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19,(4):31-37
律师调解纳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已成为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措施。近几年,律师作为调解员,中立、公平地主持调解的方式在各地逐步推广,相比较于传统的调解方式,律师调解以其专业性、高效性、可信赖性等独特优势为纠纷当事人所采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了律师调解的一些基本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律师调解的性质,丰富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但是,《意见》只是对律师调解予以了笼统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调解是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我国素有调解的传统。毛泽东高度重视调解,在改造传统调解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现代调解制度。今天调解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调解担保制度作为我国新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民事调解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健全完善。但是,我国有关调解担保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关于调解担保与调解书生效时间不一致、案外担保人拒绝签收调解书等问题,就需要通过修订相关规定,进一步地完善调解担保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调解担保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律师费用调解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杠杆作用能够有效的缓解法院所面临"案多人少"的情况。实行律师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发挥其促进繁简分流,抑制滥诉的作用,一直是我国诉讼费用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虽说我国现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并未明确规定律师费用转付制度,但在某些特定纠纷中已有可由败诉方承担律师费用的规定。律师费用转付制度的构建迎合了我国的解纷需要,应当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合理构建律师费用转付制度,充分发挥律师费用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法院调解制度是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一种,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组织和主持双方当事人对民事争议进行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近年来调解制度缺陷日益明显,存在强制调解,调解效力不明显等问题,但是法院调解制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改革,法院调解的内在原因是法院自身的程序性规定,文中把法院调解的问题分为五大矛盾,最后从法院和当事人的角度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改革,希望能完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发挥法院调解制的比较优势,用一种和平的方式化解纠纷,提高法院办事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调解制度依其调节者主持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间自行调解、宗族行会调解、乡治调解和州县官府调解四种形式。本文从作为方法论的法律文化视角对传统调解作了解读,认为在公法文化和反省性文化的双重夹击下.调解制度成了维护共有的道德价值的工具,调解的过程成了说教过程。因此.必须对传统调解制度进行创造性转化,摒弃调解者的家长式角色以厦泛道德化的成分,让调解者扮演促进当事人交流的角色.去帮助当事人而不是训诫当事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机会的增多,知识产权纠纷也不断增多。诉讼调解作为解决这类纠纷的有效机制日益受到法院的重视。本文以知识产权纠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了法院诉讼调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诉讼调解对于解决该类纠纷的重要价值,并从法官、当事人和律师的角度分别探讨了调解策略的构建,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是我国具有特色的一种调解方式,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从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内涵界定出发,分析了当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使法院调解制度与当事人自行和解、人民调解制度达到相互协调配合和补充,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中有调解,刑事中有和解。当前,我国行政案件处理中引入了行政协调制度,审判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推行,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我国当前行政协调制度运行现状进行考量,探讨了行政审判中行政协调制度运行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行政协调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律师的拒绝作证权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的拒绝作证权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中都已得到确立,而在我国的法律中却没有明确规定。介绍各国法律对律师拒绝作证权制度的不同规定,对在我国确立律师拒绝作证权制度的必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如何建构我国的律师拒绝作证权制度提出大胆设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