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育与人的尊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的尊严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人的尊严与尊重人的原则,构成了社会与教育公正,平等,自由,正义的基础。以对人的尊严和个人权利的尊重为教育的基本准则,可以评判教育制度、教育机构、教师及其教育行为是否尊重了人的尊严,并对任何不尊重个人尊严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提出修正要求。  相似文献   

2.
滕彪 《学习之友》2011,(11):18-19
我学法律、教法律,也做兼职律师,平时打交道的大多是各种各样的法律人。  相似文献   

3.
人的尊严伦理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是人的生命形式所享有的、区别于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尊贵和庄严,指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格尊严等应受到最起码的尊重,是自尊与他尊、尊己与尊人的有机统一。尊严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和理论渊源。维护人的尊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尊严是对人的价值和个体独特性的尊重,是一个人生存最基本的内涵。人要得到尊重,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贡献越大,作用越大,受尊重的程度就越大。这种贡献和作用的基础是个人的能力,而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教育。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就必须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建设。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道德建设问题的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三派:国粹派、自然派和高举派。这三派都存在着理论缺陷,在实践中也必然收效甚微。加强道德建设应以维护人的尊严为主要目的,以普遍理性为原则,以合理期望为旨趣来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建设。  相似文献   

6.
人有钱有权,就有地位,有“面子”,就有尊严和价值。这种价值观与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关于人的尊严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也是违背价值论的基本精神的。尊重人的尊严,就要按照正义的原则安排社会各项制度,要树立人人平等、人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观念,要使人从虚荣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7.
人的尊严实现是社会基本成员千百年来的最基本精神需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要保障人人享有的最基本的尊严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人的尊严的实现提供了价值保障.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体面劳动是实现人的尊严需求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尊严一般是指向人的,是人对自己的一种价值肯定。教育作为一个行业,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存在",当然也有尊严。教育的自尊不但是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还是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但现实中,教育不再坚守自身的内在价值,总是跟着政治、经济、技术"随波逐流",更谈不上对自身理想状态的追寻。对绝大多数受教育者来说,他们去学校接受教育不是为...  相似文献   

9.
“人的尊严”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它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在整个宪法中具有原则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自由还是人权,若无“人的尊严”之原理,即不被承认。我国宪法上虽无“人的尊严”之规定,但有与其相类似的“人格尊严”的规定。在宪法中无沦是以什么方式确定这一价值,都同样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星期六下午,照例是父亲陪我去浦东学琴。这天,在我之前学琴的是位陌生、瘦弱、怯怯的小女孩。我耐心地等着,终于她下课了,合上琴谱,拧开琴弓,将琴轻轻地放进琴盒里。摸索着从下面夹层里抽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双手递给老师:“这是一年的学费。”老师立马站起来推辞:“已经和你爸爸说好了,学费全免了,回老家好好复习,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与当代理想人格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中国历代哲学家,教育家努力追求的理想,从古到今,有识之士提出过许多富有启迪意义的人格理想,随着社会的变迁,尤其是当前创新教育理论的提出,无疑为理想人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教育对于年轻一代创新素质的培养,必将促使社会现实与理想人格间的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基于维护自身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人格安全等和人相关的最广泛的人格利益所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具有权利主体的普遍性、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权利内容的不可穷尽性等法律特征.一般人格权制度具有解释具体人格权、产生具体人格权、补充具体人格权等功能.法人不应该享有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保护制度只能适用于自然人而不能适用于法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有“师道尊严”的观念,其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学生往往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崇尚真理的品格。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必须给“师道尊严”注入新的内容,赋予“师道尊严”新的内涵。只有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壁垒,才能实践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做人的最基本条件 ,人格的产生或消灭必将导致人格权的享有和丧失。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个人或组织的“人格权神圣不可侵犯” ,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权保护的真实内容。必须依法认定人格侵权的违法行为 ;凡构成人格侵害民事责任的 ,必须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并赔偿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尊严是多重关系的复合,而非任何形式的实体,其实质是自尊、认可和贡献等三重关系的统一体。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地位尊严、人性尊严和公民尊严。地位尊严是依据社会身份等级的高低而被赋予的,它是一种稀缺资源,一种不对等的相互承认,对它的争夺属于零和博弈;人性尊严是人人所享有的普遍尊严,它源自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或人之普遍本性的承认;公民尊严是一种由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它源自公民身份及其相应的权利,并依赖于普遍的民主法治状态。限制地位尊严,存养人性尊严,提升公民尊严,已经成为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崭新旗帜。  相似文献   

16.
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人应该得到尊重。国家赔偿中包括对人格尊严侵害的精神赔偿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要改变现状,必须在赔偿范围和赔偿方式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公权的异化和传统公法文化的桎梏,导致公法保障人格尊严的功能不能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完善人格权立法、构建防止公权异化机制和提升人格尊严理念来实现公法保障人格尊严的功能。从个案分析入手,提出了公法之治中如何保障人格尊严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