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吟诵的诗歌。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鉴赏”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歌,这些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诗的诵读、积累等教学,还要能够从审美视域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笔者以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具有语言优美、情趣盎然等特点。教学儿童诗,应该根据课文的特质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诵读体悟和随文练笔等策略,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领悟诗歌的言语之美、探寻诗歌的表达之美,从而真正提升诗歌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唐晓菊 《新疆教育》2012,(21):147-147
儿童诗是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和心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后的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阶段读写儿童诗,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  相似文献   

4.
<正>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有助于其在诗歌的浸润中丰富语文涵养,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创编了《萌小诗》诗集,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儿童诗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一、诵读与想象,感受诗歌意境与情感学生学习儿童诗,其实是“童心”与“诗意”的碰撞和对话。诗歌的语言,以凝练、优美为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理解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中拟人、夸张、象征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诗是小学阅读活动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儿童诗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饱含感情的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倾向,通过对儿童诗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意象的分析、理解,更深入地体味其特有的情致和韵味。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儿童诗的"再创作",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创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教师要诵读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心灵净化产生不容置疑的影响。将儿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通过诗教与语文的结合,营造一个诗意课堂,以提炼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诗的氛围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文学殿堂中的璀璨明珠。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诗之美、体验诗之乐、探索诗之趣,对滋养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诵读、赏析、临创等策略,由易入难地引导学生学习儿童诗,探寻诗歌之美,找寻诗歌的奥妙,启发学生的诗意,激发他们发掘诗性生活的乐趣,为学生点一盏诗歌明灯,照亮他们的诗歌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8.
儿童诗深受儿童的喜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将儿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一、花开花落亦有声——听诗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儿童诗,是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9.
儿童诗是一种两栖文体,它兼具儿童文学和诗歌的性质,以儿童化的语言姿态、儿童化的立场和视角、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儿童的情态与心声,使儿童性和艺术性成为儿童诗鲜明的特征,儿童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用诗歌语言给予儿童诗性的启蒙,用儿童化的语言情态烛照并启露童心,如何通过儿童诗的教学让儿童沉浸在文学的审美愉悦中?笔者认为在童诗教学中讲童趣、重诗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诵读诗歌、欣赏诗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最伟大的馈赠。以人教版教材中出现的两首高洪波创作的儿童诗为例,探究诗歌的规律:相似的结构,赋予诗歌的味道;明丽的视角,激发诗意的向往;动态的描写,构建诗歌的意境;回归现实,表达诗意的童心。并就儿童诗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即朗读引路,探索诗歌结构;想象渲染,描绘诗歌意境;仿写推动,引发创作乐趣。  相似文献   

11.
儿童诗的创作需要从儿童独有的审美意识出发,其所表现出来的跳跃性思维、天然性思维,应该与儿童内在的情感、心理等规律有着高度的契合性。阅读儿童诗不仅可以历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和创造潜能,还能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至真至纯的人间真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蓄积储备,在多重诵读中赏析童诗之味;仿照起步,在迁移训练中绽放童诗之心;链接生活,在思维荡漾中泛起童诗之澜。  相似文献   

12.
儿童诗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在低段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教学中要多形式地让学生反复诵读,积淀语感;要学习推敲词句,感悟诗歌凝练的语言;要大胆地想象,拓展思维;要在创作中学习和检验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诗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其语言节奏鲜明、欢快活泼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品读、诵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领略儿童诗的丰蕴,真正爱学、好学,享受到儿童诗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真正爱上童诗。  相似文献   

14.
儿童诗课堂教学应该既要遵循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感悟等基本理念,也要遵循诗歌这一文本特色,要让儿童诗的课堂上散发出独特的诗歌味.现结合我校举行的童诗教学优质课比赛活动,以《秋天的思考》为例,采撷几个教学片段,和老师们共享.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一首儿童诗,对于诗,你有什么看法?(生交流) 师:请欣赏下面几首小诗(多媒体依次出示三首不同形式的诗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有效的儿童诗教学,构建读写结合的桥梁,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中的儿童诗大多充满童趣,可诵读儿童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再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和亲子阅读氛围,通过读儿童诗、画儿童诗、演儿童诗等活动,在听、诵、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适度进行诗歌创作训练,从而找寻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儿童诗主要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适合儿童阅读、吟诵,可以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这些诗歌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儿童诗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儿童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内涵,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在6-13岁之间,这个阶段正适合儿童诗教学。本文从独钟于"情"的方面进行儿童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诗歌情感,通过创设诗歌情景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美,进而探究儿童诗教学,从而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以儿童诗作为阅读载体时,站在儿童本位,强调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尊重儿童的“阅读喜好”,把握儿童的“思维参与”,发展儿童的“个性表达”,形成了“美文诵读”“主题欣赏”“采风运动”三种不同的课型和阅读策略。一、“美文诵读”——基础学习型此课型通过对优秀诗作的字音、节奏、轻重、缓急的把握,读出诗歌蕴含的感情,美读成诵。因低段儿童诗语言结构简单,节奏明快,故具有趣味化、重积累、易模仿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古典诗词这颗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艺术明珠的熏陶下,经典诵读成为最时尚且最有生命力的课题,国学启蒙、国学培训等应运而生,优秀教师、名家的古诗词教学展示课、研讨论文等琳琅满目。然而,对儿童诗的探究就显得形单影只,势单力薄,尤其是对学生创作现代儿童诗的指导更是凤毛麟角。以下本人结合指导小学生诵读、感悟、创作现代儿童诗的实践,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动人的旋律,简单的文字走进了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学好儿童诗能为学生日后的诗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有义务培养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通过引导学生观其形、悟其意、抒其情,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诗歌独特的韵味与美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学生需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教材中,不难发现儿童诗的比重较大,一共收编了23首儿童诗,将近占了第一学段课内篇目的20%.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诗歌文体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基于以上基础,我们对《柳树醒了》这篇课文进行了以下三部分的解读:《柳树醒了》是一篇拟人化的优美小诗歌,它把小柳树比作了一个贪睡的小孩子,通过春雷跟小柳树说话,春雨给小柳树洗澡,春风给小柳树梳头,来告诉学生春天的变化.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结构工整、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小诗歌,他们最易于接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