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习作教学常常方法陈旧,脱离生活实际,舍弃生活的源泉,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习作而习作"的怪圈,造成习作说假话成风,这一切都是学生生活抛弃习作、习作教学背离学生生活带来的尴尬。教师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炼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习作难写,习作难教"的困惑。解决这些困惑的根本途径必须遵循习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习作的兴趣真正地引向对生活的关注,使习作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及其有意义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真话,吐真情"的基础,习作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但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语言是基础性工具,而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今天和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确立"围绕学生的生活需要进行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生活为切入口,畅通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作文过程生活化".通过对统编教材中高段习作教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优化习作教学,以提高小学生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其关注局限于语文课堂与家庭生活,忽视社会生活中生活经验与语文习作的联系。基于"生活教育"思想,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从而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生活化"习作教学是能够极大激发出学生写作潜能的习作教学手段,其核心内容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措施,包括注重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写作氛围等措施,旨在指导今后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向窗外,让课堂外的生活和习作教学有效链接,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习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让生活和教育自然交融,从而摒弃将学生关在教室里,用枯燥的章法技巧讲解或大量的空洞命题来塞满他们的写作教程的窗内习作教学的单调做法.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应融入生活,走好"生活化"之路,让学生轻松写作文,快乐写作文。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突破课堂时空,链接学生生活;巧设习作内容,力展学生身手。  相似文献   

10.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在引导学生利用文字表达自身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尽管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习作基础也有一定的积累,但仍然需要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本文从"生活教育"的角度,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分析"生活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积极作用基础上,重点就如何运用"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灵燕 《文教资料》2012,(24):62-64
学生写着"难",教师教着"烦",是多年来语文教育界对习作教学的共识,反映出习作教学的无可奈何。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习作适应学生基础"、"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评价激励学生发展"、"多元展示激发习作热情"等方法,激发学生习作的主体积极性,从而让孩子在起步阶段就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更加紧密。只有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自然天地,融入社会大课堂,张扬自己的天性,习作的内容才能丰富多彩,习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3.
高淑昌 《考试周刊》2013,(50):48-48
让学生习作反映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情感,体现学生的童心、童趣,就是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作文教学要"以学定教",让习作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生活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15.
学生习作中的"无我"现象产生于习作教学和家庭教育割断了学生"发现"的触角,造成学生习作与生活的分离。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是解决"真我"习作的必然的生命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是:放归儿童,唤醒"真我"发现;群体学习,激励"真我"发现;师生互动,引导"真我"发现,最终实现学生"真我"与"真习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肖敏 《考试周刊》2014,(4):41-41
<正>"作文真烦人,不作又不行"。经常在孩子们口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的确,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教师怕教,学生难写。这已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个瓶颈。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窠臼,积极开拓习作空间,定位于更宽广的视野,走出习作教学的小天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面向生活,自由创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化的习作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习作更加生动丰富。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教师要抓好"观察生活,写作素材生活化""融入生活,写作亮点生活化""思考生活,写作过程生活化""描绘生活,写作情感生活化"这四大环节,使习作教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苏教版根据"课标精神",教材在习作设计上努力体现"三多一少",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限制。根据本人近年来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习作指导要注重三多一、习作指导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里的"生活"既包括其所处的"学校生活",又包括"家庭生活"以及"社区生活"。在学校生活中,学校班级  相似文献   

19.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习作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