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私企银弹     
在华夏大地上骤起的反腐风暴中,众多官员因贪获罪。当这些人的腐败行径一一昭然天下的时候,又一种现象出现:不少私企业主成为行贿的主力军。 综观1999年以来的政府官员腐败大案,几乎没有哪个案件中缺少私企业主的身影,也几乎没有哪个官员能够躲避私企业主的银弹攻击。 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日前宣称:中国检察机关将加大打击行贿犯罪的力度,对“多次行贿、行贿数额特别大、拉拢腐蚀干部情节特别严重等行贿犯  相似文献   

2.
易浩勇 《大观周刊》2012,(40):46-46
“亚腐败”是一些党政官员及企业管理干部作风的不良表现,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亚腐败”的现状,“亚腐败”的主要特征,并综合归纳了其具体表现,本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防治方法。做好打击及治理“亚腐败”行为工作,我们的反腐败工作才能取得综合性的成果,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因其揭露腐败、打击邪恶,一方面受到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但另一方面遭到贪官污吏和社会恶势力的百般阻扰,他们给记者制造麻烦,破坏采访,极尽打击报复、污蔑陷害之能事。更有少数别有用心的官员,把正当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国频祭反腐利剑,一批腐败官员纷纷中剑落马,身陷囹圄,有的甚至丢了卿卿性命。腐败官员的丑相被媒体曝光,从一品大员到九品小吏,“规格齐全”,可谓硕果累累,成就裴然!现根据官职高低、贪吃数量、胆量大小、“污染”程度等指数,对2006年通过媒体曝光的腐败官员进行分析,排出新版2006十大“黑榜”官员,让腐败官员被阳光暴晒,警示着人们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相似文献   

5.
陈旭 《大观周刊》2013,(6):313-313
本文讨论了腐败现象,分析了腐败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打击腐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以此议论腐败之根,就推论出腐败的根子在上面,认为腐败高官才是社会腐败的根源。这个立论有无道理?有!但并不全面,正确的看法应该是腐败的根子既有来自腐败高官的,也有来自基层腐败官员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没有出现“舆论监督权”的字眼.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对舆论监督权的法律定义.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权包括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新闻出版自由等方面。舆论监督权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以及整个社会必备的权利.只有具备了这一权利,人民才有可能发表自己的各种主张,政要官员等公众人物才有可能受到真正的舆论监督,才能揭露、防范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9月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中共温州市委原常委、鹿城区区委原书记杨湘洪以考察的名义在法国消失后,杳无音信。公众在问:今后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借出国考察之名,滞留国外不归?杨湘洪案发后不久,中央纪委、监察部和预防腐败局随即对官员出国考察不归事件进行了相关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纪检监察部门正以前所未有的举措,加大打击腐败和阻止贪官外逃的力度。与此同时,美国执法机构将要“像打击贩毒和走私武器那样”打击外国贪官转移到美国的财产。贪官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相似文献   

10.
打击贪腐的暴风劲吹,强化行政纪律的文件接连下发,有些官员沉不住气了,撒娇说,再这么下去,就不能不辞职了。由这些撒娇式话语可以看出,强力打击贪腐、强化行政纪律,正在逐渐改变政风、官风。官员逐渐意识到,做官为官不再是一个所有好处全占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专业人士认为,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一些官员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腐败托儿接受贿赂,令腐败行为更加隐蔽  相似文献   

12.
清季东三省官员在财政方面的腐败非常严重,涉及众多人员和广泛领域。督抚等对其进行了整顿,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整顿措施大都浮于表面,没能建立有效的惩处制度和预防腐败的机制,因此,腐败的整顿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3.
郑保卫 《今传媒》2010,(8):110-111
近几年来,国家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文件和条例,将加强舆论监督列入惩治和预防官员腐败的保障体系之中,这说明制度建设、机制保障和规范管理对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明清时期,以及在19世纪的美国,均出现过腐败泛滥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的格局。但前者导致了这两个王朝的衰落,而后者则在后来逐渐遏制了政府官员腐败。历史证明,根治社会腐败的良方是民主与法治  相似文献   

15.
39岁现象     
中国反腐败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前有王宝森、陈希同,现有胡长清、成克杰。中央政府反腐可谓不遗余力,但腐败却层出不穷:前有59岁现象,现有39岁现象,而且涉案官员越来越多,何也?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还缺乏从根本上去除腐败的制度,或言之,这种制度还不健全、执行并不彻底。这正是39岁现象发生的基础。 追究中国官员之所以能够腐败,在于其拥有官位和权力两大资本。中国要消除腐败,就必须从制度上对官员的两大资本进行重新配置和制约。为此,必须建立系统、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化。 令人高兴的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朝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更令人欣喜的是,《纲要》向世人昭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同样在前进。  相似文献   

16.
画中有话     
"一些官员一直高谈爱国主义,却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这让人无法接受。"俄国统一俄罗斯党议员提议禁止国家官员子女到国外留学,以增强俄官员的爱国心。俄国家杜马宪法和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维亚切斯拉夫·雷萨科夫表示。"在巴西,腐败通常不会受到惩罚,现在我们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涉及38名各界重要人士的巴西史上最大规模腐败案正在审理。巴西前总统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5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国庆前后,随着5名副省级官员及更多地厅级官员的调整,由田凤山、韩桂芝、马德案牵出的人事异动,震动了黑龙江,也让人们看到中央反对腐败的决心与力度  相似文献   

18.
清朝的大面积腐败是从乾隆晚年开始的,和坤腐败治国,全体官员上行下效。嘉庆年间更是常有腐败大案发生,如臭名昭著的王伸汉案。到了道光、咸丰以后,贪污受贿,上下其手,风气腐败,黑幕重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层层压榨。官大的收了下面的礼往上面送,官小的就盘剥百姓,权大的就进行钱权交易,权小的就贪赃枉法。  相似文献   

19.
宋朝官员经济犯罪已成为规律性的事情,只要入朝为官就要贪污,就会腐败。后来,经济犯罪已经演化出有明确规定。赵昚采取警示的办法,用象牙骨头制成牙牌,将因经济犯罪而被惩治的官员姓名镌刻在上面,每天观瞧唯恐自己忘记。  相似文献   

20.
宋朝官员经济犯罪已成为规律性的事情,只要入朝为官就要贪污,就会腐败。后来,经济犯罪已经演化出有明确规定。赵昚采取警示的办法,用象牙骨头制成牙牌,将因经济犯罪而被惩治的官员姓名镌刻在上面,每天观瞧唯恐自己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