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君 《中国教师》2006,(12):33-34
议论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几点心得,总结在此供大家参考:一、分析与导读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就是一个思维经过严整思考和严密推理的过程,大到布局谋篇,小到遣词造句,都能体现这一点。学习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的思想走近作者内心的历程,更是让作者的思想方法内化到学生内心的过程,后者的意义就是模仿和方法导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来的思维方法得到改造,并产生了新的思维模式。比如《哨子》这篇议论文,作者先写了一件事:七岁时曾经为了一个心爱的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反馈。1.走进课文激发情感。语文朗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回归课本,让学生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必须教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之中,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读出情感,要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抒发当时的情感,不但要了解作者在写什么,还要做到和作者有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3.
高玲 《考试周刊》2010,(7):61-61
儿童学习一篇课文.从开始到结束,思维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本文作者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注意掌握这个过程,并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69):133-134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快乐的地方,是学生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学生如果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学习乐趣,使未来的生活更幸福,那么教育就有意义。作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就如何使课堂充满快乐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的形成过程是作者文字建码、构筑意义的过程,而学习(阅读)过程就是学习者对作者的文章进行解码并进行意义重构的过程。“参与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本人去发现文章的意义,这有利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生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可以体会到作者洞察人生的深刻哲理,感受到作者善良的人性,振奋于作者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呐喊。所以,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其实只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教师积极创设的条件来使学生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陶冶,唤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相似文献   

7.
把美育中的移情式教学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 :文章不是无情物”。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 ,无论是议论、叙事 ,还是抒情 ,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厚谊。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 ,也应当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教师巧妙地运用移情式教学法 ,通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 ,塑造学生的灵魂 ,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操 ,就能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勾通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早在春秋末期 ,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礼乐相济”的主张 ,实际上就是强调移情式教学法的。这一思想到了近代 ,被蔡元培先生作了进一步的弘…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多维对话的过程,学生自己内心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等等。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着力将学生带入到对话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多维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多维解读。  相似文献   

9.
王杨琴  梁艳 《考试周刊》2011,(81):89-90
作者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证对比研究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两种评改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学英语作文的同伴互评方式进行了分析,从同伴互评的过程到意义,旨在探讨同伴反馈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挖掘有益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受作者情感的熏陶从而得到启发,同时学会文章的选题、组织结构、写作技巧。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将自己的知识能力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依据自己切身的感悟,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其实质就是以文本为载体,教者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藏在文章后的作者仿佛是一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知心朋友,教师仿佛是一位“拨云见日”的向导,学生则是“求贤若渴”的拜访者,他们沟通、互动,构成了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注的“对话”过程。■走进:把作者的情“品”出来现代阅读理论认为:真正意义的阅读活动是由“作者、读者、作品”构成的“三边”整体活动,这三边中…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篇好的作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才能使他们在内心产生共鸣。在将作者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流过程中,声音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承载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朗读,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对阅读者产生意义与否,是决定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无内在动机、最终能否成为成功学习者的关键。本文在现代话语认知理论的观照下,尝试提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意义的构建模型,并将之用于教学实践,探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意义的产生过程。该探讨意在指出,语篇阅读本质上是语篇作者发起的与读者之间的一场交际事件,交际和互动的结果是作者交际意图的明晰化和语篇意义层级结构的产生。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其核心应该是教师基于话语认知和语篇意义构建模型,帮助学生成功把握语篇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学生与语篇作者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刘小丽 《考试周刊》2012,(46):64-65
交流是个体之间以一种共同可理解的方式分享想法、信仰、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流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过程。作者结合阅读教学,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及应试能力.忽略了学生交际能力及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作者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其中作者提出了四种策略:用语态表达交际功能,用时态表达隐含意义,用虚拟语气表达隐含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周智辉 《高教论坛》2005,(6):165-166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分析了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意义.同时,总结了作者指导学生编程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指导学生编程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出发,探求如何把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中,从学生认知过程中探索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对班级工作的开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搭建参与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让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教授语文知识,学生主要是通过教材文章学习,而这些文章都是作者的精神产物,抒发着作者不同的情感。而学生要真正了解这些文章,就需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触碰作者的情感。这是一种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情感因素渗透到课堂中。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师伟 《考试周刊》2010,(16):186-187
文章作者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突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指导作用,提出在三本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