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村规民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南苗族村寨中存在着大量的村规民约,作为民族习惯法的传承遗留,村规民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也在所难免,其中的罚款问题作为明显的罚“3个100”或罚“3个120”的变形,与国家的法治精神相违背。本文着重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及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村寨的田野调查表明,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村寨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不平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村寨有不同的经济特点;少数民族村寨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农业)向多元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同时也存在总体经济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经济活动与市场联系度低,信息传递和吸收迟滞等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发展。因此,应通过以农产品深度开发的大企业为依托,调整少数民族村寨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将资源特色转化为经济特色;加强村寨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村民传统观念意识改变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可以分为外显的物质层面、内隐的精神层面以及连接两者之间的中介层面三个层次.每一个层面的民族文化都有其主要的载体,不同文化层次的载体可以展示不同层次的民族文化.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可以从三个层次系统全面开发出来,展示给游客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三江并流地区进入严格保护和加速发展时期为背景,以怒江州丙中洛乡重丁村为案例,在分析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应从传统文化的鉴定和分类、传统文化的保护规划、村寨的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旨在为新农村建设在特殊地域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举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发展仅有30多年的历史,贵州西江苗寨是发展迅速的民族村寨之一。2008年政府主导开发后,其旅游产业突飞猛进,成为其他村寨旅游开发的效仿对象。然而在取得各类成绩的同时,由于其在开发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现有开发模式是否能够既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又保证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发关注。  相似文献   

7.
8.
四川理县桃坪羌寨旅游开发先后历经政府引导一社区居民自主经营管理、政府主导一国有开发公司经营管理、政府主导一外来投资商经营管理三种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我们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变迁过程也就是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三大利益主体,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对放在的“公共领域”的资源产权状态的不断调整过程。民族村寨开发模式开发历程是由政府强制注入与“精英分子”带头示范相互作用下的创新生长机制、重复博弈模型下的社区居民学习传播机制、专业化效率要求下的分工合作机制、利益驱动下的选择调整机制等四大动力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为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村寨旅游必须走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道路,才能推进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在分析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这些传统体育文化以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展现出来,兼具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是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文化要素.文章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现状以及游客体验需求出发,在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西江苗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工具理性强调手段,价值理性看重行为本身的价值,二者作为人类理性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实践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整合的视野,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实践的整体发展观、创新实践观和利益均衡的分配观。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生态破坏、品牌缺乏、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在政府引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等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贵州黎平肇兴侗寨325篇有价值的旅游者网络评论和游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肇兴侗寨旅游者对自然景观的偏好不及人文景观,旅游者对带有侗族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偏好较强。民族村寨旅游者偏好具有很强的求真性,民族村寨村民的言行举止、文化习俗和思想态度是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丰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民族的旅游品牌、协调民族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建设可持续的特色民族村寨旅游、传承民族精粹文化等方面构建民族村寨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式。贵州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王城就是其中之一。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主要从日常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来探讨民族旅游村寨发展对当地少数民族儿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西江苗寨为研究区,运用内容分析法,针对网络游记及点评,研究游客对民族旅游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1)游客对西江苗寨旅游地形象的感知包括地理区位、民族文化、休闲娱乐、景观景点、态度与感知、旅游产业要素六类;(2)情感多倾向于积极方面;(3)消极感知主要体现在商业化、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门票价格高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江苗寨旅游形象提升的建议,以期对西江苗寨旅游形象的完善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云南红河可邑彝族社区为例,通过对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对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有益于社区发展的旅游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17.
18.
以雷山县治安村、陶尧村为例,调查民族村寨建筑,用图纸标记、视频、录音、拍照等形式记录,并整理成册,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建筑元素进行了提炼和分类,为民族村寨的改造、修缮提供参考和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村寨聚落是民族文化赖以传承的生活空间,它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血缘家族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为维护本村寨成员的集体利益,确保村寨对周围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每个村寨聚落都会以划定明确边界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地域空间范围.在实体性功能方面,村寨聚落在满足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方面具有典型的自足性、封闭性、协同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箐口哈尼族村为例,通过对同一目的地旅游发展模式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对比,找出影响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轨迹的因子,并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合理构建的根本要求是:必须符合本阶段发展的特点,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旅游发展模式结构中注意功能划分的制衡,民族文化资本旅游市场转换中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