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基础教育》2006,(4):F0004-F0004
由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台湾素书楼义教基金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全国第八届国学夏令营——2006年湖湘文化国学夏令营于2006年7月23日至28日在湖南师大附中举行。本届国学夏令营活动主题为:“传承国学——湖湘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2.
孔令刚 《时代教育》2012,(11):44-45
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国学教育有着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但国学概念的内涵外延十分丰富,受时空条件的限制,高校国学教育必然要厘清其教育内容和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国学教育的形式应该丰富化和多样化。开办以国学为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专题讲座,引入民间教育机构等等都是高校国学教育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所奉行“德育为本”的百年老校,宁波市镇安小学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镇安特色的国学教育之路。一、建构国学教育的环境文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以国学精神为内涵改造整个校园环境,从浩瀚的国学文化中甄选精粹,赋予校园丰富的国学韵味,让学生眼观、耳闻、身处之所皆有国...  相似文献   

4.
学年伊始,德胜校区全体师生浸润在浓浓的国学周活动氛围里。
  我们立足学情,依托课内教材开展此次国学周活动。在国学周期间,六年级语文学科恰好学到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因此,我们决定以教材为依托,开展“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做讲孝懂礼的毕业生”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把国学中的经典理念落实在日常行为中。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弘扬国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创新创优工作紧紧围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师生受益匪浅,深刻体味到国学经典的智慧和内涵。目前,全校师生诵国学、唱国学、讲国学、演国学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赵静 《甘肃教育》2014,(4):72-72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其精髓又集中于国学经典。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潮,笔者所在学校也开设了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题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是新课标下语文教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统计发现,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拥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国学内容,表现了弘扬传统文化、承继民族精神的多重主题;时代使命与科学选文,是使得教材进一步完善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44):22-23
国学文化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的结果,推行国学文化教育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再次发扬。现代技工教育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对现代技能人才进行人文素养培养,使其人文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而且有利于国学文化的再次发扬。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现行技工教育中渗透国学文化教育的还很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文化经典著作的实例不多见,国学文化对人的道德情操的影响在技工院校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阶段,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国学文化教育的比重,这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也是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本文主要从现代技工教育角度,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文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当代技工教育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帮助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复兴国学的运动中,章太炎追思"国学"及其承载的历史。这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文化自觉"不仅是文化主体将其"自身"作为文化主题而主体化的心智洗礼和心性历练过程,更是其自身文明的自我觉醒和自我保卫以及自我启蒙。他的目的在于重建国人对现代中国认同所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因此,它在政治上主张:相应文化主体必须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在法治和政治等关涉人间秩序的一切事务上,形成符合本文化主体的文化传统的道德审美和价值观的意念、态度和情绪。它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话语诉求,亦是重建"国学"的政治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读国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国学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使学生了解国学、热爱国学,学院基础部以孝道、立志为主题,以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主题举办了"传承国学经典,涵养人生智慧"、"新时代更需要精神支柱"、"品读长征诗歌,讲述长征故事"等国学智慧系列讲座,在聆听、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典是我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诵下来的文化经典,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来说需要充分融入国学经典并开展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内涵和底蕴,增加对国学的认知并提升语文素养。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国学经典,根据筛选传递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国学经典内容,文章中对小学语文教学国学经典诵读实践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学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弘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科技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文化不仅有利于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且能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那么如何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是值得大学语文教师深刻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国学有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学教育中,必须搞好国学教育内容的定位,明确学习国学的方法,国学教育必须付诸实践。通过国学教育使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培育民族精神,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提升大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15.
袁庆雁 《辽宁教育》2022,(19):74-76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更多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体现教材作为学生最直接的阅读载体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树立文化自信,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身心特点,有机整合国学经典读物,建构国学经典阅读主题模块,开展“靶向式”阅读策略研究,整体提升国学经典阅读的实效性。一、开展国学经典精准阅读的意义引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气质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时期,开展国学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引起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为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思想深邃、内容广博、主题多样、精湛简洁,是嵌入英语教学的理想的国学经典。  相似文献   

17.
孙振杰 《天中学刊》2014,(5):129-133
国学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总称。国学教育的目的是发掘整理中国文化精义,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服务社会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学教育不应片面注重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对儒学道德精神的强化。在当前的国学教育中,我们要强化"文献自觉",通过积极的文献意识和文献能力的培养,提升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与语文日常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相融合,遵循"兴趣先导、不求甚解、尊重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教师导读、多媒体引读、家长陪读、同伴助读、个体熟读"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迈向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19.
缪先红 《甘肃教育》2020,(6):147-147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生生不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都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为此,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国学有利于学生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且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教育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累并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实现国学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正相比外语的飓风式传播,我们的国学文化则是冷清地掩映于书柜卷轴课堂板书之中。当下,我们的国学文化还处于"慢热阶段",大部分国人对于国学文化的认知还处于简单的起步阶段,这是一个亟待填补的教育缺口。建议在大学教育中开设国学课程,使之成为普及国学的重要传播媒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充分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