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蕾  缪大林 《江苏教育》2022,(61):32-34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通过创设和改善书法教学条件,着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升书写技能,引导师生体验汉字文化,组织多彩活动,助力师生书法练习,提升书法艺术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境界需要从功利化教学转向以学生为本的人文课堂建构,走向审美是具体实践的路径和方法.课堂教学境界提升的本质是让课堂充满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课堂教学境界提升的审美实践是:设定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的审美导向;实施促进学生美好表现的教学管理,形成落实审美的课堂实践;建构符合审美要求的对话教学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由传递性教学向发现性教学的转变,高校健美操课单一技能传授教学模式的不足不断显现: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课堂教学氛围及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能力缺乏、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难以获得充分展现等。将美育融入健美操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丰富健美操课堂教学内涵、优化健美操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改革健美操教学模式,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审美发现;运用多媒体辅助,强化直观审美;增加形体练习,促进美感体验;增加音乐欣赏,理解灵魂魅力;组织自评互评,提高并检测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文辛 《学周刊C版》2023,(35):148-150
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地理教学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模块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自然地理,探寻科学美;旅游地理,提升审美素养;自然灾害与防治,体会生命之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环境之美。力求通过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练习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在课前教师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本文分别从利用习题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计练习突出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练习设计化难为易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设计多样化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自主性练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设计有层次性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阶梯;设计应用性练习,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努力构建实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必要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入手,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必要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缪娅洁 《成才之路》2020,(2):114-115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诊断、调整教学预设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练习,诱发学生兴趣;设计层次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设计生活性练习,提升应用能力;设计开放性练习,培养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
美术原本隶属于哲学范畴之中,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因此,文章提出更新理念,让审美融合阅读课堂,开掘教材,让教材成为源头活水;交流对话,让审美能力碰撞提升;多维并举,让审美品质立体呈现;步步为营,让审美类型各个击破,从而扎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绍福 《中学文科》2009,(17):31-32
数学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老师的日常工作,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范例与练习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明确的描述;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例题教学与练习是知识应用阶段,设计范例与练习的艺术要求精美,使所选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周艺铭 《天津教育》2023,(10):127-129
<正>在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背景下,音乐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使学生在音乐氛围的熏陶下提升音乐演唱和创作能力,尤其对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能全面提升其艺术表现力。而生活化教学是在新课改教育政策落实后出现的新型教育理念,通过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化理念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角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和练习等不同环节应用生活化理念,以丰富高中音乐教学的内涵,提升学生发现和欣赏艺术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老师的日常工作,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范例与练习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明确的描述;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例题教学与练习是知识应用阶段,设计范例与练习的艺术要求精美,使所选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楼向荣 《学苑教育》2023,(15):84-86
双减背景下,要不断探索并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除了从课堂教学方法与路径上不断探索创新之外,还要从练习课上强化设计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提高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并通过拓展练习范围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更好学习技巧,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性,极力避免教师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操作型课堂对传统课堂学习模式进行改革,将知识学习过程融入到实践操作环节里,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课型,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课堂教学总课时的40%~60%。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授课上所学的知识,并使之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设计练习课的结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弄懂知识的概念,理清知识的思路,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新授课中所学知识的目的。 2.通过练习解决新授课中的遗留问题。 3.通过练习要使所学知识适当得到拓宽。 4.利用练习课,辅导差生,使他们赶上来。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5):72-74
在小学阶段,概念教学贯穿数学学习始终。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教的扎实全面,力求准确到位;学生学的刻苦努力,确保正确高效。但是,仍存在教学浮于表面,不深挖本质;练习限于识记,不注重理解;复习止于碎片,不善于梳理;思考流于形式,不关注养成等现象,影响学生思维的提升。笔者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回想、沟通、联想,落实"追本溯源";在练习设计时,利用折射型、反射型、辐射型习题,挖掘"思维溯源点";在复习统整时,采用语言梳理、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溯源性思维";在思考习惯中,活用设问、提问、反问,养成"追根究底"。达到学生的思维路径更清晰、更具逻辑性,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溯源、自主串联,主动建构知识,顺应同化。  相似文献   

19.
<正>“学练三个一”是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提出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设置主要侧重于单独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这三种练习方式的练习工作量和整体难度也是不同的。单独练习相对基础,主要目标为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而组合练习是对单独练习的提升,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教师所传授的体育知识,还要逐步培养与其他学生的默契程度,不断提升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游戏或比赛是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展现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相似文献   

20.
成航 《教师博览》2023,(12):10-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融合美育,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主要通过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以及借助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主要策略,希望能够给当下的数学教育者带来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