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式球类教学作为体育课程的一种发展性取向,为教授球类项目提供了一种课程实施方法。它强调从认知出发,促进学生学习比赛中的策略和技能,进而理解该运动项目的本质,培养学生在各种球类运动比赛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比赛表现。文章在分析Bunker和Thorpe最初开发的TGFU模式以及Almond的球类运动项目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此为模式开发的基本原理,基于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理论,提出理解式游戏教学的设计框架,并提供相应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高中阅读理解教学中,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转化和过渡的重要阶段,要求积极应用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作为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在个性化阅读模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数学理解的两种类型——从R.斯根普的工作谈起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首要的,学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常有2种含义迥然不同的数学理解模式。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关注的是工具性理解,但我们希望学生获得的却是关系性理解,这是为什么?有益于促进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教学可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理解性学习     
《宁夏教育》2008,(12):79-79
理解性学习是学习者运用原有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下进行个体心智运作和社会文化中介的交互的意义建构,并不断获得理解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学习科学对学习过程中的研究突出理解性学习,它在教学中的隐喻有两个方面:其一,学习过程的本质是理解的探索和发展,而不是事实内容的记忆和积累。这是认识论层面的学习理解观,反映了对学习的认识观念的转变,开拓了教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过剩的网络资源条件下,促进学生理解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核心目标。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设计,是以呈现衍生性论题、公开的理解目标、层次化的理解活动,实现引领理解的导航以及促进理解的持续性评价,来呈现学习内容的网络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踊跃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足够的、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输入来发展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便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文章拟研究在输入理论背景下,对英语口语课堂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如何进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理论对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情感教学,鼓励学生发言,或利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可理解性的口语教学活动设计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口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数学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要运用选择性作业促进数学理解。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实践、趣味游戏、拓展延伸的选择性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促进学生理解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怎样促进学生理解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一个难题。然而这一问题在国内的研究明显滞后,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卫.珀金斯的理解性教学思想是在"零点项目"中历经十多年的一些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理解性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的系统的归理。"理解"就是能够展开各种各样关于主题特征的思维活动,学生应该被给予充分的机会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使学习成为一种长期的以思考为中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强有力的讲述来支持学习,同时要留意发展性因素,设计持续的学习评估,并教会学生广泛地应用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的终点是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但教与学目标的离散,使得教师的教难以真正落地,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易造成片面化学习。理解为先模式下的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关注教学目标落实,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理解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本文以“海—气相互作用”为例,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评估方法、提供学习体验,做到“教—评—学”连贯,层层把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应用,推动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为理解的教学"是理解性教学倡导的,体现了学习真正发生的意义。学生的"前理解"是理解性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教学要准确把握儿童数学理解的特点,合理选择儿童数学理解的方式,整体建构促进儿童数学理解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社会的信息化带给教育多方面的冲击: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全球化视野,课程内容强调综合化和开放性,学习方式趋于自主和探究,学习者的角色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经营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既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信息化时代教学的价值追求。宏观设计教育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社会转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提升教学品质,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应从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理解为宗旨的教学设计,以理解作为应对社会转型的手段。文章阐述了理解性教学的内涵,提出了理解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即设计衍生性主题、创设理解性教学环境、确定理解的目标、组织理解性活动、呈现理解的表现和持续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理解性学习与教学已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研究的新热点。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LTFU项目对弹性实作的理解性学习观以及理解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框架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结果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体现的方法、策略等对中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以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知识的理解、掌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促进学生用多种感观接受知识信息,去探索、发现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以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但概念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概念于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事理中。可设计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4.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要实现高效,就必须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角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挑选适合学生的阅读题材;不遗余力地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让初中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理解英文文本,提升阅读与运用英语的水平。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方法,建立一套切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数学理解以数学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和丰富联系为本质,以生成性和发展性为特征,以重新组织为形成机制,以自主活动为形成条件,在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向学生、引领学生的数学理解不断向前发展的教学设计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理解性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不断统一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性教学应是融入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教学.针对中学数学理解性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的认知领域与情感因素、情感领域的心理因素与条件、应用领域与情感关系的分析,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建构及应用,关键是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体验过程中感悟与思考.从而,实施数学理解性教学,应采用“情境一问题”教学模式,运用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说课学习、鼓励性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学理解性教学设计是将数学理解性教学由目前的理想状态转化为教学现实的最佳途径。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理解性教学设计包含分析、评价、设计、开发和实施五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相互关联的循环系统。在整个系统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依据数学理解性教学所基于的学与教的原理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以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UbD理念的逆向教学实践,以期促进学生从机械学习走向理解学习的转变,探索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丽 《考试周刊》2015,(25):123
随着各种形式的教学思维在高中课堂中的不断运用,理解性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多种教学方式的形式呈现。由于物理这一学科主要以学习探究为中心,因此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入手,从思维理解层面对物理知识进行观察、熟悉和了解,再通过对物理的探究过程进行全面、深刻的进一步认识,从而建立理解性教学。理解性学习作为一种逐渐深入的思维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通过正确理解的知识才是能真正把握牢靠、灵活运用的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解的内容一般是:定义、规律和解题过程等方面,通过理解学习文字叙述和解题式叙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物理课堂,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愉  张雄 《物理教学探讨》2015,(4):64-66,68
理解教学以理解为目的,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理解,强调理解与反省,它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生成过程,实现为了理解而展开教学的活动宗旨。本文以(新)"沪科版"《升华与凝华》一节物理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展示理解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