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越及时、到位,学习效果越好。教师需要细细点拨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在低年级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呢?  相似文献   

2.
邓后龙 《教师》2019,(11):91-92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对于视障学生来讲,视力的损伤及盲文摸读的特有方式,给朗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相对而言他们对朗读的渴望更强烈,听觉更专注灵敏,口头的模仿能力也更强。把握这些特点,在课堂上,多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培养视障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习惯,使其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提高朗读水平,还学生一个真正的朗读天地。  相似文献   

3.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内容都十分丰富,各种题材均有所涉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可以从把握"文体感"入手,使学生在基于文体特征的意识上,有滋有味地朗读。具体的教学策略有:初识文体,把握朗读基调;捕捉关键,确立情感基调;依纲扣本,转换朗读基调。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书面语言转变为发音规范、形象生动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既能传递出文字所承载的信息和情感,同时也融入朗读者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普通话测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处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就语音规范、语调、停连、流畅度等方面提出一些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5.
朗读力是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体验语言文字魅力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以创新评价方式为途径,让评价成为课程与教学的有机环节,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构筑朗读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所以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此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作了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清楚响亮,不多字、不丢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常放声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起很强的语感,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致的感情,培养学生优良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在朗读训练中,我们需要以生为本,科学训练,抓住重点,促进学生逐步提高;需要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找准文章情感基调,找准重点词语,找准文章韵律,促进学生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9.
赏识性评价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所在,而评价的主体也应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性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师评、自评、家长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家伦 《快乐阅读》2011,(26):103-104
叶圣陶、朱自清先生曾强调指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能理解地了解,而且也能亲切地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方法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11.
邱永清 《教育》2014,(8):71-71
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范读很重要。在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朗读,将他们的情感引到文中时,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并且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评教可以促进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上审视课堂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评教井未有效促进其专业发展。只有当学生评教与高利害人事决策脱钩,创设一种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十分安全的心理环境,教师才套愿意接受学生的评教意见。才能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改进。目前,中小学可以使用教师自主、学校主导、第三方介入3种发展性学生评教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他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其能人情入境地走进文本,触动心弦,与主人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有益的启示。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朗读存在很多毛病:  相似文献   

14.
目前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内化、吸收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尤其重要。然而在目前朗读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朗读方法的生搬硬套,轻感情体会,只在表面做文章。结果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减,并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其实朗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是全体学生不断感悟体会、内化吸收的过程。那么如何加强朗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要求,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如何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相似文献   

16.
培养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琴 《成才之路》2009,(31):37-37
朗读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兴趣和朗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读,特别是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规范口语,增强语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汉语专业的民族学生较薄弱的一个方面。学生们通过对语音学课程的系统学习,虽已掌握了语音语调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朗读技巧,但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在实际朗读中仍然毛病百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要提高汉语专业学生的朗读永平,必须加强学生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加大听觉上的语言转入;必须改革语音课教学模式,加大汉语课的配合力度。  相似文献   

18.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诗文的形象性和立体感,并能够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朗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强化学生的朗读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获得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9.
王雁 《辅导员》2013,(13):49-50
“老师,如何提高我的朗读水平呢?”这是小学生们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要提高朗读水平,就要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并且要经过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才能充分展现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刘以坤 《教师》2014,(33):33-33
正朗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不断感悟体会、内化吸收的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朗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谈几点看法。一、自读,让全体学生主动发展要想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其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多种因素,使之全方位参与,多角度触摸课文内容,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感,培养朗读能力。放手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