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绅士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但史学界在绅士的涵义、地位和特征等问题上颇有争议。绅士是封建社会中具有一定功名或职衔、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的一个在野特权阶层。绅士主要是依靠封建统治者所赋予的政治特权,并凭借自身在思想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而成为“一个统治中国社会的特权阶层”。它具有封建性、权威性、地方性、流动性、在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晚唐至宋代,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发展阶段。伴随着科学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至宋代成为具有确乎不动势力的独特的统治阶级。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以及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充分发展,对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古典美学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在后期封建社会中,士大夫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日益成为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中占统治地位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一个士人阶层,与之相应,中世纪的欧洲也存在一个骑士阶层。本文将从社会地位的角度对二者做一下简单比较。士人在中国封建社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原因在于统治阶层极力笼络和利用知识分子。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处于最上层的是皇帝和他的亲属,即皇族。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皇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与社会稳定的政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以中国科举制与社会稳定的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了科举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的政治功能。结论是:科举制的本质是以国家考试形式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发挥的政治功能,统治者达到了治国安邦,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目的,较好地满足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统治需要;成为中国历朝统治者治理国家,巩固统治地位,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政治秩序的重要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在封建社会后期丧失政治中心地位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因素对政治中心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前期,关中优越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促使统治建都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关中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又导致经济迅猛发展,强大的经济拉动力反过来稳定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其次,朝廷内部和边境地区各政治集团的实力对比和区域分布也影响着政治中心的确立,到封建社会后期,关中地区几乎没有能与权力中枢相抗衡的政治集团,更没有可以控制权力中枢的政治集团。所以,关中地区在封建社会后期丧失其政治中心的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吏强官弱是宋代社会政治的一大特征。吏强官弱的表现不能仅从封建士大夫所强调的吏胥奸猾的一面去认识 ,还应从作为具有统治功能的一个政治阶层对社会政治生活所起作用方面去考虑。吏强官弱的形成归根结底是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结果。对此 ,应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以充分把握宋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纲常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原则 ,它的实质是道德、伦理、政治的一体化。纲常产生于中国传统宗法等级社会的历史基础之上 ,它和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是相适应的 ,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序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适应与维护传统政治的纲常也得到了历代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 ,并在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文教举措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使中国传统政治呈现出浓厚的宗法伦理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士人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士人阶层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和阶级结构特点孕育出了独特的士人文化。自魏晋以来,士人与中国绘画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倾向,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本文试图分析形成士人阶层和士人文化的中国教育制度和阶级、阶层结构,并进一步阐明中国绘画独特审美风格后面所存在的社会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推翻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学术界主要从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政治、文化和阶级根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但是,追究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满足建立民权制度的客观条件,即存在均势政治和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0.
乡绅阶层的兴起是英国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尝试从微观角度着手,探寻英国乡绅阶层的内涵,数量和历史发展轨迹,考察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乡绅阶层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对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阶层研究,看出乡绅阶层的形成表明英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出了自我否定因素,其成长和壮大直接推动了英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女主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历史现象。皇帝的母、后、妃、妾常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其最高权力的交接与分配。这种状况的产生和发展,与封建社会最高统治层的婚姻状况、权力结构以及一定的社会文化风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人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历代封建政治统治的核心内容。康熙在位期间,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高峰,这与其用人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康熙的用人政策,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本主义与我国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重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的统治之道,虽然民本与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民本主义思想主张“民为邦本”,重视人心身背,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后妃群体庞大,其来源几乎囊括社会各个阶层。门阀婚姻、政治联姻是封建社会皇帝婚姻关系的重要特征。许多皇帝为逞一时之欲,遴选民间美女入宫侍寝,即使出身微贱者也不在禁限之列,在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实行的多是民族内婚制。此外,结发夫妻在后妃群体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对后妃群体来源的分析,有助于对封建社会皇帝制度的更深了解。  相似文献   

15.
孝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实践中,孝是起支撑作用的伦理精神支柱。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历史发展道路所带来的血缘与政治关系合一、家国一体、伦理政治、家天下、家长制等历史特点,使孝这一家族伦理道德观念和规范成了传统政治统治的伦理精神基础,从而对古代政治的运作、制度、立法等都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解释、阐述和研究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经学,是为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连绵不绝,长达二手余年之久。可以说,经学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朝之际,中国地主阶级在其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形态——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它是当时地主阶级的核心和主体,是当时社会的统治力量。它和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一般形态相比,有其鲜明的经济、血缘、政治、军事和文化诸特征。史学界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门阀士族乃是中国地主阶级最腐朽没落、荒淫无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惰力。本文试就门阀士族的形成与消亡的原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欧骑士教育与中国武举教育几乎都伴随着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之始终。作为特定历史时期高举尚武精神的特殊阶层,他们集中体现了各自社会的诸多特征,对社会道德、观念、行为都有着极大影响力。由于中西方孕育文化的土壤不同,西欧社会演化为以骑士为政治核心,而中国则出现文人士大夫政治,对于武道相对轻视。两者相较,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也给现代军事教育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儒家学说之所以在封建社会长期维系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化原因。第一,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儒家学说梭以滋生和存在的广阔的社会经济基础;第二,儒家学说适应了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因此受到历代封建统治的推崇与庇护;第三,儒学“中庸”的思想特点是其长久保持独尊地位的重要思想原因;第四,儒家学说对教育事业的垄断,是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独尊地位长期维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中国地主阶级已经发展成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备方面为整个封建社会开创了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所建立的国家机构、各种制度和政策等等,都是以后各个朝代进一步发展的根据。本文专谈思想方面的发展,即统治思想和思想统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于认识我国地主阶级的特点和作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地主阶级如何在思想上对农民进行统治,对认识地主阶级乃至我国的封建社会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