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杨 《今传媒》2016,(7):160-161
现代社会流行复古,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方面涉及到复古,在艺术方面,许多艺术品都贴有复古的标签.复古风在历史的诸多阶段都有,国内外许多的艺术复古思潮对当时的艺术审美都产生重大的冲击.中美史中,清初的“四王”在对我国的古典绘画的传承中就有着复古形式的存在;西美史中,法国出现浪漫主义艺术与古典主义针锋相对的现象,学术界的争论直接促成了“拉斐尔前派”的诞生,拉斐尔前派提倡学习拉斐尔之前的艺术,这使得他们对绘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都复古,但却因地域的差异、文化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清初四王与拉斐尔前派的复古形式,来剖析他们艺术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电影《海角七号》在海峡两岸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票房成绩。内容本土化、营销策略得当是该片在台湾红火的原因,社会环境不一、上映时间过晚、危机公关不得力、宣传力度不够、未及时制止盗播盗版是该片在内地遇冷的原因。该片的经验教训,给电影营销如下启示:本土影片有"钱途";口碑营销威力巨大;危机公关应及时启动;文化隔膜应尽量打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官服上的补子起源于唐代,而代表官位的补子制度则定型于明代,补子图案以禽兽为主,补子的出现不但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还体现出统治阶级对等级的需要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全明诗话》著录浙江籍诗话家19人。其诗话作品形式多样,专门化程度超越了传统诗话创作的范畴;其主要论题是推尊唐诗,宣扬复古思想;在内容上对浙江一地的诗歌创作情况多有评述,是明代浙江地区文化教育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明代时期手工业日益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也日益繁荣。在苏州、扬州、北京等地,玉器文化濒于鼎盛。而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玉器雕刻大师陆子冈则开一代"玉器雕刻"新风气,其雕刻的"子冈玉"深受历代收藏家喜爱。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档案文献《苏中七战七捷的概述》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考察粟裕作为军事将领如何重视并善于总结汇报,为当下人们做好总结工作,并从中找到工作方法、实践原则、指导思想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8.
李敏  程刚 《图书情报工作》2000,44(4):91-93,74
探讨《七略》前一书目录的产生、形式、编排方式、作用以及对群书目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后湖黄册库是明王朝专门用来贮藏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堪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专门档案馆,但当明成祖迁都北京中央职能机构皆随驾北上之时,其却仍保留于原址未动。本文重点论述了其未随明中央政府迁往北京的原因,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红梅  张栋 《档案学研究》2015,29(4):105-108
纸质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是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基础,直接决定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质量。本文基于档案数字化实践,深入分析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的组织模式和主要任务,为档案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州的园林、昆曲誉满全球,那是如诗如画的人间仙景,那是如痴如醉的天籁之音,它们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之相反,让人们感到恐怖、威严、神秘的场所,莫过于监狱,在苏州也曾有过这样让人毛骨悚然的禁地。但现在这座监狱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无锡华氏、安氏采用活字铜版印书,其活字铜版印本是我国现存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活字印本。这些印本为古典文献及中国印刷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档案,其价值应予彰显。一、印本的档案性成就了"活字铜版"的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关于活字印本的学术研究十分繁盛,研究领域包括活字印刷的材质、技术、种类、印本,以及印书家的生平、成果、功绩等等。北宋以来,活字印刷的材质由胶泥扩展到金属、木材等,虽然历代都有印刷实践,至今存世的宋元时期活字印本却寥寥无几。汉文文献的金  相似文献   

13.
林琳 《新闻爱好者》2010,(7):157-158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唯一的一篇以男女青年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一对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故事,他们为了争取婚恋自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但最终却以悲剧而告终。究其原因,虽然是因为他们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固有的思想缺陷,但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当时社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七略》久佚,清人姚振宗《七略佚文》在前人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参考《汉志》的目录框架,提供了最为接近《七略》原貌的文本.反思姚氏《七略佚文》的得失,有助于准确认读《七略》以及作为《七略》节本的《汉志》.[方法/过程]从姚振宗对《七略》序言、分类结构、文献著录和叙录四大目录要素的具体还原过程,分析《七略佚文》...  相似文献   

15.
《七略》适应并支持了汉王朝皆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并通过对文献的独特阐释构建了一个以孔门儒学为中心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6.
拟从汉代的官方哲学、主导思想、时代思潮等方面揭示《七略》在分类体系中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储冬爱 《文化遗产》2008,(4):112-119
七夕节在岭南民间一度非常盛行,广州人称为"七姐诞"(七娘诞),或"摆七娘"、"拜七娘",其热闹程度可与春节媲美。在隆重热烈的氛围中,岭南七夕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以文献著述为基础,再现了珠村"七姐诞"全盛时期的历史概貌,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节日的民俗特色。  相似文献   

18.
汪家熔 《出版科学》2004,(6):68-71,67
辛亥革命前,国粹派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出版活动,在西风东渐下呼吁保存固有文化,接受西方文化中有益于我的文化,<国粹学报>艰苦维持七年之久,并重印了大批旧籍.  相似文献   

19.
刘宗迪 《文化遗产》2013,(6):95-105,158
在东南地区闽、浙、赣、台诸省,七月七日不仅是乞巧节,还被视为"魁星生日",七日之夕,女子拜织女求手巧,男子拜魁星求功名。东南地区的七夕魁星崇拜始于宋代,是随海上贸易而来的西亚风俗与中土七夕节俗相互融合的结果。魁星崇拜源于西亚的天狼星崇拜,在西亚被视为文人保护神的天狼星,传入中国之后,就演变为主司科场功名的文运之神了。  相似文献   

20.
格调 《兰台内外》2010,(6):64-64
在国人传统的习俗里,从腊月二十三到春节,每天都是有讲究的。下面这首古老的歌谣,把这一传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酉,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