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只有首先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会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时游刃有余、张驰有度,课堂教学才有内涵与深度,文本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体现。一、"深度解读"——为何而"解"  相似文献   

2.
正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的课,讲的是"五四运动的影响",望着学生似懂非懂的眼神,教师一句"大家懂了吗"的提问,引来一位学生"不懂也没关系,反正可以抄"的嘟囔。尽管声音很小,还是引来学生的满堂哄笑。"学生的基础太差,这堂课有些内容又抽象,我自己明白了,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明白。"在课后的交流中,这位年轻老师用无奈的口气表达了她的困惑。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茫然,这样高消耗、低效率的"高碳"状况在教学现实中并不少见。真的单  相似文献   

3.
“磨”课记     
罗亚军 《贵州教育》2009,(18):44-44,46
前不久,学校让我参加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在甘肃酒泉举办的课堂教学大赛。这对我来说,既是令人激动的展示机会,又是一次自我挑战。我精神百倍地投于准备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应邀参加了某校一次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每一个执教者时间观念都很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绝不“恋战”,即便是有点“夹生饭”,仍然是继续完成下一个教学环节,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衔接得非常紧密。更令笔者惊讶的是,执教者几乎都是在下课铃响之时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然而,这些课给我的感觉却是,执教者就像导游,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就好像是一个被导游驱赶着的旅游团。  相似文献   

5.
周宏 《小学语文》2012,(4):12-15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名著,虽然语言与表达力极为经典,但对语文教师与语文课堂而言,要自在把握却很不容易。为了做课,我对这篇课文几番琢磨、几次试讲、几经修改,其间有颇多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王满堂 《陕西教育》2008,(11):52-52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新空间。要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广大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探究总结出一整套适合学生实际的“新课”,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和每一所学校成功。为此,在学校开展声势浩大且持之以恒的“磨课”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前.江苏泰州市洋思中学教学模式, 因为教学理念先进而名声大振,上级要求地方分几批去洋思中学"取经":第一批去的是市县教育局领导,第二批去的是各中学校长,第三批去的是各中学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等.正当"学洋思"、"用洋思"在各校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现在又冒出了闻名全国的、不同于"洋思模式"的新的教学模式--山东聊城市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于是,上级又要求我们分几批去杜郎口中学取经.目前各校正热火朝天地学习和推广"杜郎口模式".历史每次都在重演.  相似文献   

8.
特级教师的课百听不厌,特级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普通教师都会被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吸引,也想“磨”一节那样的好课,但是往往变成了模仿特级教师,或套用他们的教学模式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样按部就班的学课方式就是“模仿”课,而不是在真正的课堂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课。  相似文献   

9.
适度、高效是课堂教学中应追求的情境.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笔者在绍兴市稽山中学观摩了浙江省2007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在教师的激情洋溢中感受到了新课改课堂教学的魅力.然而,观摩了6节“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后,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不和谐的声音:如此创设情境为哪般?  相似文献   

10.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许多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个性逐步被打磨掉,磨出来的教学预  相似文献   

11.
参与校际交流活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今天,某某老师上的这节课,在学校里试讲过三四次……"言下之意,某某老师所展示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科教研组的反复设计和多次"磨练",是学科教师智慧的结晶。可是我聆听后,仔细琢磨,觉得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为什么经过学科教师反复"打磨",不断修正与完善后的课堂教学,还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学科教师磨课该"磨"些什么?怎样"磨课"才能磨出它应有的效果呢?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要有"术"  相似文献   

12.
一、磨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课堂便是艺术工作室。在此,学生在教师这个艺术“介入者”的引领下,每天进行着融合师生智慧和学养、激情和才艺、灵魂与思想相长的艺术创作。而优秀的教师会自觉地把追求艺术与智慧共美的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专业理想,尽力把自己的课研磨成精品课。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年第10期中,浙江龙游县桥下小学钟宏亮老师提出“对磨课说‘不’”,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磨课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尽快成长,快速优化课堂教学十分有效且必需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对不磨课说“不”。  相似文献   

14.
一场场成功的舞台艺术表演,离不开故事情节生动、波澜起伏的剧本,也离不开导演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更离不开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讲台"犹如"舞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其作用如何发挥?其角色如何分配?谁是编剧,谁是导演,谁是演员?无疑,由教师"主持"的每一堂课,其实就是一场场"演出"的舞台。这个教学的"舞台",同样离不开教案的整体设计者、教学现场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融入者。而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融入教学,就需要教师集编剧、导演、演员能力于一身,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深化课堂。  相似文献   

15.
王娟 《教育》2015,(4):4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提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括活生生的儿童!也就是说儿童是存在差异的。就像万物的生长规律一样,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无庸质疑的。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差异教师经常看到语文、数学等学科在积极倡导差异教学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词语屡见不鲜。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有其独特的学科  相似文献   

16.
梅英媛 《辅导员》2010,(24):31-31
最近,参加了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执教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在学校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有幸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7.
马卡连柯早在《教育诗》中理直气壮地说,对课堂教学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李吉林曾经在教育散文《是教师,也是诗人》中这样说:"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语文的课堂教学,也的确应该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歌,在教与学中展现着诗歌  相似文献   

18.
周怀凤 《语文天地》2012,(19):13-1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了诗词或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  相似文献   

19.
吴蓓 《语文天地》2012,(10):13-1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了诗词或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课眼”。  相似文献   

20.
课例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日本教师进行校内专业培训的重要手段,称为"授业研究"。课例研究被教育者认为是"改变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途径",因为课例研究是一种课改实践活动,是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持续改进过程。课例研究通常是关于一节课的案例研究,由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整堂课的课例研究耗时较多、难度较大,又常出现偏离主题的无意义讨论等几方面原因,目前的课例研究存在流于形式、浮于浅表的现象,难以真正起到探寻课堂教学实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