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幅水墨画以其"尽精微,致广大"、在方寸盈尺间凸显意趣的特色深受儿童喜爱。技法学习是小学阶段水墨画学习的重要素养。在校本教学中,以Camtasia Studio软件为制作平台,运用微课资源容量集约、资源组成"情景化"的特点能够有效强化儿童水墨画的技法教学,围绕技法知识点开展具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微课教学纳入小幅水墨画的校本教学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学习小幅水墨画的多样需求。  相似文献   

2.
魏佳  罗德瑛 《四川教育》2015,(Z1):62-64
如何将课标先进理念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如何以生为本、让学于生、发现至上?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如何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实现学科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在探索课改的过程中,语文拓展课程已经在部分学校得以展开。任课教师通过新课程研发,构建立体课堂观,深层思考学生发展,致力于课堂变革,形成了"大课程"引领下的"小课堂"研究,课堂教学呈现出"活动、合作、分享"的特质。魏佳老师的《比本领》一课就是这种探索实践行为的一个缩影。在本节课教学中,魏老师灵活地使用教材,巧妙地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活动化、童趣化,其语文学科知能训练扎实有效,情趣语文、生活语文特色鲜明,是值得借鉴的优秀课例。  相似文献   

3.
何谓"儿童立场"?许多教育专家都有自己的阐释,于永正老师虽然没有明确表述,但在他的课例中无一不渗透着对儿童的尊重,对语文的理解。潜心阅读于老师的课例,总能感受到于老师鲜明的儿童的立场,于老师将语文学科本体性、实践独特性与儿童主体性需要有机融合,一步步地将学生引入"语文的殿堂"。  相似文献   

4.
2019年11月,在区音乐研训一体化项目的培训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来自义乌的省教坛新秀付菲菲老师执教的欣赏课《波斯市场》。课堂中流畅的教学环节、和谐的师生互动、巧妙的道具运用、创意的师生表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我认为应该着力打造以学生音乐素养发展为目标导向的生本课堂。而付菲菲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正是充分体现"儿童为尊"、"音乐为本"教学理念的优秀课例。  相似文献   

5.
钱阳辉 《江苏教育》2012,(Z3):83-84
一、刘倩老师教学"找规律一搭配",突出了"探寻儿童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1.探寻儿童最喜欢的方式引入新课。什么才是最能打动儿童的学习方式?什么才是吸引儿童的引入方式?刘倩老师从一则趣闻"国际剪刀、石头、布大赛"引入新课,同时通过"你想和老师一起玩吗?"的问题,让学生身处比赛的情境之中,这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既轻松兴奋又精神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在不知不觉中调动起学生原  相似文献   

6.
<正>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有时是缓慢的、曲折的,但这恰恰是童年在学习中最可贵的品性,儿童在本义上就是自由者和探索者,教学就是引导儿童不断在"试错"中惊喜地发现、前行。"人在课中央",直抵教育素朴的原点,呼应着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为我们描绘着一幅妙曼的画面:课堂,是一个美丽的约会。老师,亲近着孩童的呼吸,凝视着孩童的眼睛,和他们手牵着手,一起去赴未来的约会。老师,是长大的儿童;儿童,是活泼泼的生命。老师和儿童,彼此唤醒、分享、激  相似文献   

7.
<正>薛瑞萍老师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教学理念和儿童阅读课程化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儿童阅读的新选择。本文通过对薛瑞萍儿童阅读课程化的教学目标、具体实施途径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初步探究,希望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多些像薛瑞萍这样守望书香,打造书香班级,带领孩子们走进阅读的美妙世界。薛瑞萍,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老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因爱读书而无限信仰阅读的力量,因爱  相似文献   

