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桂飞 《考试周刊》2011,(39):51-52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换词品析、省词品析、添词品析和换位品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从细微处去感悟文本,培养出良好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春杰 《考试周刊》2013,(16):36+56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阅读教学形式花样翻新的教学中,需要还原语文阅读课的本真味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多一些"读味",激情引读激发情感,保证充足的时间默读促进思考。多一些"品味",换换词比较品析体会文本用词精妙,换换位体验品析悟出文字感情色彩。恰到好处的读和品,让语文课散发出醇香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生一看到阅读短文就胆战心惊,失分较多。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从"读、品、评"出发,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4.
词语是重要的语文元素,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纽带。词语品析教学不能形式化、表面化,而应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进而唤醒学生生命的体验,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品析比喻句是发展学生言语思维的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习得语言的得体表达,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作为品析比喻句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言语思维,让学生在朗读体认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时,应引导学生在文本的重点、难点、空白处等放慢脚步,细细体会,不轻易放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式乃至一个空白点等散发着语文味的基本着力点。抓住这些着力点,品文字之美、赏句式之妙、领迁移之力、感空白之点,在反复的推敲、咀嚼、运用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使课堂散发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写景类文本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从文本体裁的特点出发,将品析语言、历练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从教学写景类文本的困惑迷茫入手,通过观念的更新,重新认识写景类文本的教学价值,更要紧扣语言表达和语言品析,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8.
王君是当代"重视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改革的先锋,她的散文教学达到新高度,"语言品析"是其散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她指出"立足文本,把教学焦点放在语言文字上,才是有语文味的,真正的语文课,从文字中来,到文字中去……"[1]那么王君是如何立足文本,把教学焦点放在语言文字上?如何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奥妙的呢?本文结合王君的散文教学课例,予以探究。一、抓关键词,融入情境王君的散文教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品词析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在品词析句教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分析、把握时代背景、创设教学情境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统编版教材使用,古代经典诗文的篇目明显增多了,这次教材编写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古诗文教学为切入点,以课本中的古诗为例,通过读、悟、画、改四个步骤,逐步开展品内容、品艺术、品诗境、品诗情等"四品"活动,探寻古诗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要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将目光投向自然和生活;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把品读美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以《鸟的天堂》教学为例,本着本单元四时景物皆成趣的人文主题,以及语文要素"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紧紧扣住"看不清"与"看清"这两个抓手,教学时带领学生行走在字里行间,联系生活细读品悟,进入文本内涵的深层理解,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赏,给学生留下如诗如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70):36-37
语文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情感,加强学生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本文中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从"品词析句""体悟情感"出发,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希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俞国华 《考试周刊》2014,(90):29-29
散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文本对其关键的、精美的词句进行品析,在品析中感受文本的精妙,理解词语含义,结合语境体会其作用及巧妙之处,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用词的精妙,体会修辞手法,抓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散文语言的精美、精妙。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既要强调"言",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关注言语的外在形式;还要凸显"意",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内容、思想和情感,文质并重,言意兼得。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细读中品文本的精妙、想象中品文本的厚重、触摸中感知文本的温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种把言语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学科,学习文本的内容不是它的主要目的,学习文本所拥有的言语形式才是重点所在。有效、出彩的语文课应该是思路清晰,设计平实,抓重点句,析关键词,品得有味精实,阅读指导厚实。词句品析,在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是以关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为己任。因此,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以引领学生历练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言语形式,创生文本活动;要借助诵读品析,解构言语要义;要置换文本样式,重新整合语言;要依托对比品析,提升感知效益。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新课标也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在教学鲁迅作品时,合理运用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发掘更多样的文本解读视角,丰富文本意蕴,助力深度教学。我们可以结合民俗文化资源开展文本解读,也可结合民俗文化资源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叶紫 《生活教育》2012,(24):36-38
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积淀,将民俗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解读文本,在品悟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活动中传承民俗传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读、品、悟首先要深挖教材,找准细读文本的切入点。抓关键词句就是有效指导的最佳方法,找准关键词句,能够使教学过程更为清晰,能够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闪光处,有助于理解语言内涵,体会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20.
卜金玉 《文教资料》2009,(17):78-79
阅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读者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并对它有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品读文本"是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品语""品情""品人"是教学实践过程的途径,对于教学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