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2.
好多人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事;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是一件乐事。是苦是乐,关键在于你怎么读。孔子曾经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真正学习的人,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充实和发展;如今太多的人学习,不是为了自身的提高,而是为了对付别  相似文献   

3.
与书交友     
读书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时光。因为读书可以加深对人类的爱,加深对人们心灵和智慧的信任,使人们从道德情操上得到充实。所以,为了善于处世,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应当好好读书。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伟大的读者;他们同书籍的联系不亚于安泰同土地的联系。马克思的手稿、列宁的哲学笔记、高尔基的书信等再好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对《自白书》问题“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回答是:“啃书本”。今天,当书籍从我们生命的幼年就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很难想象古人获得书籍有多大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以“五柳先生”自寓。文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出了他读书的态度与心得。对于这句话的意义,一般人的理解认为,这是诗人说他读书时但观大意,不像经生那样死抠字句。冯钝吟《杂录》曰:“陶公读书,止观大意,  相似文献   

5.
早在1797年玛丽·莱昂(Mary Lyon,1797-1849)出生的年代里,美国女子长到10岁,想上学读书是不可思议的。“多么可笑!”人们常嘲笑说,“女子当然要读书识字,当家庭主妇也应当会记帐算数,但有了这些本事也就足够了。”送女孩上大学,使她们受到真正的教育,在当时简直是不可能的。可是,这种可怕的社会偏见,并不能使玛丽·莱昂气馁。她气愤地说:“男人认为他们能干,但我们女子心里明白,他们并非都是如此。我们也要读书!”玛丽的家境贫寒,父亲没有钱给她买书,使她不可能从书本里学到许多奇妙的知识,于是她决心自己想办法。在她10岁时,她就帮别人干家务,工  相似文献   

6.
“书香”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个名词,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的词汇,有着美好的内涵。书香是指高雅的典籍,也指读书人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由此可见我们是一个崇尚文化、崇尚读书、珍爱书籍的民族。“书香”的由来是有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  相似文献   

7.
邢晋 《世界文化》2011,(4):55-56,61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是千金难求。我们常用“读书破万凑卷,下笔如有神”来形容文章写得好,那这些画家就可以说是“下笔如金”了,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4,(11):50-51
震动的手机、挥不散的雾霾、阻塞的车流和压抑的大厦视线,20年前我们向往的生活正带给我们排山倒海的焦虑感。社会对单一单溥的价值观的聚焦让人焦虑,而每个人对个体专注力的失焦更加让人焦虑。无规律流动的社会里,我们都是流浪者,不断地在失去秩序并再次寻找秩序……“大声展”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关注新锐设计与艺术的双年展,而走过10年、历经5届的“2014大声展”无疑更加“大声”了。  相似文献   

9.
早在1580年,法国作家蒙田就曾这样描述过,时装具有“一种能够使人神魂颠倒,能使傻瓜变成圣贤的魔力”。400年后的今天,他的话仍不乏正确性,人们对时装的狂热仍有增无减。许多妇女渴望着更加新奇的服装款式,并在“越简练越好”的观念影响下,开始追求女性化十足的新潮时装。她们要求时装长短结合,兼具柔软、华丽的特点,同时又能给人以美感。目前流行的妇女时装都着意突出  相似文献   

10.
放眼世界的民族,几乎都有人类起源的美丽动听神话故事。在古埃及是奴姆神在陶器场内造出了男子和女人;在希腊是普罗米修斯神用泥土造出了人;在基督教是上帝用泥土造了男人亚当,亚当又抽一根肋骨变为女人夏娃。我们中国古代流传的神话故事,则是女娲氏用泥土造男人和女人,吹了一口气使他们又有了生命,与“神”或“上帝”造人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自从开始读书以来,能留印象于心底、能激起我感动的不在少数。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算是其中之一,也是我最喜欢读的一部。或许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讨论这部写于19世纪的小说,多少令人觉得有些落伍,有些沉闷。而且,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不能明白为什么安娜在拥有了一位体面的丈夫、一份殷实的生活、令人望而生羡的社会地位之后还会感到空虚寂寞?在一个“拜物”的世界里,这难道不是无数人的梦想么?而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羡慕他人的生活”状况下度过的呢?我们既渴望享乐,又想活得深刻;既要一辈子活色生香,又要几世的深邃丰…  相似文献   

