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雪梅 《考试周刊》2010,(16):62-62
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动力,需师生双方均处于情知交融状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支持“知”,只有情知交融,教学才可能有效。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罗业永 《考试周刊》2008,(8):192-193
师生情感交融是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师生情感交融功能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认识师爱的性质、作用与培养,探寻师生情感交融艺术,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效应等可以更好地发挥师生情感交融在教学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卞晓艳 《早期教育》2003,(4):U002-U002
师生情感交融是现代教学及情感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其基本涵义是: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情感交融,以发展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在幼儿园中贯彻这一原则,需要教师掌握建立师生情感交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成为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和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是品德内化过程中强大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注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合作的过程,合作的基础条件是师生的情感交融。是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主客体之间的合作不能有效进行,教学过程就流于形式,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完成,更谈不上优化。怎样去追求师生合作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王丽亚 《考试周刊》2012,(3):124-124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唤起双方心理的"共鸣"和"共振",在教育管理中起到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适时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俄语教学中,师生情感交融是情感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主要用以指导师生间人际情感交流回路的流动状况。它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情感交融,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卢家楣,2006:248)在俄语教学中,师爱是最初的启动情感或激发情感。在学生最初开始学习俄语的时候,一定会对怎样学习俄语产生疑惑,这  相似文献   

8.
有情的德育是以情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儿童健康的情感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培养积极心态、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为教育目标,以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情感系列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新德育模式。而德育的有情,它要求在德育中重视师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让学生真正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互爱的幸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资质和反思能力,让德育在有情中哺育真情、真诚和真爱之情感。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的融合点,品德心理发展过程是成熟的道德情感形成的过程。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心理的需求。道德情感教育应是智慧的、信念的、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有情的德育是以情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儿童健康的情感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培养积极心态、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为教育目标,以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情感系列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新德育模式.而德育的有情,它要求在德育中重视师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让学生真正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互爱的幸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资质和反思能力,让德育在有情中哺育真情、真诚和真爱之情感.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心理反映,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品德的修炼、人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重视情感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和开发青少年学生智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种在这土壤上。”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情感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最活跃的因素。教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也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信息转换与交流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教育心理学界的研究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所揭示或归纳的情感理论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文章从情感教学的理论角度加以探讨,并从情感传递角度出发提出情感教学三阶段论:教师以情施教阶段、学生由情生情阶段、师生情感交融阶段。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情感贯穿于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之中尤为重要。要使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扎根于教学课堂,首先就要实现学生的知情统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其次要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再次,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汤斌华 《考试周刊》2010,(42):148-149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是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感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又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对情感教学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则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但是这个渠道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德育效能相对低下。灌输式启发、教学性教育、“理智”的激情和知识性能力,这四种倾向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解决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四种方式:灌输和选择结合,情绪和情感同行,认知和行为并重,社会和个体交融。提倡进行选择式教学、体验性教学、开放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作为一种交流艺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是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交流着情感。笔者大胆尝试着把情感投到学生身上,以求师生交融,教学共振,获得完美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互动平台,让学生在互动式教学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学生自主地学习。师生情感的交融,师生间的合作,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方萍萍 《陕西教育》2009,(10):63-63
课堂教学是我们接受知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阵地,而情感互动又是师生在课堂中积极进行的情感交融,双方在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对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互动学习的强势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情感为中心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无视、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人的情感素质及其发展往往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对道德的接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育改革应该着眼于情感的作用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现状 ,教育才有针对性 ,德育目标才可能实现。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承前启后 ,他们已有的品德基础就是当前德育的立足点。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主要是了解他们以往的品行、主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