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9):3-4
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提高学生文本感知能力,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文本的语言森林中,寻找到滋养森林的源头活水,亦即找到文章的"文眼",把它作为阅读文本的航标,在文本语言中漫溯,从而使阅读更具智慧,更加贴近文本要义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就是抓住语言训练这个重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体现语文之根本。"随文练笔"要重点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回归"文章"本质,教师要树立阅读教学与习作"藕断丝连"的思想观念,明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在阅读课中不断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运用的支点,在阅读教学与习作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并学会迁移运用,分层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习作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的直接资源——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常规、最有效的习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可见,阅读是习作的前提和先导,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让阅读为习作引路,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提高文本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教者,在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时,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发现文本中存在的"张力",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心中产生"张力",最终让学生通过阅读消除"张力",进而完成一次对文本的"解读"。本文试结合几则教例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生成"张力"。一、制造"矛盾"生成"张力"矛盾是一种抵触与对立。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对立与抵触之处,往往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调,进而产生"张力"。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能在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但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只有教师正确地"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有目的,才会有方向.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的"凭借",编者常常把适宜于教师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切入口预设在作品前面的"预习提示"或作品后面的训练题中,教师只要科学地整合作者与编者的预设信息,就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自从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接触了"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的理念,我一下子找到了探究作文教学的钥匙——"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破解了写作的"黑匣子",把学生习作难和教师指导难的问题逐一化解了。一、确定旋律的基调音:声情并茂地"读"这里的"读"是指大阅读观:读生活,读文本。读生活,融入社会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即艺术观察、共情生活;读文本是指课内、课外的海量  相似文献   

10.
现行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精品,既是教师教的载体,又是学生学的凭借。第二学段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基于文本阅读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学有"型",写有"法",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应教材特点、实现阅读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教学中"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引领。其中,引导学生于文本"无字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就能让文本"空白"处熠熠生辉。一、挖掘语言空白,促进与文本交流,充分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其实,如果能从"读课文"入手,将教材作为写作模仿的例子,把课文作为习作之"源",那么习作才可能成为有源之水,并源远流长。丁有宽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我们希望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轻松愉快地写好习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说的训练不应该只是口语交际课的任务,也可以作为阅读课的组成部分。当然,这里的"说"不包含师生问答中学生的"答",而是指以文本为依托,找准生长点,创造一种交际环境,引导学生边读边说,以说促读的语言训练。好的说话训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提升理解,内化语言,还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能实实在在地读懂,兴味盎然地弄懂。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活动游离于文本教材之外的问题(一)个性解读,偏离文本新课程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让学生"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放手让学生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对学生随心所欲的解读,甚至是对文本的误读,都一味给予肯定、鼓励,而不是及时引导和纠正,导致课堂教学远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只有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如何点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火种",这得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一、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使个性鲜明1.把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6.
正一、概念界定"创意阅读",亦可称作"创造性阅读",指打破常规的阅读哲学,走出"本位阅读"的阴影,以创造性和新颖性为原则,开掘和丰富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生成言语智慧,提高语用能力。"灵性习作",指挣脱传统习作教学中牵引与模式的桎梏,遵循学生认知和表达的基本规律,引入源头活水,在触发学生习作灵感的基础上,激活习作意识,呵护习作兴趣,丰富习作素材,提升习作品位。  相似文献   

17.
要解决习作教学中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分级发散导向图。它能有效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拓宽学生的思路,找到可以写作的素材;同时,它能引导学生将所学文本中抽象的语言进行梳理并具象化,让学生对写作的方法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形成一种可操作的写作思路,解决写作文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读写结合能使学生阅读、写作两种能力相互迁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多形式的读写结合策略有效地搭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提高习作能力。一、从典型的段落入手进行仿写,有效引导学生言之有序、言之具体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不少段落结构典型、描写具体生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习作范例。如果我们能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20.
习作单元中"习作例文"的教学,直接指向习作表达,让学生掌握文本表达的基本策略。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课,教师通过复习前面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分析,掌握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下面的习作打下基础,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