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淮花灯是南京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秦淮花灯是南京秦淮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精品之一,从浓浓的民间趣味中投映出宗法意识的印记。在这里宗法意识一改上层社会中肃穆庄重的仪态,借以多姿的民间艺术让宗法意识得以表现。以对秦淮花灯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为线索进行研究,旨在讨论隐藏在民间艺术背后,起操纵作用却又不彰显的宗法意识,对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产生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围绕秦淮花灯艺术引进小学中高年段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课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操作?通过哪些途径让学生感受花灯的艺术价值?"等问题的解决。通过花灯教学中学生的欣赏、讨论、制作,体会花灯的乐趣,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目的,加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花灯秧歌”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村的一种民间舞蹈,以花灯、秧歌和威风锣鼓的巧妙融合而独具艺术魅力.唐城“花灯秧歌”不仅道具独特,节奏铿锵,队形对称,形式丰富,而且特殊的产生背景和生存环境使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唐城“花灯秧歌”的地域文化特征、舞蹈文化特征和民俗文化信仰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一艺术奇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享誉全国的秀山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文化内涵上看,它既包涵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群众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又融合了土家族多种民间艺术的精华,形成了一个构成元素众多,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商洛学院学报》2019,(5):46-50
商南花灯集美术、器乐、民歌、舞蹈、武术为一体,是以地道本土语言为基础的民间表演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化内涵。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南花灯在发展中还面临档案缺失、后继无人、内部表演体系不全、保护传承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对此,政府或管理机构应积极开展系统科学调查,完善花灯档案,并积极探索有利于花灯传承、保护的有效措施;民家花灯团体、表演组织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大传承人才培养,推进花灯表演的艺术创新;同时要积极与科研机构联系,加强花灯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和相关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具有悠久历史的芦山花灯是四川当地的一个民间小戏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芦山花灯的现状不容乐观,传承过程中遇到了诸如"花灯"传承人才匮乏、社会各方支持力度较低、运用网络媒体传播不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落后等问题。根据这些传承问题分析其原因,采取建立完善的"花灯"人才培养机制、寻求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扶持、开通网络媒体传播渠道、文化旅游市场的介入与运作的有效措施,促使芦山花灯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独山花灯传承面临的现实问题 ,是民族民间音乐生存危机的缩影 ,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当前 ,独山花灯所需要做的是 :一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挖掘、记录、整理、研究 ;二是扶持一些花灯队作种子发展基地 ;三是利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 ,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编撰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 ,把花灯艺术引进基础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想 《到民间采风去》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本单元以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为主题,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能够体会其中包含的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从而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独山县人民政府大力倡办花灯艺术节,推动了独山经济发展,促进了独山花灯艺术的传承。以举办花灯艺术节为龙头,已逐渐形成花灯艺术传承的政府引领、民间传承、学者研究、专家创作、专业演出的喜人态势。独山花灯传承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及时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和完善民间文化自觉传承、文化局(馆)与花灯队团引领、基础教育参与及高校特色开课的传承体系,使独山花灯艺术之花焕发出应有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10.
胡庆雅 《文教资料》2010,(14):114-116
本文作者着力于借助前童民间“花灯”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艺术文化的发展,阐述了四方面的体会:一是创设园内环境,整合民间资源;二是渗透各科教学,感知民间花灯;三是家、园密切配合,深入民间文化;四是实施民间文化教育.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群 《民族教育研究》2008,19(1):113-115
重庆市秀山县应通过"精品品牌战略"、"大众化路线"和花灯艺术进课堂及发展以"花灯风情"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等一系列举措,使秀山花灯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秀山花灯的美育功能,这对当代社会美育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秀山花灯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和谐共生互存的历史“百科全书”。它是一种集歌、舞、戏、吹打乐、琴弦乐和民间纸扎工艺以及民俗礼仪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跳花灯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跳团团”、“门斗转”(男围女),到“二人转”的漫长过程。“跳团团”是跳花灯得以形成的原始基因,也是跳花灯的原始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问等方法,对贵州土家族民间舞蹈“跳花灯”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其生存现状,提出加强土家族体育资源的挖掘整理及科研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跳花灯”引入学校体育课程、借助旅游业促成土家族“跳花灯”的体育产业化等方面的发展策略与改进的建议,为促进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秦淮,原系地理上的一条河流。唐宋时期"秦淮"在文人诗词中反复出现,由单纯的地理名词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内蕴的文化符号。这种演变是有迹可寻的,经历了唐五代时期的萌芽和两宋时的丰富发展。可以说唐宋诗词是"秦淮"政治、文化意蕴的母体,赋予了"秦淮"历史兴亡之叹和永恒的时空意识。  相似文献   

15.
针刺无骨花灯是仙居独特的文化遗产。元宵佳节举行的《民间彩灯》特种邮票首发式暨仙居花灯展及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在北京参加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展览一直都是学生热衷谈论的话题,于是我们引导学生成立“仙居花灯”课题小组,围绕“针刺无骨花灯”的主题开展调研,并以各种形式进行研究成果汇报。让学生了解家乡花灯的历史和文化,教育学生继承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民间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民间艺人个人创新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则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粤东北兴宁市与连平县对客家花灯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实践,表明客家宗族文化复兴带动"响丁"民俗活动产生的"竞争性消费",使得客家花灯这一民间技艺呈现活态传承的趋势,各级政府主办的"花灯节"增强民间艺人开发花灯文化创意产品的意愿。田野调查案例表明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民间社团的力量开展传统的地方民俗活动,并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7.
“秀山花灯”是渝东南少数民族保持迄今的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她的独特在于祭礼活动与民间歌舞等综合为一体的原生态。她蕴涵着区域民族认同的文化观念和人文意识,体现出这种土、苗、汉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和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的特殊价值。本文试图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角度,梳理其表现的艺术特征,揭示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论说她的传承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把“秀山花灯”这朵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奇葩,以艺术的解析推荐给社会,以期引起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区教育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充分利用秦淮人文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课题从三个方面开展社区教育实践研究;秦淮人文资源梳理及基于秦淮文化特点的社区教育资源的调查与分析;秦淮社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归因研究;基于秦淮人文资源的社区教育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明末清初的“十里秦淮”不仅是商业繁华之地,也是江南文人士子的一方精神和艺术净土。他们在秦淮河文会征歌,并不是单纯地纵情于声色,而是一方面在此进行艺术化的生活审美体验,一方面把青楼画舫作为他们议论时政、同道相聚的政治空间。在文人与秦淮诗妓间相交相惜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唱和,互相影响,诗妓通过与文人交往,既提升了诗妓的文学修养、精神气质,也激发了诗人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审美热情。在秦淮河诗妓家院的私密性空间里,牢固根植于文人心中的诗性精神获得了最合适的滋生土壤。他们把自身的生命活动升华为一种对自由和审美的自觉精神需求,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政治、经济等实用主义的框架,变为一种人的内在需求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