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分析问题 ,我想借用一句现成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就是 :“大体则有 ,定体则无。”这样说 ,并不是采取骑墙的态度 ,而是确实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而且自以为是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说“大体则有”是这样几层意思。一是从文学作品产生过程看 ,一位作者创作一部作品 ,总有一定的大体明确的创作目的 ,这就使得作品的人物在诞生时就具有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属于它自身的属性 ,也就给读者的第二创造提供了一定的规范性。所以说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 ,但一千…  相似文献   

2.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不同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点。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深刻的影响,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怎样通过不同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等。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文体特征、增强文体意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文体意识,培养并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文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树立观念、确立方法、分类渗透三个角度探讨有效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文本中包括各种文体的文章,作为教师,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文体意识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同文体的文章,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含义,因此要想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五个方面谈谈颇有成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体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够在文体意识下来进行小学语文学习,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技巧,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教师在此过程当中要进行提升,更好地进行文体意识的培养。所以本文就以文体意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体意识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落实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但实际教学中出现了“文体教学目标与单元阅读目标割裂、文体类型定位轻率,阅读教学重点模糊、教师对文体特征感悟较浅,阅读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三大偏差,背离了因“体”施教原意。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语文核心素养中析出“由字及类,在建构与运用中把握文体语言、范例延伸,在读写训练中增强文体思维、观照语境,在想象中感受文体审美、类篇对比,在理解与借鉴中传承文体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相似文献   

8.
明确文学与文章的分野,尽管以当前的限光看,并不是一个难题,然而在百年语文教育中,这一过程却极为曲折。这里我们从“教学文体分类”这种独特的视角来对这一过程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欧治华 《教育导刊》2010,(12):73-75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文体训练,新课改强调学生写作兴趣与个性培养,忽视文体训练,这会导致学生的自我表达与读者的理解相脱节。语文课程标准要对文体训练加以重视,在教材中多层面呈现文体写作知识,使文体多样化与写作生活化相结合,合理组织文体序列,衔接好各阶段文体写作,开创写作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掌握语文学科规律的熟练程度,促进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从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溯本求源,关注文体基本特征;行之有法,分类渗透文体意识;掌握规律,解析文体应用研究;拓展巩固,渗透文体意识滋养对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汪廉洁 《天津教育》2021,(5):183-184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课文体裁多样化的设置特点,做好文体意识的渗透,采用与文体相符的科学的教学策略,把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文体价值充分呈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一、对课改语文教学"淡化文体"的反思1.淡化文体的成因分析"淡化文体"的提法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提出到泛滥有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首先,"淡化"提法的事与愿违。当时,中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应试为目的的模式化倾向,中考和高考作文的命题与测评过分看重和强调文体。于是,学生可以不考虑所写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有真情实感,只要按照作文题目要求,"填充"甚至是"凑成"相应文体的模样就可以得高分。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13.
文体指的是文学体裁,每一种文体都有不同的结构、表达方式,遵循着文体创作的一般规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文体分类意识,保证小学生可以通过一篇文本掌握这一类文体的阅读特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从引导学生辨析文体特征、汇总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扩大文体分类阅读范围三个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以文体分类组织更有效的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4.
宋文梅 《教师》2024,(5):18-20
针对不同文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探究不同文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文章阐述了文体意识的基本含义,概述了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并分别从故事类文体、科普类文体、诗歌类文体以及经典文学出发,探究了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知和解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对文体的辨析归类是与文体的产生、发展同步的,其间分分合合、时繁时简,历代研究者都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古代文体的独特性日渐明朗,文体功能作为较为理想的分类标准也渐渐浮出水面.<尚书>、<诗经>已兆其端;<文章缘起>、<文选>等采用一体一类、同类相从的分类方式是对这一标准的模糊运用;<文章正宗>则对文体分类的思维方式加以开拓;<古文辞类纂>以"为用"为标准,最终以简驭繁,为文体分类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淡化文体”教学的倾向,致使学生的文体知识匮乏、文体意识淡薄、文体能力不足,这引起了语文教学界的普遍关注,一度成为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关刊物曾集中编发了讨论文章。随着“新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普遍使用,如何加强文体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存在由其自身内容决定的特殊性,即文本文体决定了教法。对待不同的文体采用的教学处理方法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有文体意识。深圳教研室程少堂先生创立的“语文味”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对“文字、文章、文学”的鉴赏。这里的“文章’僦是文体。  相似文献   

18.
孙俐 《现代教学》2014,(6):12-12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常会时不时地形成一个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就是把语文教学等同于课堂教学,又把课堂教学等同于教材教学。以致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质量始终令人担忧。近年来,我校从自身传统优势出发,探索"两课并举,学用结合"的课程建设思路,即以课堂为轴心,以课外为补充,将课堂教学和拓展阅读有机结合,将语言学习与实践运用紧密相联,建设开放、动态的语文课程。一是不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被不少一线语文教师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淡化文体”甚至是不要文体。这种理解及其实践已渗透语文教育的全过程,蔓延到整个语文教育领域。语文读写教学必须接受文体的规范和制约。因为只有辨析文体,才能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和把握作者的言语意图,掌握正确的读写方法。文体的淡化或强化,必须从不同学段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必须遵循语文读写教学规律;淡化文体不能“一刀切”;“淡化文体”还要处理好识别多体、擅长数体与自由写作、创新写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将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中的课文文体分成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三大类,初步开展积极与语用下的文体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