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数学教学是整个高中教育的重头戏,因此学好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心理暗示,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升。加上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任务较重,所以采取积极心理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习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基于这一背景,主要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于很多的高中生来说,都会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尤其是面对数学的时候,更是感到压力倍增。因为数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静下心来去钻研,但是高中生面临的作业有很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实现,进而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因此,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师实际教学的过程出发,努力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讨论一套积极暗示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27):57-58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重积极的心理品质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该理论被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出现了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伴随着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及三维课程目标的确定,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得到了我国研究者的重视,应用到了不同的学科领域教学中。本研究进一步探究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是否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4.
雷晓兰 《文教资料》2006,(18):142-143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鼓励是一种心理暗示活动,它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潜能,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就声乐教学中的心理鼓励问题做了探讨,希望对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产生裨益。  相似文献   

5.
杜召荣 《考试周刊》2012,(21):168-169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投入、期望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个做家长的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家庭教育的质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且在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为保证家庭教育质量做努力。本文谈谈积极心理暗示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7.
在人们的生活中,心理暗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本文结合心理暗示的种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成长的作用,以及幼儿老师如何合理运用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8.
邓一 《广西教育》2006,(1C):43-44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9.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两扇门,一扇叫我能行,一扇叫我不行.打开我能行,我们看到的是智慧、创造、自信;打开我不行,我们看到的是胆怯、无能、自卑.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找到开启自信之门的金钥匙.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教法,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率,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基于此,从四大方面论述了积极心理暗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证明了积极心理暗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个体通过正面事件,正面引导,运用语音、表情、眼神、笑容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刺激影响他人,使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得到正确的认知和产生正能量的过程。如果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能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及想象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式,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时代的发展对基层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理暗示原理的剖析,探究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进一步做好基层部队心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也就是利用自己的心理语言来暗示自己的方法。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人的潜意识就是暗示的积累和沉淀。弗洛伊德把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影响巨大,能造成恶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促进作用,可以给人生的希望。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暗示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能协调或改善心理功能,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学生发出施教信息,使其内在潜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避免直接命令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往往能收到“教育无痕”之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数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17.
张小英 《教师》2014,(22):40-41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及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每一位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理暗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蕴 《新课程研究》2009,(11):131-132,135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无心”的心理暗示,能在学生心灵不设防时,将教育教学的要求悄悄潜入学生心灵。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委婉曲折的心理暗示,于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启迪,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浅谈几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委婉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让人按照其他的方法来获取一些信息。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坚韧不拔,战胜困难与挫折,更加乐观豁达地成长。本文就是从生活环境暗示、表扬心理暗示、肢体语言暗示三个方面描述了在后进生积极暗示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暗示心理 ,以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 ,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 ,达到无意识的心理倾向 ,从而产生教育和激励的效果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