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经典诵读逐渐被大家重视起来,经典诵读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国学文化的浩瀚,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当小学经典诵读与家庭结合起来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家长可以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建立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家庭氛围更加的融洽。经典诵读进行解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说明小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进一步阐述小学经典诵读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时,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本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开展诵读教学的步骤。读准字音,正确感知;掌握节拍,体会韵律;定准基调,置身诗境。引导学生掌握诵读要领,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3.
诵读是真正的文化遗产,现代语文工作者要重视诵读,传承经典,教会学生理解运用"因声而见情"和"传情发于声"的诵读方法。诵读教学法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声情统一,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释放文韵快感,品味作品情趣,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文理,拓展情怀;改变观念,重拾诵读;声情并茂,情发育声。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教学必须以引导诵读和激发想象为抓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的基础,而合理、丰富、个性化的想象又使学生的诵读更具形象、充满情感,二者相辅相成,"比翼双飞"。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展开想象,悟诗境,品诗情,与作者"心心相印",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诵读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记忆、理解、阅读写作能力提高、再现文章美、陶冶学生情操等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指出诵读应让学生全员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划分节奏、处理重音、投入感情、艺术表演等方法将诵读学习做到更好。  相似文献   

7.
诗词教学情绪体验的核心是动情。教师必须在“通理明情”的基础上,以诗歌中的“情”和自己的艺术语言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感情之弦;既要引导学生重视“言传”,又要引导学生自求“意会”;再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美的内涵,进而达到精通作品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学生阅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对教材多读;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的阅读运用与创新;让学生重视诵读;让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课堂课外齐头并进,老师学生齐齐参与,阅读教学就能全面开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贾会彬 《江西教育》2012,(Z5):74-75
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精彩纷呈,都温中老师以《乡愁》一课的教学感动了所有评委和听课教师,毫无争议地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都老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贴近文本,指导诵读时把感情和技巧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0.
讲《沁园春·雪》《破阵子》等经典的诗词,应首选诵读的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人到诗文创设的具体意境中去,让学生首先感受到了诵读的魅力,同时能激起学生想自己读一读、试一试的激情,然后老师再带领着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去体会诗人心中的情感。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手势辅助、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来把自己的感情倾泻出来。《破阵子》是一首壮词,因此在教学时也可以把引导学生通过豪迈地朗读去体现诗词中的豪壮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词中的壮阔景象,领悟到词人的感情,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加深对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一、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言的灵活应用。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时间和比例在不断地下降,高中语文注重文章内容的分析,轻视整体感知;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感知;重视应试教育的机械运用,轻视学生情感和语感的培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中心的单向讲解,没有学生主体的诵读感知。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根据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相机生成。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13.
诵读训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因此,改变以讲为主的格局,重视诵读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第一句话都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标在阅读评价中又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重视。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语文  相似文献   

15.
<正>【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诗人感情,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培养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并反复诵读,把握诗人感情,讨论欣赏本诗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掌握诵读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教导学生热爱李白及优秀传统文化并自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  相似文献   

16.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标强调多读,重视诵读,重视积累,在各学段课程目标中都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优秀古诗文的教学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抛开"学习生字词"不谈):一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二是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即:低、中年级"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高年级"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以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是基础性目标,是必须达到的;"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是发展性目标,在目标的达成上允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弹性,不追求绝对的同一.  相似文献   

17.
刘方 《四川教育》2020,(3):45-45
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涵泳,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潜心沉浸,揣摩推敲诗词中的精华,让情感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情动而辞发,丰厚经典文化的内涵。一、反复诵读,读中涵泳反复诵读,读中涵泳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诵读、涵泳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形成语感;积极创造情境、唤醒学生的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8.
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有利于改变文言文课堂沉闷的现状,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受到浸润,给他们的人生奠定精神的基石。诵读要分层进行,首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中,对通假字、多音字、多义词的含义与用法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在指导学生读准停顿、重音的过程中,点拨重点词句的意义、用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相似文献   

19.
怎样用好新教材,上好语文课?对教材中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法学法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唐江老师讲授的《生命的意义》是一堂乎新课标、新理念的示范课,对诵型课的上法作了有意义的探索。生在初步理解主人公感情的基础诵读,通过诵读深入体会主人公感情,以期与主人公产生感情上共鸣,最终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在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堂有新、有示范意义的课。它改变了以往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门槛》一课,教师主要让学生过协作诵读来感…  相似文献   

20.
诵读既是一项语文教学任务,又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体裁、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诵读资源整合、诵读环境创设、诵读技巧传授、诵读思维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获得诵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