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调性是多声部音乐的灵魂,它的确立与发展体现了音乐作品的基本框架。同时,调性的布局形态也能反映出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与创作风格。在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调性的确立与变化体现出与歌曲情绪发展的完美结合,从作品的整体调性布局与局部性处理来看,都凝结着作曲家缜密思考和精心设计。调性作为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调性的巩固、变化、统一与转换等都直接影响到音乐情绪的表达。调性在塑造艺术形象、发展乐思、表达歌词内涵,抒发歌曲中主人公情感变化等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路历程》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寓言故事。本文侧重探析作品的成因及作家的宗教情怀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浓郁的基督教文化特色。《天路历程》作为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宗教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坚守信仰及灵魂拯救的思想,成为人类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3.
《孤独之旅》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运用叙事学分析《孤独之旅》的叙事特点,从心理批评视角解析少年“成长”主题的内涵,进而从教材视角分析课文的育人价值。通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分析,发现《孤独之旅》再现了少年成长的真实困境,刻画了少年重建自我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关注这一价值,引导初中生自我审视并应对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重视战场管理,形成了较系统的战场管理思想。其战场管理思想始于战略管理阶段的战略评估,规定了战场规划的原则,设计了战场建设的方式方法,并对作战过程中的战场进行了区分,指出了如何识别利用战场,如何进行战场侦察,如何对人员、部队进行协调管理,如何综合考量和利用战场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5.
《黑暗的心》被公认为康拉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小说在艺术地再现十九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野蛮掠夺殖民地人民残酷景象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小说中描述的旅程不仅是一次欧洲人深入非洲丛林的探险之旅,也是一次黑暗中的“朝圣之旅”。本文主要分析了《黑暗的心》中标题、人物和事物的象征意义,并且指出了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这部小说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及它对于整部小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奔的话】 几年前,关于“哈佛女孩”、“耶鲁男孩”之类的书风靡一时,那些介绍中国学生如何到外国名校就读的畅销书,几乎成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教子读本。这本《年轻的战场——一个中国男孩的国际奋斗历程》的作者张杨也是一位“哈佛男孩”,但他的经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是现代派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到灯塔去》作为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历来为广大读者所推崇;广大研究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该书的丰富意蕴。仔细阅读小说不难发现人物设置中隐含的俄狄浦斯情结,因此"到灯塔去",不仅是现实与欲望的冲突,而且是父子情感的对撞和交流。本文以俄狄浦斯情结为线索,分析小儿子詹姆斯与父亲从对抗到和解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8.
史铁生的新作《我的丁一之旅》是一部专为探讨爱情而写的小说,探讨的是爱情中最张狂也最艰深、最扬厉也最隐晦的性爱,显示出作者向禁地开掘和挑战的姿态。  相似文献   

9.
早期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殖民地,有较深的男权烙印,妇女的地位很低。一直以来,澳大利亚的女性作家们都迎着逆境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借助自己的小说来阐述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克里斯蒂娜.斯特德是澳洲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仅仅为了爱》被普遍认为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作品中的女主角为了自由,为了独立,为了追求个性自我而历经坎坷。小说中的女主角的经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本文试图分析女主角的成长经历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其成长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有着极高的艺术内涵和演唱价值,笔者通过查找一些文献资料,并演唱了其中的《晚安》、《泪洪》、《春梦》三首艺术歌曲,对这一部声乐套曲有了简单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就是笔者对这几首作品演唱情感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正>【活动理念】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高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个人目标和未来方向,并为此不懈努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三种典型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验证自己的实力,越努力越有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害怕失败,不敢尝试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东方之旅》是德语作家黑塞关注东西方文化整合,继续走向内在之路的代表作,但国内极 少研究。小说通过一次中途夭折的象征性旅程,反映了黑塞对20世纪初期西方精神危机的进一步思考,和对艺术审美超越功能的深刻反思。小说最终提出了“服务” 的法则,以确保在个体人格完善的中心下,协调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艺术家与艺术的关系,重建西方世界的信仰。同时黑塞认为西方文化自我拯救时必不可少的东方文化,也从古典智慧,扩大为跨越了各种文化的地域间距,克服了彼此的对立、不信任、偏见与仇视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13.
一、一次特别的成长之旅 2006年3月26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一个平凡的假日,结束了工作日的忙碌和周末的娱乐,你也许在睡懒觉,也许在欣赏一部新电影,又或者在逛街购物,最终,这一天会和所有你其他的平凡日子一样过去,留不下一点痕迹。可是对于沙溪理工学校高二(9)班的120多名师生及家长,这是令他们快乐、成长和由衷感动的一天,因为理解、支持、信任来到他们中间,通过彼此的交流与付出,开始了生动的成长之旅。  相似文献   

14.
曹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系教授、中国现当代学博士生导师。有学作品集、长篇小说《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白栅栏》《甜橙树》《追随永恒》《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15部。主要学术作有《第二世界——对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中国八十年代学现象研究》《二十世纪末中国学现象研究》《曹轩学论集》等。主编作品有《二十世纪末中国学作品选》《五十年中国小说选》《现代名篇导读》《外国学名作导读本》《外国儿童学名作导读本》等。有作品翻译为英、法、日、韩等字。曾获国家图书奖、宋庆龄学奖金奖、冰心学奖等。  相似文献   

15.
魏志鹏 《广西教育》2014,(46):56-57
以反映青少年成长的小说《孤独之旅》为例,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方面阐述教学设计过程,并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渲染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悟人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文章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师:大家在预习时提出了很多的疑问,是不是从小说中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 生:我读了好几遍,总有一种错觉,好像越读越觉得本文不像小说,似乎更像诗歌。  相似文献   

17.
蒋婉莹 《林区教学》2014,(11):25-26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 Eini)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在其成长中所犯的错误,而又在救赎以后逐步成长的故事。基于此,从儿时犯的错误、哈桑实施救赎、阿米尔的自我顿悟与救赎这一思路出发,对阿米尔的成长之旅进行解读,以期揭示《追风筝的人》这部成长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之旅》是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一篇不知名短篇小说,充满了奇幻色彩。对小说内容的解读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时间错位问题,即纳博科夫独特的时间观,然后通过对作者流亡生涯的简介揭示出故事主人公“我”的流亡意识,最后得出纳博科夫“寻找——幻灭——超越”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9.
可能是由于未单独结集出版的原因,师陀的散文诗集《夏侯杞》长期未被研究者注意。这部专注于内心的自省式作品,以“我”(“你”、“他”)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切入人性、生命、爱、童年、家园等主题,凸现出夏侯杞———这位现代杞人的内心旅程。它不仅是师陀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表露,也是作家探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尝试。因此《夏侯杞》对于师陀,正如《野草》之于鲁迅,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John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他找到了美,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