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1990年,习近平同志离开宁德,调福州工作。7月里的一天,他在看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了《念奴娇》一词,登在《福州晚报》上。他说他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是什么使他"有感而发"呢?显然是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是老百性"谁不爱好官"(习近平词《念奴娇》,以下简为"念词")的民意民求,也是他本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深切感受,才使他非要  相似文献   

2.
我的一位老同学特别喜欢查字典。在校读书时,"字典是不吭声的老师"这句话就常常挂在他的嘴边,一本字典都给他翻烂了。走出校门后,他坚持了这个好习惯,受益匪浅。可是,有一次他却因为查字典被领导斥为"书呆子"。事情是这样的:这位领导在职工会上批评说:"我布置了的工作总不能及时完成,这种政令不通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同事  相似文献   

3.
袁宏道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留下了很多的"纪游"作品,同时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理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的这一"纪游"理念在当时的明代留下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般人看来,纪检监察部门有职有权,纪委书记是"热门"职位;史志档案部门无权无钱管"死"档案,史志档案局长是"冷"岗"闲"职。可在梅小平局长眼里,他认为都是一份工作,"热门"有热门的苦恼,"冷岗"有冷岗的快乐。梅小平同志是2009年12月从武陵区纪委副书记岗位调任区史志档案局长的。回首往事,他倍感欣慰。在这个"冷"岗位上,他四年如一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持续的热度、不减的热力,辛勤耕耘着,"热"出了不凡业绩,"热"出了一片属于他的兰台天地。  相似文献   

5.
他的前任老板叫陈一舟,他的现任老板叫张朝阳,他的投资人叫马云,他的对手一个叫李彦宏、另一个叫周鸿祎。"我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知道自己还是处于一种饥渴和无知里。"34岁的王小川,在搜狐已经工作了13年。他曾经的一些同事都惊讶,他在搜狐能待这么长时间。而王小川一直在一种"饥渴"感里走了过来。2003年王小川开始做搜狗搜索引擎,两年前搜狗从母体分拆出来,他成为了这  相似文献   

6.
"原来他是个作家"解放初,柳青在皇甫乡安家,群众只知道他是柳书记。他刚下来时,穿了件黑呢大衣,戴了个墨镜,凡见人围成一堆,就凑上前去听,但农民一看他这模样,不敢跟他搭言,柳青很懊恼。第二天,他就学农民样  相似文献   

7.
正01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道"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课后题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他妈的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冯唐是另一种高中生,他找了一个黑店,卖教学参考书,黄皮儿的,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最后一次见到老友贺友直,是在今年春天,在他一居室能当客厅、饭厅、卧室、画室的"一室四厅"里。他一直住在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很近的巨鹿路,那是我们退休前一起工作的地方。那天,我和他隔桌而坐,素来达观风趣的他,情绪低落些许。他说:"观清,我最近不大想吃老(黄)酒。"我听了'心里一惊,连忙劝慰:"酒还是要吃,是你的生命口服液,哪怕少吃一点。勿要停下来。"在这个越来越摩登  相似文献   

9.
正14个月大时,蒋科豪就经历了漫长的被转卖的人生一章。警方在追踪15个月后找到他时,他已被先后转手十余次。这些人不曾爱他,但也不承认自己在害他。他们大部分是农民,两个是文盲,其余大多只受过小学教育,8人此前没有犯罪前科,他们在"下意识"和"不经意"间,像对待一件普通物品一样"接力"倒卖这个婴儿,对法律毫无忌惮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8):106-108
<正>毛泽东是一位出色的宣传家,他关于宣传的论述,指导着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他的宣传思想扎根于中国特有的环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关于"宣传"概念的含义,毛泽东的解释是相当广泛的。他说:"一个人只要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行动本身也是一种宣传,他说过:"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  相似文献   

11.
张小满 《兰台世界》2012,(13):43-44
"在本世纪的政治舞台上,邵力子是一位十分活跃而又非常特殊的文人"[1]186。他曾经有双重身份,既是国民党员,又是共产党员,是国共两党的元老。他参加了历史上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特别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他极力促成两次谈判并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赢得了"和平老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早年互联网上的一句名言.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从有了"人肉搜索"引擎之后,"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能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且还能知道你是一条什么狗."现在流行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1]近年来,"人肉搜索"侵权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方强烈关注.如何在互联网中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正>1988年1月,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第303页,刊用了周恩来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园新村写给他的"铁仙四哥"的一封信。"铁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先生的独生子,在周家"恩"字辈排行第四,所以行七的周恩来称他四哥。周恩夔为何取字"铁仙"?据旅居美国夏威夷的周恩夔五子周华章向笔者回忆:"在我小时记忆里,父亲走路就是一瘸一拐的。我就问他腿是怎么搞的,他说是他小时候爬树跌的。待我长大后,我就不相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碰上一位久未遇面的朋友,与他聊天中,他声称自己"最害怕记者"。我戏谑地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隐私被记者揭露了?"朋友摆摆手,开始"揭露"记者。他是一个局长,因班子工作出色,常有记者光顾。有的对他的描写过了头,比如,单位修住宅楼,有人建议给领导设计大套,他坚持与职工一个标准,将大套计划一笔勾掉。稿子见报后变成了这样的文字:"在职工大会上,他拍着胸脯说,我不要大套,也不上楼,我的房子让给最困难的同志。"他说:"我看了报道,一个星期没敢出门。"因为他不仅上了楼,住的还是好楼层。可这句"豪言壮语"全城皆知。多年过去了,仍有人见面问他是不是  相似文献   

15.
李越 《青年记者》2021,(17):24-26
择一事,终一生。他认为最能体现一个人价值的途径,就是其所从事的工作。选择了党的新闻事业,在这条路上执着坚定地走下去,是他的人生追求,是他激情永在的动力之源。从业21年来,他笔耕不辍,钟情翰墨,从辽宁日报承担"急难险重"报道任务的"一支笔",成长为一个"能打硬仗"部门的负责人。2021年5月,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经济部主任刘立纲。甩开脚板子,下水抓"活鱼"2000年,刘立纲走出大学校门,成为辽宁日报社的一员。  相似文献   

16.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17.
杨驰原  高方 《传媒》2014,(11):8-11
正近年来随着大众报业集团的崛起,其掌门人傅绍万声名鹊起,虽然他一向内敛低调,但也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了业界名人。为挖掘大众报业崛起的奥秘,本刊记者采访了傅绍万。这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记者第三次见到他,前两次是听他演讲,这次是对他进行专访。专访时,傅绍万没看任何资料,侃侃而谈,把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实践中的思考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缓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的印象是"如数家珍"和"了然于心",展现了他从大众报业的一名普通编辑到掌门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积累和不懈追求。三次见面,他三次提到了"坚定不移干报业,风吹浪打不  相似文献   

18.
金钊同志     
就"文革"前那一茬<大众日报>社的领导人而言,我接触最多的是金钊同志.我第一眼看到他时,他被推了光头,走在被诬为"牛鬼蛇神"的队伍里面,脸色铁青,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在那种时候和境况之下,他居然敢怒.这里那里贴满了"打倒"、"批臭"的大字报.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总之,不管是读书人,还是不读书的人,"书卷气"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武器。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  相似文献   

20.
万新 《新闻天地》2007,(7):39-41
"下午去了一趟牙科诊所,把两颗牙齿拔了;太痛了,痛得我饭都吃不下。"2007年6月1日傍晚,在南宁一家招待所采访孟进生时,他告诉记者说。他张开嘴,记者吃了一惊,因为他的上下牙槽几乎没有了牙齿。"都是以前吸毒害的。"孟进生苦笑一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