8.
<正>为儿童上课,不为教案走课。10多年前,我的公开课教学还没有出道。一次参加外地研讨活动,与特级教师薛法根先生同住一室,我悄悄地问他:"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薛老师思考了片刻,告诉我:"为孩子上课。"我把这句话记下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儿童生根在心里,去为儿童上课,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心里一旦有了儿童,真正为儿童上好课,就可以上出一节儿童喜欢的课,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如果每堂课不是为了考试而上课,而是想着为儿童上课,在公开教学时便能自然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时常追问自己:儿童到底有多大潜能?你给他一方舞台,他何以能还你如此之多的奇迹?当"儿童立场"观不断被提及,当我们努力从"教学"走向"让学"时,我们的儿童不就站在了课堂的正中央吗?后来,我听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课上,老师先让学生借助课前的"先学单"提出不懂的问题,继而引导学生概括出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贲友林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为例,说明该如何学习名师。研学单的设计是贲老师课堂成功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是"学为中心"的关键环节;精当的点评和引导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技术。大家应该着重学习贲老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精准把握、对儿童的充分尊重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1.
8~10分钟的微课,在近几年的教师考编或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比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幼儿园内也随之兴起了一股"微课热"。老师们是如何理解微课的?如何通过微课活动让老师们反思教学的意义?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以青年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为契机,通过集体研讨的形式,引导老师们在行动中反思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余路祥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充分体现了"儿童数学"活动教学的理念,是一节立意远、童趣足、效益高的优质课。儿童立场、学科本味是本节课成功的两个重要支柱。以深刻把握学科本质为前提,以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理解儿童和发展儿童为宗旨,寻找数学与儿童的交集,追求儿童味与数学味相得益彰,使得课堂令儿童流连,令听者回味。一、基于数学本质与儿童认知的设计理念让课堂实现了创新与超越"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这只是对面积的描述,并不是严格的定义。这样的描述对儿童理解"面积"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事实上,三年级的  相似文献   

13.
"表达本位"教学观,从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走向整体读写,让儿童每次阅读都有自己的阅读成果——"儿童的教材"。"儿童教材",即在课前老师策划言语表达的话题,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用文字表达自己阅读后形成的观念。这话题,可以是故事的描述、可以是人物的评介、可以是观点的表达、可以是内容的整合。然后将学生创造的作品进入课堂,构建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内容,教师以此为教学起点,培育学生的表达力和思考力。  相似文献   

14.
韩忠幸 《广西教育》2011,(7):20+34-20,3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举例学生分析"几乎成为一种模式,学生缺少思考和自我内化。这样的课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养成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必须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明显存在表层化问题。这在平时的课堂上能看出来,在各级公开课上也能不同程度地看出来。所谓教学表层化,即教学缺乏深度,教学活动处于表面,难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学表层化,如同水中浮萍无根基,恰似空中楼阁不扎实。下面以刘夏丹、李兆云、程波老师所执教的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同课异构为例,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表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微课"一词最早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正逐渐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什么是微课,业内并无定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微课要具备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组成情景化、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等特点.时间短、情景化、有具象视频可供观看,将微课的这些特点融入德育,是否有利于缩短学校德育由理论到实践的落地时间?又能否变"触不到的"德育为"可感知的"德育?怎样才能让德育"微"起来?编者甄选四位老师的探索实践分享于此,希望于读者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又一次参与和享受了江苏省第22届华夏杯·教海探航颁奖盛会的系列活动。会上饱赏了闫学老师执教的《我的理想》作文课,这是作文同课异构展示活动中的一节课。闫老师的课无论是从课的教学架构的匠心方面,还是从教师机智的教学启导语言等方面都折射出她那深度和执着的儿童作文教学追求——儿童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如何上得扎实而又精彩,是广大语文老师们关注度较高的问题.2014年下半年湖南一位老师的课多次送培到县展示,每到一处轰动一处,听课老师觉得这样的习作指导才叫真指导,可学的方法很多,课实在而不失精彩.这堂课的主要特点为:教学对象的“在场化”,教学目标的“深入化”,教学指导的“实在化”,教学媒体的“必需化”.  相似文献   

19.
正《重复》一课可谓徐长青老师的经典课例。经典是如何成就的?它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徐老师一语中的:"《重复》一课上了200多次,每一次都不一样。"为什么能做到不重复?因为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徐老师进一步理解、把握教材的凭借;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徐老师进一步读懂学生,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调整教学的垫脚石;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徐老师对照课标、对比生活,寻找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或许你会认为,许飞老师的《简单电路》一课并没有使用高大上的手段,学具不新,套路又老,看似相当普通。其实不然,许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看到了此类教学做而不思的缺陷,以践行"人在课中央"为主旨,引领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让科学概念的生长得以真正实现。"人在课中央"的主张对推动课堂教学转型大有裨益。新型教学需要教师熟悉学生的认知规律,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科学地聚焦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