12.
杨东 《华夏文化》2011,(3):27-29
“边客”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出现并非始于民国,至少在众多的边塞诗歌中,我们就能找寻到相关记述。在这些边塞诗中,所谓的“边客”大体有两种涵义,一为“戍边之客”,二为“游历边塞之人”。但是在民国时期,活跃在陕蒙边境的“边客”,则与此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两则     
幽默两则(一)一个男青年在受雇的几周后被叫到经理办公室。“这如何解释呢?”经理问道,“你在申请工作时,对我们说你有五年工作经历,但现在我们发现这是你的第一个工作。”这个年轻人听后说:“你们的广告中说你们需要富有想象力的人。”(二)一个人对站在科学博物...  相似文献   

14.
東方喬 《中国文化》2012,(1):218-219
世之学者,一是读书,一是著述。读书未必著述,著述不可不读书。故读书与著述,不可勉而为之,强而约之。读书须勤,勤而有得,不得不言,或可著述,是为有功;瞻前裕后,推己及人,知情见性,辩白明理,是为有德;由博返约,一字一句,如播谷择种,心数指念,颗粒关情,不矜长,不匿短,回积衰,脱俗套,不妨形迹,则意见常新,是为立言。窃惟圣贤垂训,师匠心传,所以启迪后人者也,一见于此,不可不察。况学海宏深,见有等差;言或不言,酌随人量。庶免古今无用之言,信口滔滔;无使造作多岐之惑,覆面蔽目。  相似文献   

15.
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失去了远方.车轮滚滚,机翼轰鸣,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要几小时便能抵达.但人们依然习惯于到远方去寻找风景,去“回归自然”.只是在万水千山踏遍的豪情里,有谁想到过,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与自然之间,还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事情,有那么多优美的风景;又有多少人愿意将“匆匆太匆匆”的脚步稍作停留,做一个大地的阅读,去倾听风声、鸟鸣和虫唧,去辨识树木的年轮,去寻觅鸽群的踪迹?  相似文献   

16.
刘畅 《世界文化》2012,(1):44-46
一次,向韩国学生们询问何为韩国的“恨文化”。学生小宋说,老师,你知道吗.韩国不仅有“恨文化”,还有“兴文化”.“恨文化”是表达我们民族复杂的悲愤压抑的情绪,而“兴文化”则是表达,我们热情奔放的精神。这是第—次听到“兴文化”这个词,一向对概念十分敏感的我不由得十分好奇,就进一步问道.你能说说究竟什么是“兴文化”吗?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07-307
4月23日,古美路街道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举办了“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活动。该馆工作人员收集了世界读书日的由来、正式命名;刊登了温总理希望大家“多读书”的倡议;  相似文献   

18.
采诗 《寻根》2006,(3):120-125
原始之姓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而中国人的姓又都是从父姓,即延续父亲的姓。这和当今日本人以及英、美人的姓(surname)大体上一样。然而,我们中国人最原始的姓,即王充在《论衡·诘术篇》中所说的“古者有本姓,有氏姓”的“本姓”,却和今天的情景恰恰相反,则是从母姓,即延续母亲的姓。这从“姓”的字形、字义、字音上,可以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姓,在金文中写作“生”;“生”就是姓的本字。由谁生的,即姓之本义。后来加了女字旁,更清楚地表明它的含义。而且姓的读音起初也读作“生”。《说文》释姓曰:人所生也,从女,从生。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农村,仅城市中有15%的人不会读书写字。为了减少盲,更好地发展经济,印度近年来一直坚持推行“识字工程”。不久前,政府又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把全国的盲人数降低到人口的5%。长期以来,农村被列为扫盲的重点,现计划在23万个村庄建立“农村知识中心”,以便广大村民养成阅读书籍和获取知识的习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个中心都将全副“武装”;配备1000本不同学科的图书、一台可以上因特网的电脑、一台打印机以及其它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0.
在跑步锻炼方面,布什堪称是美国人的楷模。他毫不厌倦,身体力行。迄今为止,他跑一英里的个人最好成绩是6分45秒,这是去年感恩节他在戴维营创造的新记录。布什显然希望国民能向他学习。今年6月20日,他在白宫南草坪上进行了一次慢跑“锻炼秀”,以此揭开了由白宫组织的为期4天的“让美国人更加健康”宣传活动的序幕。他鼓励美国人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煽情”的说:“如果美国人想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那就从关爱自己的身体开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