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公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的主题词汇,尊重公民、培养公民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公民性"正是这一理念在道德教育中的体现,并且与当代德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方向相符,因而日益成为当代德育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2.
公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的主题词汇,尊重公民、培养公民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公民性"正是这一理念在道德教育中的体现,并且与当代德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方向相符,因而日益成为当代德育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实施公民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公民教育提出了内在需求。从国家德育政策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前瞻公民教育发展走向,在政策层面引领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深入展开。我国在德育政策下进行的公民教育还存在一些暖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公民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民族精神的教育问题、政策推动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传统德育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公民教育思想在当前的课程实践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但公民教育的完整概念和明确表述还没有真正进入德育政策设计的范围中。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尝试都给德育政策的设计带来了挑战,德育政策必须面对公民教育思想的冲击,在政策设计中积极建构公民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公民具有与私民、臣民相对应 ,与国民、人民相区别的内涵 ,公民教育不是传统德育名词的简单更换 ,而是标志着我国传统德育历史性转型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体系。确认公民教育 ,在认识上需走出三个误区 :把公民教育简单地与资本主义性质联系起来 ;把公民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立起来 ;把公民教育狭义地等同于公德教育。同时 ,公民教育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 ;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 ;以合法性为底线。因此 ,在本质上 ,公民教育必然是主体性教育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为其基本的教育取向 ,而且是区别于“圣人教育”的“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公民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存在"转型说"、"独立说"和"结合说"三种观点。公民教育应该从传统德育中脱离出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而德育成为"纯粹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使得公民教育与德育在形态上彼此独立,在价值功能上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于国家、社会发展有利的社会成员,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品格教育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教育是德育的基础部分和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中职校面临着德育目标理想化、地位弱化、内容僵化、方法简单化、评价机制单一化等问题,适应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利用现有的德育体系,通过更新德育理念、强化德育地位、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完善评估机制渗透公民教育,推动德育创新,是一条可行的深化中职校德育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时期高校德育视野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公民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但是高校传统德育在内容、理念、方式等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因此,加强新时期的公民教育、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不强的原因,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具体细致。在邓小平德育思想中,有不少对公民德育的论述,文章从培养“四有”新人确立了公民德育的基本目标、“必须三个面向”提出了公民德育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明确了公民德育的实施原则等三个方面对邓小平公民德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期引起德育研究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与公民教育关系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德育对公民教育的僭越,甚至取代的现象,存在对二者认识边界不清与实践上的混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辨析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以理清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实质.有利于澄清认识和推进实践。德育与公民教育不仅具有各自内在的规定性,而且在性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目的与内容等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分歧,但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中依然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教育     
邢春晖 《文教资料》2008,(34):79-81
公民教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德育是一个大家所熟悉的概念,但对什么是公民、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产生,以及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很多人还比较陌生,本文尝试对上述概念和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启华 《中国德育》2007,(12):85-86
2007年10月12-1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和谐社会与中国公民教育"。来自全国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00多位学者围绕这一主题,以主题报告、分组专题研讨和大会自由发言等形式,对中西方公民教育的选择与探索、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和谐社会与道德教育的当代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实施公民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公民教育提出了内在需求。从国家德育政策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前瞻公民教育发展走向,在政策层面引领中小德育实践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5.
德育理念的更新——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公民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途径.与传统德育相比.公民教育在德育目标上,实现了个人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在德育内容上,涵盖了以往德育内容又弥补不足;在德育方法上,体现了生活与主体性的德育观.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凸显.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意识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内驱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学校传统德育中的公民教育较为匮乏的缺陷日益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语文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从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写作、文学与生态等几个角度切入,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平等、积极参与的公民意识,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文学教育,这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大学德育提出的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核心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公共意识。新时期的高校德育要通过促进政治理论教育的开放与发展、实践活动的社会化、开展生动的法制观教育来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高校现行德育模式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国家的政治需求;而大学生需求的德育模式则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公民教育为基础,这种模式首先满足的是大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需求。本文将现行模式下,因忽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需求,而出现的使德育内容构成比例向国家的政治需求走偏的态势,称为高校德育模式的结构失衡。这是高校德育低效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现行模式的构成和特点,并对提高德育效果的新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公民教育?开展公民教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007年10月中旬,由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黄藿 《教育学报》2013,9(1):3-12,20
在21世纪的今日,民主化成为世界潮流,尽管世界各国在民主化的实施方式、内容与进程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可否认公民德育在推动并建构民主化社会的目标上有其关键的重要性。透过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学文献的探讨,可以厘清原始公民德育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在其所著《政治学》一书中对公民的定义与城邦的构成要素、公民教育与政体的关系、公民德育实践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阐述。尽管亚里士多德有关公民的概念与公民德育的理论太过粗略与朴素,还没有碰触到现代民主社会中复杂的权利与义务理念,但他把公民德育的培育当做政治哲学的理论核心却是充满超越时代的先知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