问自我中训练微习作,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引导儿童克服畏惧习作心理,乐于习作;同时,也能够利用生活平台对习作方法进行浸润,提高习作水平,善于习作。  相似文献   

11.
谭仕清 《天津教育》2023,(21):150-152
<正>习作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和能力,需要加强习作练习,要想取得良好的习作练习成效,需要教师加强习作作业设计。在习作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掌握习作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分层和生活化的习作内容、开放与个性化的习作题目、新颖和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并通过多元主体共同设计,从多种途径挖掘习作作业设计资源,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语文习作作业,从而为学生语文习作练习提供支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习作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杨国秀 《教师》2010,(4):77-77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源于它复杂的、烦琐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教好习作,必须从字、词、句、篇、口语表达逐层打牢基础,最后方能进入到习作的教学。而学生学好作文,首先要有初步的语文功底,方能进入作文的学习。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是一个外化的教学.而学生的习作不仅需要外化,更需要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精髓。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作文个性化"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同。个性化的作文要求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从而让学生在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现这种新的转变呢?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乐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习作教学难,难在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无情可表,对习作失去信心,不乐于习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乐趣,让学生有效习作,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生习作的消极心理仍然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和作文教学普遍忽视培养学生习作动机有关。我们应该尽量淡化习作教学的痕迹,关注学生的表达需要,让学生在“需要”的驱动下产生习作动机。具体策略:一、捕捉“需要”,激活习作动机:在人际交往中捕捉“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捕捉“需要”。二、设置“需要”,诱发习作动机:设置一个表达的情境;设置一个倾诉的对象。三、回应“需要”,强化习作动机:直接回应——延伸交流情境;书面回应——发表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中,小学习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回避。主要表现为:小学生习作兴趣不高,习作时感到没有材料可写,"虚假习作"比较普遍,习作量相对偏少。基于对小学习作教学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对习作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研究,要尽量激发学生习作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发掘、积累习作素材;要减少命题等对习作的束缚,明确文学作品和小学生习作的区别,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增加习作量。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重点。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写的作文总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让小学生的习作富有个性是核心素养下习作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个性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引导广泛阅读,积累个性语言;营造习作情境,引导个性习作;突显主体地位,引导个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通过观察向内看,让素材变得多彩;范文"组合拳",让形式变得多样;纵向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习作发表,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习作教学渗透“教学评一体”机制,符合学生习作学习的要求,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意义。因此,教师要正视“教学评一体”的助学作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组织展开优化组织,为学生创造适合的习作体验机会,以满足学生习作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师引入“教学评一体”教学机制,需要对教情和学情做客观分析,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优化处理,以提升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习作理念,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构建习作教学的全过程,盲校也不例外。一.作文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标准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1、习作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