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不能无中生有,而要紧扣师生对话交流的载体——教材,在开掘资源、感知素材的过程中为学生寻找生命成长的语言营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材实际,为深入感悟探寻价值源头;针对教材特点,为积累方法开掘文本资源;深入透视教材,为掌握本质链接原始素材。  相似文献   

2.
当下,教材以文选类方式,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契合学生认知规律、迎合学生认知需要的经典范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阅读教学要紧扣师生对话交流的载体——教材,在资源开掘、素材感知的过程中,为学生寻找生命成长的语言营养。  相似文献   

3.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蕴含丰富的语言训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开掘,提炼适切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具有营养的资源。因此,本文提出要把握文体特征,凸显教学内容的文体性;契合儿童需求,凸显教学内容的生长性;紧扣课后习题,凸显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从而回归本真语文。  相似文献   

4.
以古诗教学《江雪》为例,阐述了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要抓关键字词,感知文本;抓思维发展,把握主题;抓朗读想象,体悟情感;抓素材整合,拓展视野;抓能力提升,强化效度。在语言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不断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包括品味文字的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迁移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逐渐走向深度、效度,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首要载体。只有真正发挥出文本中的价值资源,学生的练笔效益才能得到根本性保障。要想真正落实随文练笔的整体性效益,在教学中就应做到:感知体悟,在情境迁移中开掘文本资源;把握特性,在辨析提炼中开掘文本资源;整合融通,在类比联系中开掘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6.
冯婷 《广西教育》2020,(9):91-92
本文基于学生不会围绕中心选择素材的实际,论述聚焦中心的表达思维训练方法,提出依中心,理素材,感知清简结构;列事物,用典型,洞察表达思维;梳联系,明顺序,关注行文思路;聚语言,品表达,体悟遣词效果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选择素材来表达中心。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用层面的课堂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要把握本质,在练习中凸显核心价值;品析感知,在练习中探寻语言秘密;螺旋上升,在练习中夯实语言能力,从而借助课堂练习,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本应是"生命的表达和交流",可是现在的作文课被完全异化为让学生遵照教师的命令去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只为讨别人喜欢的、以求获取高分的空话、套话和假话,使作文和学生的生活完全剥离。为此,我们努力通过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让学生回忆自己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通过自己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运用,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教育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非常时期"大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空中课堂应融合现状、联结学生需要,以保护生命、尊重生命、优化生命为主题序列,以新素材、新方式、新反馈为课堂基点,用好疫情素材,抓好疫情教育契机,建构从认识到感动,从感动到行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样态。  相似文献   

10.
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决不能仅仅依托这些经典规范的语言素材,这就如同维持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切不可整天山珍海味,同样也需要家常便饭的浸润与滋养。因此,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广泛接触、积累乡村口头文化,为学生言语发展提供全面而充足的营养。基于教学实践,提出要把握方言特点,有效拓展言语储备;积极感知辨析,深入洞察土语内蕴;关注修辞手法,切实习得表达技巧等教学方法,以期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克乾 《考试周刊》2008,(17):98-9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感知语文,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从文本解读中提炼出语用训练价值点,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扎实的语用训练。教学中要紧扣文本语言,罗列遴选,提炼价值;聚焦语言特质,仿照形式,实践练笔;把握写作方法,整合素材,提炼修缮;依循文本意蕴,强化体悟,补充创生。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细腻的过程。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曾经指出:教育,要让儿童从最为简单且易于理解的元素开始。由此来看,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教师要敏锐捕捉学生阅读、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元素,让他们在大量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过程中,逐步深化对语言的感知和印象,从而提升言语实践素养。一、开掘资源,迁移中发展语用意识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种范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4.
"知"是一切体验的基础,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文本语言的感知必须建立在对文本内涵的准确把握上,才能感知文本语言的精确。教师要合理纠正语文教学中"知"的偏差和缺陷,引导学生有效体悟文本,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网络资源、传媒资源、广告资源等方面作阐述,以揭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感知能力.语文教学中把握这些生活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正"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生学习表达的一个范例,教师课堂上如能从"怎么写"入手,对于学生学习表达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关注文本的表达,从而确立教学内容呢?一、捕捉文本语言特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语言特色,将其原有的价值挖掘出来,放大开去,为学生学习表达提供范例,使其成为可以仿效的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下《燕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学科育人"视野,数学教学要从"知识传授"走向"素养生成"、走向"生命价值的挖掘与提升".从学生生命成长出发,教师要从内容、教学和学生视角去发掘数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通过资源融通、经验融通以及生成融通,让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落地生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发掘与融通转化,是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向.  相似文献   

18.
任何教育如果缺乏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感知语言的魅力,也体会生命的价值。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与机会。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以教材为“镜子”、以语言为“媒介”、以活动为“平台”,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途径与策略,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语文教学,使小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一、开掘文本素材,解读生命内涵高中语文教材的架构非常清晰,每册书设置成四个不同的专题,所选的篇章从不同层面给学生以启迪,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语文教师应努力开掘文本素材,借助这  相似文献   

20.
学生资源的开发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的一项新课题,政治教师必须遵循“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原则,善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经营好学生资源,其开发策略包括:挖掘学生动力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生活素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生成性的东西再创造,收获更多的精彩;坚持因材施教,用好学生的差异资源;彰显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潜在优势的发挥提供舞台;经营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利用学生环境资源熏陶,提升学科素养;调动学生的情绪资源,帮助学生“破茧成蝶”;开发学生的家庭资源,增强理论教学的感染力;同时不断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